1.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是較常用的了解雌激素水平的方法,觀察表、中、底各層細胞的百分比,表層細胞所占百分比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越高。
2.宮頸黏液
如發現閉經患者宮頸黏液為透明的、拉力好的稀薄黏液,干燥后在顯微鏡下可見羊齒狀結晶,表明該患者卵巢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3.基礎體溫測定
可間接了解排卵功能,排卵后的黃體分泌孕酮,孕酮有升高體溫的作用。雙相體溫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黃體形成。無此變化的體溫稱單相體溫,表示無排卵。閉經患者基礎體溫多為單相,但子宮性閉經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現有雙相基礎體溫。
4.影像及其他檢查
盆腔B超可協助診斷是否有先天性子宮缺如或畸形。鞍區的影像學檢查可診斷是否有垂體瘤。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及內鏡檢查可了解宮腔及內膜情況。此外若需除外其他內分泌異常或發育畸形時,還應檢查其他有關腺體如甲狀腺、腎上腺等的激素水平,生化,病理,生理檢查及染色體檢查等。
5.撤血試驗
①撤藥后出血者,提示病變在下丘腦-垂體-卵巢;②撤藥后無出血者,提示病變在子宮。
6.卵巢功能測定
測定卵巢功能的方法有:基礎體溫、子宮頸粘液檢查、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測定血、尿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等。通過卵巢功能的測定可以鑒別閉經的原因是在靶器官或在卵巢或卵巢以上的某個環節。當卵巢有排卵功能時其閉經原因可能在子宮或陰道,從而排除垂體性閉經。
7.垂體功能測定
臨床上FSH增高的意義較大,如FSH高于40IU/L提示卵巢功能已衰竭。如LH低于51U/L表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若FSH和LH都降低,常提示垂體更高中樞功能低落。血清PRL測定,本征約20%的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癥存在。
8.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RH)興奮試驗
測垂體對下丘腦LRH的反應。如果反應在基數的3倍左右者說明垂體功能正常而病因在下丘腦。基數低、反應差或無反應者,病因在垂體。其中部分是由于垂體在長期抑制狀態下出現的惰性反應。故一次注射LRH無反應或反應遲鈍,必須重復試驗。
9.其他輔助措施
如顱內蝶鞍區攝片、CT及磁共振以及眼底檢查等,以摒除垂體腫瘤;24小時尿17-OHCS、17-KS測定和甲狀腺功能測定等;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的形態與病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