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紅細胞死亡后變成間接膽紅素(IBil),經肝臟轉化為直接膽紅素(DBil),組成膽汁,排入膽道,最后經大便排出。間接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之和就是總膽紅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均可使人發生黃疸。如果紅細胞破壞過多,產生的間接膽紅素過多,肝臟不能完全把它轉化為直接膽紅素,可以發生溶血性黃疸;當肝細胞發生病變時,或者因膽紅素不能正常地轉化成膽汁,或者因肝細胞腫脹,使肝內的膽管受壓,排泄膽汁受阻,使血中的膽紅素升高,這時就發生了肝細胞性黃疸;一旦肝外的膽道系統發生腫瘤或出現結石,將膽道阻塞,膽汁不能順利排泄,而發生阻塞性黃疸。肝炎患者的黃疸一般為肝細胞性黃疸,也就是說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均升高,而淤膽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
當患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惡性貧血、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癥及新生兒黃疸、內出血等時,都可以出現總膽紅素升高。直接膽紅素是指經過肝臟處理后,總膽紅素中與葡萄糖醛酸基結合的部分。直接膽紅素升高說明肝細胞處理膽紅素后的排出發生障礙,即發生膽道梗阻。如果同時測定TBil和DBil,可以鑒別診斷溶血性、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20%;肝細胞性黃疸:一般TBil<200μmol>35%;阻塞性黃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