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3-09 10:07 原文鏈接: 一例帶狀皰疹并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60 歲。右側胸肋部疼痛 5d,起皮疹 3d。5d 前,患 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胸肋部陣發性針刺樣痛,本院以“神經 痛”予腺苷鈷胺、維生素 B1肌肉注射和卡馬西平及布洛芬口服 治療,無效。3d 前,右側胸肋部出現皮疹,以“皰疹">帶狀皰疹”處理, 血常規、腎功檢查未見異常。自發病以來,患者無發熱,睡眠 差,飲食、精神尚可,大小便常規,體重無明顯變化。既往史: 高 血壓20 年,血壓 130 ~ 140/80 ~ 90mmHg; 甲狀腺結節 5 年,否 認其他疾病及手術外傷史。系統查體大致正常,皮膚科情況: 右側胸肋部見數片大小不一的紅斑,呈帶狀分布,未超過身體 中線,其上簇集分布粟粒至黃豆大水皰,部分水皰融合( 圖 1) 。 診斷:帶狀皰疹。予膦甲酸鈉注射液、腺苷鈷胺、維生素 B1、加 巴噴丁、鹽酸曲馬多緩釋片等治療。抗病毒治療 1d 后查血 WBC 4. 75 × 109 /L,RBC 4. 54 × 1012 /L,Hb 135g/L,PLT 15 × 109 /L,ESR 40mm/h,肝功、腎功、電解質、心肌酶、術前免疫八 項、尿便常規、血脂、降鈣素原未見異常,腹部彩超示: 脂肪肝。 當日連續兩次復查PLT 6 ×109 /L 和4 ×109 /L。無口腔黏膜、牙 齦出血,皮膚未見紫癜、瘀斑等皮損。血液科會診,骨髓穿刺見 巨核細胞全片約見108 個,幼稚巨細胞占 8%,顆粒巨細胞占 84%,裸核巨細胞占 8%,片中散在血小板少見,考慮特發性血 小板減少性紫癜。每天予丙種球蛋白 400mg/( kg·d) ,甲強龍 60mg 靜滴,對癥輸血小板2U,皮膚科用藥不變,并監測血常規。 用藥3d 后血小板恢復正常,停用丙種球蛋白。第6 日將激素調 整為48mg 甲潑尼龍口服。第10 日皮疹基本消退,散在部分痂 皮,疼痛基本消失,停用治療帶狀皰疹藥物,囑其出院后血液科 復診,規律調整激素用量。


    圖1 右側胸肋部皮損


    2 討論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約占出血性 疾病的1/3,臨床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嚴重者可有內臟出血, 甚至顱內出血,出血風險隨年齡而增加,部分患者僅有血小板 減少,沒有出血癥狀[1]。ITP 根據起病緩急可分為急性、慢性。 急性 ITP 較多發生于兒童,多由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EB 病 毒等引起。其中,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誘發的 ITP 也陸續有報 道[2-6]。本例患者發現血小板減少,藥物所致暫時不考慮,骨髓 穿刺血小板減少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誘發 ITP 導致,該 病毒誘發 ITP 的主要機制是免疫介導的血小板數量減少,病毒 感染導致血小板糖蛋白抗體I-IIb 和IIIa 形成[5]。ITP 通常發生 于起皮疹3d 后,90%病人 PLT 低于 10 × 109 /L[7],本例起皮疹 后第3 天 PLT 為4 ×109 /L,有顱內出血危及生命的可能。在原 有抗病毒基礎上予血小板輸注,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靜點, 并囑患者嚴格臥床,控制血壓,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 后患者血小板逐日上升,至第 4 日恢復正常,停用丙種球蛋白, 激素減量后出院。帶狀皰疹誘發 ITP 尚屬少數,提示對老年帶 狀皰疹患者應完善常規檢查,及早發現可能的并發癥是關鍵。


    參考文獻略。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