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2-08 17:12 原文鏈接: 研究發現侏羅紀被子植物果實化石

      被子植物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植物群之一。離開被子植物,人們便無法生存。被子植物的來源和歷史是植物系統學家關注的重點,而厘清相關問題,離不開化石證據。這解釋了為什么古植物學家在努力尋找歷史上的第一朵花。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在《生物系統》(Biosis: Biological Systems)上發表論文,報道了來自墨西哥的侏羅紀被子植物果實化石。這是首次在歐亞大陸之外發現早期被子植物化石,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獨立研究北美的早期被子植物果實化石。

      新報道的化石被命名為墨西哥迪爾切果Dilcherifructus mexicana gen. et sp. nov,這是由于該化石標本是古植物學家大衛·迪爾切在墨西哥采集的。1968年,大衛·迪爾切跟隨導師西奧多·德雷佛雅斯參加美國地質學會學術年會的會后考察,收集了一些侏羅紀植物化石標本,包括這枚墨西哥迪爾切果的模式標本。2017年,王鑫在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這枚標本并開展研究。

      該化石出自墨西哥瓦哈卡州特索阿特蘭市以南9英里處西莫恩地層的一處露頭。化石是嵌在淡黃色粉砂巖中的炭化壓型化石(圖1a)。研究運用相機和立體顯微鏡發現,果實呈圓形,有一個頂端和一個基部的凹陷,長10-13.6毫米,寬10-13毫米;包括一個種子和一個封閉的果皮,果皮表面光滑,種子在果實里面,呈圓形,長約8毫米,寬6-9毫米(圖1a-b)。頂端凹陷處有一個長76微米、寬30微米的宿存花柱(圖1b-c)。外果皮的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或矩形,長20-60微米,寬13-38微米(圖2d-e)。氣孔長25微米,寬5.4微米,被大約五個表皮細胞包圍,開口方向與鄰近的表皮細胞持平。

      研究認為,該化石是被子植物果實而非種子,原因在于通常被硬的種皮包裹的種子的瓤較難在化石中被觀察到,只有其內部的種子比外部包裹層更硬,在壓扁時才可以被看到,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被子植物的果實中。

      研究表明,化石屬于侏羅紀時期。雖然被子植物的起源比侏羅紀要早,但被子植物在北美的出現意味著其在侏羅紀時期已廣泛分布。這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被子植物的歷史與相關假設。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相關文章

    準確識別筆石化石!人工智能技術又一成就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地層古生物大數據中心研究員徐洪河,聯合天津大學副教授牛志彬等,基于筆石化石多模態數據集以及深度學習殘差網絡算法,在筆石化石智能識別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

    青藏高原上發現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30日發布消息稱,該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縣柳區晚古新世植物群中發現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為解析羊蹄甲屬植物的起源及其傳播路線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于......

    科學家在寧夏發現侏羅紀被子植物蹤跡

    被子植物對我們人類來說很重要,解開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謎也是植物學家長期以來的難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認為,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遠早于早白堊世,科學家也在侏羅紀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化石,但是被子植......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新發現古人類頂骨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應用CT掃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術手段,從周口店第15地點的哺乳動物化石中識別出一塊人類頂骨,是繼1973年周口店第4地點發現1枚牙齒化石之后,50年......

    5億年化石可能改寫脊椎動物起源

    在7月6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KarmaNanglu與合著者報告說,一塊保存完好的5億年前的化石與今天一些被囊動物非常相似,即用兩根虹吸管過濾水中的有機顆粒,復雜的......

    糞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一項研究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理解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

    西藏蘭科名錄新增54屬、329種!

    蘭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具多樣性的科之一,全球已記載30000余種,中國目前已記載181屬1708種。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其東南部與南部因復雜的地質地理和氣候條件,蘭科植物極為豐富。但過去受交通等客觀條件制......

    古老的劍齒捕食者揭示了大滅絕事件的真相

    25.2億年前,地球經歷了一次毀滅性的大滅絕,以至于它被稱為"大滅絕"。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引發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每10個物種中就有9個永遠消失,最終為恐龍的出現創造了條件。但是,大......

    古魚兄弟失散4.38億年被發現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在江西九江武寧地區約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地層中,最新研究發現真盔甲魚類新屬種化石并將其命名為“九江......

    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