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7-10 16:06 原文鏈接: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體會

    惡性黑色素瘤占所有癌癥患者的1%~3%,是指有惡性變化的色素斑痣,但并非所有黑色素瘤一定由斑痣惡變而來,亦可自然發生,在惡性黑色素瘤病人中,約有20%的黑色素瘤無色素出現,故色素多少與惡性程度無關。創傷、局部長期**和不恰當的治療對斑痣(交界痣及混合痣)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瘤有顯著的關系。

    惡性黑色素瘤的診斷主要依據色素變化及臨床表現,色素變化主要表現為不對稱,邊界不規則,色彩多樣化,直徑大于6mm,臨床表現包括痣逐漸增大,血管擴張,四周有炎癥反應,表示有惡變可能。如果出現出血、瘙癢、壓痛、應引起注意,出現潰瘍和皮損隆起、進展多表示已經晚期。但有時仍存在一定困難,往往臨床上診斷為惡性變的斑痣,切除后病理檢查卻無惡性變化。鑒別診斷包括雀斑,這是一種黃褐色斑疹,容易發于面部及其他暴露部位,僅在基底層有色素過度沉著,但無痣細胞,不致轉為惡性;另外還有色素斑,多位于腰骶部,僅為色素堆積,可有黃色、藍灰色或者淡褐色。


    目前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最好的辦法是手術切除,包括大塊腫瘤切除,4~6周后區域淋巴結清掃,在足趾或者指端者應做截肢術,對放射治療不敏感,化學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藥物包括環磷酰胺、長春新堿等。對較晚期或者估計切除難以達到根治者,可以進行免疫治療或者冷凍治療,爭取局部控制后再手術治療,有徹底根治的期望。可以采用的免疫方法,包括卡介苗、白介素、干擾素治療。

    惡性黑色素瘤在年輕患者一般表現為瘙癢、皮損的顏色變化和界限擴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現為潰瘍,通常提示預后不良。臨床觀察中,惡性黑色素瘤的診斷不能機械化、程序化,僅僅依靠痣的某一種表現既認為有惡變容易導致誤診,因此,對于斑痣惡變問題,要從實際出發,避免引起嚴重的后果。惡性黑色素瘤大部分病例經淋巴管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小部分血液循環豐富的腫瘤可由血液轉移至肺、肝、骨、腦等器官,軀干中位的病變,淋巴轉移可以多個方向,不易覺察,應引起注意。手術切除應將整個病變做楔形切除,不應該切取部分組織送檢,更不能穿刺抽吸病理檢查。經過多例臨床觀察,認為惡性黑色素瘤絕對不能做激光類手術切除,一方面導致切除不凈,局部殘留,另一方面反而會**腫瘤生長,發生沒有任何臨床表現的遠處轉移,曾經有踝部惡性黑色素瘤未引起注意,激光手術,一年后出現直腸轉移癥狀,失去治療機會的慘痛教訓;由于妊娠會導致惡性黑色素瘤生長加快,所以對具有斑痣疾患的擬妊娠婦女,加強宣教,讓患者充分認識惡性黑色素瘤的嚴重性,有惡變傾向或者高度懷疑患者妊娠前完整手術切除。


     


    參考文獻:

    [1]吳階平 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70.

    [2]中國黑色素瘤規范化病理診斷專家共識(2017年版)編寫組.中國黑色素瘤規范化病理診斷專家共識(2017年版[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8;47(1):7-13.

    [3]CSCO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中國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1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7.

    [4]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CSCO)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17.V1[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111.

    [5]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66.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