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7-03 18:05 原文鏈接: 新冠總抗體+核酸檢測=有效的早期新冠發現方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了較好的防控,抗疫工作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階段。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做好常態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現階段無癥狀感染者對疫情防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核酸和抗體檢測更為的必要和緊迫。

    1

    核酸+抗體,可以彌補核酸檢測陰性易造成的漏診

    新冠核酸檢測具有早期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高等特點,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但是受取樣、提取效率及檢測條件要求較高的影響,需要快速便捷的檢測方法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
    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檢測是在病毒侵入人體后,首先出現的是免疫球蛋白IgM抗體,該抗體大約需要5-7天產生,然后在10-15天出現IgG抗體。因此,IgM抗體增高提示近期急性感染,IgG抗體增高提示既往感染。新冠總抗體包含IgM、IgG、IgA等抗體。
    血清學檢測最大的優勢在于方便快捷,檢測時間較短,能夠有效突破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制,縮短檢測用時。因此核酸+抗體協同作用,可以彌補核酸檢測陰性容易造成漏診的缺點。目前新冠抗體檢測試劑主要有總抗體檢測試劑、IgM抗體和IgG抗體檢測試劑。

    2

    新冠抗體檢測的方法

    根據試劑的來源和標本的情況以及檢測的具體條件,免疫學檢測抗體的模式主要分為:捕獲法、間接法、雙抗原夾心法等。雙抗原夾心法,不受類風濕因子等因素的干擾,基于病毒兩側同時進行特異性的抗原抗體結合,從反應機制上有效的較少假陽性,特異性較捕獲法、間接法都高,同時可以檢測樣本中各類型抗體(包含IgM和IgG)[1]。近年來,包含乙肝抗體、梅毒抗體[2]、艾滋病毒抗體[3]、丙肝抗體[4]等領域都已經成功的運用,艾滋病抗體檢測更是實現了從間接法到雙抗原夾心法的第四代檢測。

    微信圖片_20200601173925.png

    通過雙抗原夾心檢測總抗體,既包含了IgM抗體檢測早期診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優勢,又有檢測IgG抗體既往感染(包含處于恢復期IgM下降的患者)的特點,可以更好的防止漏檢,縮短診斷窗口期,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同時節省操作時間和成本、方便快捷,減少交叉污染等優勢,在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據報道,目前國際診斷行業巨頭羅氏、西門子、伯樂、強生奧森多等紛紛研制總抗體檢測試劑。

    3

    研究證實:新冠總抗體診斷新冠肺炎優于IgM+IgG抗體聯合診斷

    近期,多篇國內研究發布了在新冠病毒感染疾病進程中新冠總抗體(Ab)、IgM抗體和IgG抗體與疾病感染時間關系的研究。新冠總抗體的檢測采用雙抗原夾心法,IgM抗體和IgG檢測采用捕獲法。3種檢測方法中,總抗體檢測均顯示出比IgM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與總抗體相比,單獨IgM抗體、IgG抗體、IgM抗體+IgG抗體診斷新冠肺炎的敏感性均低于總抗體。特異性驗證表明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特異性分別為99.1%、98.6%和99.0%[5]。
    新冠抗體與疾病感染時間關系的研究顯示,在新冠肺炎發病后1-7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敏感性分別為38.3%、28.7%和19.1%;發病后8-14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敏感性快速升高,分別為89.6%、73.3%和54.1%;發病后15-39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敏感性分別達到100%、94.3%和79.8%[6]。

    4

    新冠總抗體+核酸可將診斷早期新冠(1-7天)的敏感性提高12%

    在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后1-7天內、8-14天及15-39天,核酸(RNA)檢測的敏感性分別是66.7%,54%和44.5%。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后1-7天內、8-14天及15-39天,總抗體+RNA聯合診斷的敏感性可以提高到78.7%、97%和100%。在新冠肺炎發病早期(1-7天),總抗體檢測聯合核酸檢測可以將單一核酸檢測診斷新冠的敏感性提高12%[6]。
    針對核酸為陰性的新冠肺炎患者,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分別在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后不同時間均有一定的檢出率。核酸陰性的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后1-3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出率均為28.6%;發病后4-7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出率分別為53.6%、42.9%和28.6%;發病后8-14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出率分別為98.2%、78.9%和70.2%;發病后15-39天,新冠總抗體、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出率分別為100%、93.3%和73.3%[6]。

    基于雙抗原夾心法在機制上的優勢,總抗體檢測能比單獨檢測IgM抗體和IgG抗體提前1-3天診斷出新冠感染,并且陽性結果更為明顯,可以作為更好的早期診斷新冠肺炎的血清學診斷指標。在新冠感染的前1-7天,與IgM/IgG相比,總抗體檢測+核酸檢測能更有效提高新冠的檢出率,是更有效的篩查策略。
    總之,基于雙抗原夾心法的新冠總抗體檢測應該作為不同應用場景下核酸RNA檢測的有效補充,可以提高新冠肺炎診斷的敏感型和特異性。同時,相對于IgM/IgG分別檢測,總抗體檢測可以節約醫療費用。建議總抗體檢測的應用場景應包括:臨床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的篩查和管理、重點高危地區人群的篩查、流行病學的調查。
    參考文獻:

    1. 冀敏, 郭新菊: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雙抗原夾心法的臨床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1-22.

    2. 孫強, 李艷琴, 何寶明: 雙抗原夾心法和間接法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對比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9, 48:1231-1234.

    3. He H, Mao P, Hou J, Hong S, Zhu L, Hu Y, Bai Y: [Establishment of a double-antigen sandwich ELISA for detecting total antibodie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2]. Zhonghua Shi Yan He Lin Chuang Bing Du Xue Za Zhi 2002, 16:288-291.

    4. He J, Xiu B, Wang G, Chen K, Feng X, Song X, Zhu C, Yang X, Bai G, Ling S, Zhang H: Construction,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biotin labeling of a single recombinant multi-epitope antigen for double-antigen sandwich ELISA to detect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Protein Pept Lett 2011, 18:839-847.

    5. Xia, N.; Wang, G.; Gong, W. Serological Test is an Efficient Supplement of RNA Detection for Confirma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Preprints 2020, 2020030184 (doi: 10.20944/preprints202003.0184.v1).

    6. Zhao J, Yuan Q, Wang H, et al. 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 patients of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 medRxiv, 2020:2020-2023. DOI: 10.1101/2020.03.02. 20030189.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