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微球菌(Micrococcus Kristinae)主要分布在自然環境及哺乳動物皮膚,是一種極罕見的機會致病菌。
一、
病例 男19歲,因全身淺粉紅色皮疹,伴惡心、發熱,于1998年6月19日入院。入院時T 38.6℃,WBC 13.6×109/L,N
0.89,Hb 135 g/L,PLT
235×109/L。入院當天和第二天兩次抽血培養,均檢出克氏微球菌,患者經環丙沙星治療,癥狀緩解,血培養轉陰。
二、 細菌鑒定 血5 ml接種葡萄糖肉湯35℃24 h,呈均勻混濁生長并有黃色菌膜生成。轉種血瓊脂平板,長出中等大小圓形菌落、稍凸起、濕潤、橙黃色、無明顯溶血,有粘性。革蘭染色為陽性球菌,以四聯狀排列為主,亦有成對、散在排列,菌體較葡萄球菌大。
生化反應
氧化酶、觸酶、葡萄糖,蕈糖、甘露醇、蔗糖、七葉苷、均陽性。O-F葡萄糖氧化。乳糖、麥芽糖、纖維二糖、阿拉伯糖、棉子糖、硝酸鹽還原、尿素酶、精氨酸雙水解酶、賴氨酸、烏氨酸脫羧酶、DNA酶均陰性。5%
NaCl中生長,桿菌肽(0.04U)抑制,懸滴法無動力。以上菌體形態及生理生化符合克氏微球菌特征。
三、 血清凝集試驗 分離菌與患者血清混勻,玻片法明顯凝集,以正常人血清對照無凝集。試管法測定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為1∶128。
四、 抗生素敏感試驗(K-B法) 本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氯林可霉素均耐藥。對萬古霉素、頭孢唑啉、頭孢曲松、環丙沙星、諾氟沙星、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均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