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設計了一個新的射頻電路設計性實驗項目———可用于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微帶天線的設計與實現。該實驗項目通過讓學生完成該天線的自主設計、仿真、優化、制作和測試的過程,引導學生來深入體會實際射頻工程中的實際流程和方法,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而進一步培養其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引言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電子系統工作頻率正逐步向更高頻段發展,微波與射頻技術在無線通信、導航、遙感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射頻工程專業人才十分緊缺 。
“射頻電路”是“高頻電子線路”、“微波技術”等課程的后續課程,它作為通信工程、電子工程、電波傳播與天線等專業的主干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夠掌握相關的基本原理和系統知識,培養具有射頻電路設計、系統分析和創新能力的微波射頻專業人才 。
實踐教學對于射頻微波工程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僅靠傳統的射頻實驗箱來完成一些驗證性實驗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很多高校針對電子信息類射頻電路實踐教學遇到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在傳統的測量實驗的基礎上,ADS( Advanced Design System) 、Multisim、HFSS( 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MWO( Micro-wave Office) 等仿真軟件被部分高校引入到射頻電路的實踐教學中 。部分高校還進行了綜合實驗項目的嘗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合近幾年的實驗教學情況,我們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在已有的仿真設計實驗的基礎上,結合我院相關專業的科研成果,進行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探索與開發。
在項目內容的選擇上,旨在將專業應用前景和當前技術水平相結合,設計出一些既貼近科研又能夠滿足機理相對簡單、實現起來難易適中等要求的項目,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并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無人機在航拍、農業、植保、快遞運輸、災難救援、測繪等領域的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無人機測高避障安全領域中,毫米波雷達以全天時全天候工作,作用距離遠,抗干擾性好等優勢受到青睞。在無人機的底部、前側方和后側方裝配高精度毫米波雷達,完成高精度的高度測量,從而實現無人機精準懸停、高度調節、地形跟蹤、輔助起飛降落等功能,這是目前業界正采用的有效方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應用價值 。因此,本文選取可用于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天線設計作為一個新的射頻電路實驗項目,其可設計性強,應用場合清晰,工程性強,難易度適中,學生們也比較感興趣。該實驗項目讓學生通過該天線的理論設計、仿真與優化、實物制作和測試的過程,最終設計并制作出符合指標要求的微帶天線,從而深入體會實際射頻工程中的方法和流程,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其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 實驗目的和設計目標
1. 1 實驗目的
鑒于毫米波雷達在無人機測高領域中的重要地位,而天線的指標及性能決定了毫米波雷達的監測能力。基于針對無人機高度計對于天線工作帶寬、駐波比、天線方向圖增益和副瓣電平等的指標要求,讓學生設計出一款增益高、副瓣低、波束角窄的無人機高度計天線,項目設計過程重點包括輻射單元的設計、陣列天線饋電網絡的設計、天線綜合方法和阻抗匹配等。
1. 2 天線指標要求
無人機高度計雷達不需要測障礙物方位角,只需要把距離最近的障礙物的距離信息測量出來即可,所以可以采用單發單收形式。結合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和 K 波段毫米波雷達主流射頻芯片的指標,實驗項目中所設計的天線指標如下:
●工作頻率: 24 GHz ~24. 25 GHz;
●工作頻率范圍內的駐波比: ρ 小于 1. 5;
●增益: 大于 10 dB;
●E 面副瓣電平: 小于 -18 dB;
●E 面半功率波束角: 小于 30°。
微帶天線具有剖面低、體積小、重量輕、易共形、可集成化等特點,各種不同形式的微帶陣列天線被廣泛應用于毫米波雷達 。本實驗也要求學生選擇微帶天線的形式來完成設計。
2 實驗過程
整個實驗的設計過程,首先要根據具體指標選擇合適的板材,然后是對天線尺寸、饋電等的初步設計,再利用仿真軟件進行輻射單元建模仿真和陣列設計,最后是實物加工和測試。
2. 1 板材選擇
PCB 板材選擇主要考慮三個因素: 板材厚度 h,相對介電常數 ε r ,正切損耗 tanδ。板厚一般小于0. 1λ 0 ,出于增加工作帶寬的考慮,一般選擇較厚的板材,但如果板材過厚,會影響天線輻射效率。此外,相對介電常數越低,工作帶寬越大。Ro4350b 板材是 K 波段天線的常用板材,電路設計推薦參數為: 相對介電常數 3. 66,正切損耗 0.004,板厚選擇 0. 508 mm。
2. 2 輻射單元設計
1) 天線單元的尺寸理論計算
2) 饋電方式選擇
饋電方式選擇微帶線側饋方式。在饋線與輻射單元接觸點處開兩個矩形槽,用于阻抗匹配,如圖 1( a) 所示,矩形槽深度 L 1 約等于貼片長度的三分之一,寬度 W 1 通過優化得出。
3) 輻射單元仿真
利用 HFSS 軟件建立仿真三維模型,輻射單元三維模型如圖 1( b) 所示。一般情況下初始仿真結果與設計指標都有偏差,需要分析偏差原因,進行參數調整。通過仿真優化,得出: W = 3. 7 mm,L = 3mm,W 1 =0. 32 mm,L 1 =0. 76 mm。
圖 1 輻射單元
輸入端口駐波比和反射系數仿真結果如圖 2 所示,從仿真結果可知,在 24. 125 GHz 處的 S 11 參數為-39. 64 dB,駐波比為 1. 02; 在 23. 75 GHz ~24. 49GHz 駐波比小于 1. 5,滿足要求。輻射單元的方向圖仿真結果如圖 3 所示,單元增益為 6. 83 dBi。對比設計指標和輻射單元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出單天線增益和波束寬度均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需要用天線陣列來完成設計。
圖 2 輻射單元輸入端口仿真結果
圖 3 輻射單元方向圖仿真結果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在期刊《神經網絡》上發表研究性論文。該文首次提出毫米波近場透視成像與可見光的圖像融合方法。隨著目標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多種傳感器在提升檢測精度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現代信息社會中,移動通信是實現信息高效流動的基本手段。近期,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已實現大規模商用。當前,5G長期演進和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6G)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熱點。實現高通量無線通信的......
毫米波(名詞解釋?)與太赫茲波(名詞解釋?)探測技術在通信、安全、生物檢測、頻譜分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們是將承載著毫米波與太赫茲波的光信息轉變為電信號的核心技術。高靈敏度、寬波段、快速響應及面陣......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團隊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研究團隊,聯合提出了針對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
在時間某處,也許就是此刻新一代的技術變革正激發全新理念的誕生作為未來科技的推動者我們幫助從事前沿研究的高校、公司、研究機構,開啟測量新視野使其產品從概念到商用,速度更快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Fellow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6年第46卷第8期——《信息科學與技術......
對于投資者來說,軍民融合一直是雙創中一個重要的領域,由高校實驗室走出的項目往往具有高精尖等特點。但是另一方面,這些項目往往都是軍轉民,而且項目長期處于高校之中難以發現。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支撐產業發......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的“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電動汽車智能輔助駕駛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智能輔助駕駛環境感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課題重點圍繞77GHz毫米波雷達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2月23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毫米波成像探測儀研制及產業化示范”項目(2012YQ140037)初步驗收會在同方威視密云基地召開。國家科技部資源配置司副司長吳學梯......
意大利電信近日宣布成立一個毫米波(mmWave)頻段實驗室,用于研究毫米波在5G網絡中的應用。意大利電信是歐洲第一家開設毫米波實驗室的電信運營商。這個位于都靈的實驗室包括遠場緊湊天線測試系統和球面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