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11-04 15:13 原文鏈接: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疾病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Transl 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患者機體衍生的神經元開發并檢測了一種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其能通過減緩有害基因突變的效應來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治療。

      某些針對遺傳性障礙的實驗性療法能靶向作用突變的蛋白或酶類,但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手段,其代替了修復破損的酶類,研究人員放大了健康酶類的功能,從而對人類大腦細胞和小鼠模型進行研究,成功減緩了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癥狀。研究者指出,野生型葡糖腦苷脂酶(GCase)的激活或許能作為多種帕金森疾病形式的潛在治療靶點。

      帕金森疾病是第二大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其主要會影響大腦黑質區域的神經元的功能,這些神經元主要負責產生多巴胺,一種用來通過大腦傳遞信號的化學信使,同時這些神經元還能傳遞計劃和控制機體運動的相關信息。僅GBA1的突變能代表帕金森疾病最常見的遺傳風險因子,GBA1能編碼一種對神經元功能非常重要的名為葡糖腦苷脂酶(GCase)的特殊酶類。帕金森疾病相關的突變能促進GBA1失活,并產生畸形的GCase酶類,從而引發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毒性蛋白質的積累。

      隨著神經元的死亡,患者會出現顫抖和行動遲緩等癥狀,由于一些療法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但目前并無阻斷治療疾病的療法。研究者指出,針對GBA1相關帕金森疾病的藥物開發重點關注穩定突變GCase的功能,并限制其有害效應,然而這些療法僅在一小部分帕金森疾病患者中能夠發揮作用;相反,激活野生型GCase可能與多種表現出野生型GCase活性降低的帕金森疾病形式有關。

      當前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學激活子,其能穩定并放大正常GCase的活性,這些能與GCase結合的小分子激活劑能夠改善帕金森疾病相關的細胞功能異常;更重要的是,其還能在多種帕金森疾病中發揮作用。研究者Krainc說道,本文研究指出了在遺傳和特發性帕金森疾病中調節野生型GCase活性和蛋白水平的潛力,同時也強調了個體化或精準性神經性疾病療法開發的重要性。

      2017年研究者Krainc及其同事在Science雜志上刊文指出,帕金森疾病的某些關鍵病理學特征僅在人類神經元中能觀察到,并不能在小鼠模型中能觀察到;這就強調了患者衍生的神經元在帕金森疾病藥物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價值。研究人員希望能對人類神經元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檢測來開發能有效靶向作用帕金森疾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候選藥物制劑。

      2. Commun Biol:新研究未來有望解析帕金森癥的病因

      DOI: 10.1038/s42003-019-0598-9

      治療帕金森病的最大困難之一了解其何時開始發生。如今,來自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Communication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可能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帕金森氏病關鍵蛋白“α-突觸核蛋白”如何隨時間變化,并能夠對蛋白質聚集的初始階段加以鑒定。

      眾所周知,導致震顫等癥狀發作的神經元退化與大腦中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也稱為淀粉樣細絲)有關。在形成這種細絲之前,α-突觸核蛋白要經歷一個被稱為“寡聚體”的中間階段,這一過程同樣存在于帕金森氏癥患者的大腦中。然而,觸發寡聚體聚集以及神經元細胞丟失與變性的機制目前尚無共識。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比較了四種α-突觸核蛋白變體隨時間的轉化,其中三種與疾病的早期發生有關,另外一種則存在于老年患者樣本中。然后,他們觀察到每種蛋白質在聚集過程中的顯著差異,并發現寡聚體在早期發病中的發育速度要高得多。這樣的結果可以解釋攜帶這些突變體的患者為何早早地便出現相關癥狀。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生物成像技術。首先,他們使用了熒光探針,可以可視化每個蛋白質聚集的步驟。此外,他們還優化了觀測條件,以檢測在α-突觸核蛋白聚合過程中以前未被揭示的結構。

      冷凍電子顯微鏡的使用對這項研究也很重要。通過允許接近原子級別的分辨率,科學家觀察了淀粉樣蛋白絲的結構組織。根據Oliveira的說法,基于他們發現的結構有助于開發針對該疾病的新療法。他說:“通過急速冷凍這些樣品并獲得先進的電子顯微鏡圖像,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些錯誤的蛋白質在其天然環境中的結合以及避免其形成的方法”。

      3. Movement Disorder:帕金森癥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發生紊亂

      DOI: 10.1002/mds.27815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氏病患者血液中免疫細胞的行為與正常患者體內的細胞存在明顯差異。此外,作者提出可以通過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抑制大腦的退化的目的。

      相關研究由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研究人員做出,該文章發表在最近的《Movement Disorders》雜志上。

      “該研究項目證實了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即帕金森氏病不僅是腦部疾病,而且還與免疫系統有關。無論是在大腦還是在身體的其余部分,”文章作者,神經科學副教授Marina Romero-Ramos說。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ara Konstantin Nissen博士補充道:“從長遠來看,這一發現表明通過免疫調節治療方法,并與目前使用的左旋多巴的藥物的治療相結合,可能有助于減緩疾病的進展”。

      帕金森氏病的特征是由稱為“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的異常蓄積,導致大腦神經元的緩慢變性。這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障的癥狀。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9名帕金森氏癥患者和20名對照受試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蛋白α-突觸核蛋白檢測,并確定了帕金森氏癥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在調節細胞表面免疫標記方面能力較差,并且與對照組細胞相比,它們分泌抗炎分子的效率也較低。

      “免疫系統在微妙的平衡中起作用。一方面,它清除入侵的微生物和多余蛋白質(例如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但另一方面,免疫系統還必須避免過度旺盛,否則由于過多的炎癥而損害人體自身的細胞。“

      她補充說,在學界中,人們相信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會在其表面上包含(或表達)某種稱為CD163的受體,并遷移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腦中。曾經有人認為這些細胞有助于清除損害大腦的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細胞在進入血流之前已經在血液中被錯誤地調節了。

      Sara Konstantin Nisse說:“這使我們相信,通過藥物調節免疫系統,至少有可能減緩帕金森氏癥患者大腦中神經元的退化。”

      4. Science子刊: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病新策略!激活野生型GCase可緩解帕金森病癥狀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患者來源的神經元開發和測試了通過減輕有害基因突變的影響來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0月1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modulator of wild-type glucocerebrosidase improves pathogenic phenotypes in dopaminergic neuron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論文通訊作者為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神經遺傳學中心主任Dimitri Krainc博士。

      一些針對遺傳性疾病的實驗性治療方法靶向發生突變的蛋白或酶,但是這項新的研究采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Krainc及其團隊并沒有試圖修復發生突變的酶,而是擴大健康的酶,這種方法成功地緩解了小鼠模型中的帕金森病癥狀。

      Krainc說,“這項新的研究突出表明野生型β葡糖腦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 GCase)激活是多種帕金森病形式的潛在治療靶標。”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稱為黑質(substantia nigra)的大腦區域中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負責產生多巴胺(一種用于在整個大腦中傳輸信號的化學信使),并負責傳遞計劃和控制身體運動的信息。

      根據這項新的研究,GBA1基因突變是帕金森病的最常見遺傳危險因素,GBA1編碼酶GCase,該酶對神經元功能很重要。與帕金森病相關的突變可以讓GBA1失去功能并產生畸形的酶GCase,從而導致有毒蛋白在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積累。

      隨著這個神經元群體的死亡,患者會出現諸如震顫和運動緩慢之類的癥狀。盡管某些藥物可以緩解這些癥狀,但是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或減緩這種疾病。

      根據Krainc的說法,針對GBA1相關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藥物開發主要集中在穩定化發生突變的GCase并限制其有害作用。但是,這些藥物僅對幾種形式的帕金森病有效。

      Krainc說:“相反,激活野生型GCase可能對多種表現出下降的野生型GCase活性的帕金森病形式更有意義。”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Krainc團隊開發了一系列新的可穩定化和擴大正常GCase的化學激活劑。其中的一種化學激活劑是一種與GCase結合的小分子,可改善源自患者的神經元中與帕金森病相關的細胞功能障礙。

      Krainc說。重要的是,這些激活劑可用于多種帕金森病形式,這表明這種策略可適用于廣泛的患者。

      他說:“我們的研究指出了調節野生型GCase活性和蛋白水平有潛力治療遺傳性帕金森病和特發性帕金森病,并強調了個性化神經學或精確神經學在開發新型療法中的重要性。”

      2017年,由Krainc領導的一項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帕金森病的某些關鍵病理特征僅在人類神經元中觀察到,而未在小鼠模型中觀察到(Science, 2017, doi:10.1126/science.aam9080,參見生物谷新聞報道:Science:在帕金森病早期進行抗氧化劑治療有望阻止神經退化,改善神經元功能),這進一步凸顯了患者來源的神經元在開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中的價值。

      Krainc說:“通過研究人類神經元來測試靶向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任何候選治療干預措施,將是非常重要的。”

      5. Cell Metabolism:科學家們發現診斷與治療帕金森癥的新方法

      doi.org/10.1016/j.cmet.2019.08.023

      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了一種分子缺陷,這種缺陷似乎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和極有可能患此病的人群中普遍存在。

      該發現可以提供一種在癥狀開始顯現之前就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帕金森病)的方法,提供了阻止疾病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已經確定了一種分子標記,可以使醫生準確,早期地并且以臨床實用的方式診斷帕金森氏癥,”神經外科副教授Xinnan Wang博士說。 “該標記可用于評估候選藥物阻止疾病惡化的能力。”

      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似乎可以逆轉帕金森氏癥患者的細胞中的缺陷。動物模型結果表明,該化合物可有效防止神經元的死亡。相關結果在9月26日發表于《Cell Metabolism》雜志上。

      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氏癥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3500萬人。盡管有5%-10%的病例是家族性病例(這是已知遺傳突變的遺傳結果),但絕大多數涉及多個未知基因和環境因素的復雜相互作用。

      Wang表示,令人鼓舞的是,這種新型的診斷標志物和治療方法均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帕金森氏癥患者。

      帕金森癥疾病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源于大腦中一組調節身體運動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的死亡。一患者開始表現出這種疾病的癥狀時,估計已經有50%以上的多巴胺性神經元死亡。

      導致這些特定神經元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一個理論認為,他們履行職責的特殊強度會擾亂線粒體的正常功能。

      由于線粒體的呼吸作用不可避免地產生有毒的,稱為“自由基”副產物,不僅會導致細胞損傷,而且對線粒體本身也極為有害。

      帕金森氏癥涉及線粒體功能缺陷。細胞工作強度越大,線粒體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它們受損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們的細胞具有清除老舊線粒體舊的技術,通過一系列蛋白質,將它們轉移到細胞的“回收中心”。但首先,這些蛋白質必須去除稱為線粒體上被稱為“Miro”的銜接分子。

      Wang的小組先前在帕金森氏癥患者的細胞中發現了線粒體清除缺陷:他們無法從受損的線粒體中去除Miro。

      在這項新研究中,Wang的團隊從83名帕金森氏癥患者,5名被認為處于高風險狀態的近親,22名被診斷患有其他運動障礙的患者和52名健康對照受試者中獲取了皮膚樣本。他們從樣本中提取了成纖維細胞,并在培養皿中對其進行培養,然后加入特定的壓力刺激,使線粒體功能紊亂。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在83例帕金森氏成纖維細胞中有78例(94%),以及在所有5個“高危”樣本中均存在Miro去除缺陷,但對照組或其他或其他運動患者的成纖維細胞中均未發現Miro去除缺陷。

      篩選小分子

      接下來,研究人員與Atomwise Inc.合作篩選了6,835,320個小分子。通過軟件預測,其中11個分子能夠以與Miro結合的方式促進線粒體的分離,此外,報告稱該藥物無毒,可口服且能夠穿越血腦屏障。

      實驗中,作者將這些化合物喂食果蠅7天后,確定其中4種可顯著降低果蠅的Miro水平,且無毒性。他們在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成纖維細胞上測試了其中一種化合物,證明了其靶向Miro的特異性。

      6. Movement Disorder: 新研究確定與帕金森病發生有關的遺傳標志

      DOI: 10.1002/mds.27770

      巴塞羅那大學(UBNeuro)神經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最近確定了一組與帕金森氏病起點有關的遺傳變異,相關結果發表在《Movement Disorders》雜志上,這將能夠劃定對新治療靶標的研究范圍,并可能對疾病的診斷產生影響。

      這項研究由Maria JosepMartí教授等人領導完成,UBNeuro研究員NúriaMartín-Flores是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該文章由美國邁克爾·J·福克斯基金會(Michael J. Fox)帕金森氏研究基金會全力資助。

      研究人員研究了遺傳標志物在帕金森氏病中顯現的起始年齡。 “已知的遺傳標記,例如突觸核蛋白基因的遺傳標記,與癥狀的開始有關,但是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集中于尚不清楚的其他標記的關聯的影響。” UBNeuro研究員Cristina Malagelada說。

      從醫院診所的900多名患者的血液樣本中獲得的結果表明,一組mTOR代謝途徑的遺傳標志物結合在一起,為帕金森氏癥的發病起始年齡提供了很好的預測。Cristina Malagelada強調說:“鑒定出相互影響并影響疾病起始點的這組標記物,可以促進對這些候選基因中新治療靶標的研究。”

      根據UB研究人員的說法,這項使用生物計算技術的研究表明了統計相互作用分析對確定遺傳關聯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解釋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復雜疾病。

      帕金森氏病影響超過1%的人口,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它影響了全球600萬人,這一數字到2030年可能達到1200萬人。

      7. Eur J Neurol:積極的性生活可能有益于早期帕金森癥患者

      DOI: 10.1111/ene.13983

      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積極的性生活與患有早期帕金森病(PD)的男性的較低的殘疾和較高的生活質量有關。

      以前的研究顯示,性功能障礙(主要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PD病情惡化之間存在關聯。關于PD患者性行為的相關性,目前還缺乏證據。因此本研究通過納入來自PRIAMO(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研究的355名患者的亞組,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為期兩的觀察,縱向前瞻性分析旨在證明活躍性生活的存在與帕金森病早期進展相關。

      這是第一項涉及大量帕金森病患者的前瞻性縱向研究,表明性生活與男性較低的運動和非運動障礙以及較好的生活質量有關。這些發現應該促使運動障礙專家定期詢問患者的性生活情況。

      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項研究在男性身上的發現,并探索這種關系是否發生在患有帕金森癥的女性身上。

      8. PRD:這么神奇!適度刺激耳朵就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疾病癥狀!

      DOI: 10.1016/j.parkreldis.2019.05.03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對耳道進行溫和控制性地刺激或有望幫助減輕帕金森疾病的癥狀。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發現,連續兩個月每天對耳道進行兩次刺激就能夠顯著降低帕金森疾病的運動和非運動功能。

      參與者報告了他們機體的運動和靈活性得到了明顯改善,而且在決策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情緒和睡眠也都得到了改善,在研究結束時他們還表示能夠更加容易地進行日常的活動了。參與者大多數的治療效果在治療結束5周達到了最大,這就表明,這種新型治療手段或許具有長期的治療效益。參與者能利用美國Scion Neurostim公司所開發的便攜式耳機就能夠在家中進行刺激療法,在使用該設備的同時參與者還能夠繼續接受有規律的多巴胺替代治療。

      研究者David Wilkinson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對46名帕金森疾病患者進行研究,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假設,如果傳統藥物療法與溫和、非侵入性的平衡器官刺激療法相結合的話,帕金森疾病的某些方面或許就能夠得到更好地控制。盡管這是一項小規模研究,但其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非常激動,后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如何將這種非侵入性的刺激療法應用于耳朵的神經中以及其工作機制,這或許也有望幫助減緩很多帕金森疾病患者難以應對的疾病癥狀。

      研究者Ray Chaudhuri說道,在帕金森疾病患者的運動,尤其是非運動方面實現廣泛的療效和持久的效益或許對于帕金森疾病患者非常有益,而且患者出現非運動癥狀的改善也是值得注意的。這些非運動的癥狀通常難以應對或治療,而且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目前研究人員迫切需要開發新型療法來對此進行改善。

      研究者指出,本文研究基于此前的研究結果,此前研究人員發現,對內耳進行適度刺激或能改善與中風和外傷性腦損傷相關的神經性癥狀,后期研究人員還將深入研究闡明如何對耳朵進行適度刺激來有效管理帕金森疾病患者。

      9. Sci Rep:科學家有望開發出帕金森等大腦疾病的新型療法

      DOI:10.1038/s41598-019-47227-z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此前認為與細胞功能異常和死亡相關的小型蛋白實際上在修復DNA破碎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文章中,研究者發現,α-突觸核蛋白在預防諸如帕金森疾病等大腦疾病中神經元死亡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國僅帕金森疾病每年就影響著150萬人的健康。

      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出新型療法替代α-突觸核蛋白的功能,或增強帕金森疾病和其它神經變性疾病患者中α-突觸核蛋白的功能,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物,即路易小體(Lewy bodies)往往與帕金森疾病及其它形式的癡呆癥發病有關。研究者表示,路易小體常常會出現問題,因為其能將α-突觸核蛋白推出大腦細胞的細胞核,研究人員對活體小鼠的細胞和人類死亡的腦組織進行分析后發現,α-突觸核蛋白能通過修復DNA破碎發揮關鍵的角色,這些DNA破碎通常會在機體每個細胞細胞核的DNA鏈中發生。

      α-突觸核蛋白在DNA修復中扮演的角色或許對于預防細胞死亡至關重要,其功能或會在諸如帕金森疾病等大腦疾病中丟失,從而引發神經元細胞的廣泛死亡。研究者Vivek Unni教授表示,或許是丟失了該功能導致了細胞死亡。研究者發現,α-突觸核蛋白能快速招募到小鼠神經元DNA的損傷位點,此外,人類組織和小鼠細胞中DNA雙鏈斷裂也會增加,同時也會伴隨著路易小體在細胞質中積累水平的增加。

      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方法將α-突觸核蛋白運輸到細胞核中或移除其功能;研究者Unni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發現了α-突觸核蛋白在DNA修復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其對于細胞生存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帕金森疾病患者大腦中所缺失的功能。

      10. PNAS:帕金森病并不是一種朊病毒病,而是一種淀粉樣變性病

      DOI: 10.1073/pnas.1906124116.

      帕金森病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健康問題,影響著全球的老齡化人口。日本的人口老齡化速度超過地球上的任何其他人口,這一因素加快了該國對幾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EHO)的數據,全球有10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

      近年來,神經科學家一直在爭論朊病毒樣活性是否會損害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經過詳盡分析后,日本研究人員報道沒有證據表明錯誤折疊的可傳播的蛋白持續存在于帕金森病中。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9月3日的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arkinson’s disease is a type of amyloidosis featuring accumulation of amyloid fibrils of α-synuclein”。

      所有蛋白都折疊成決定功能的復雜結構。朊病毒(prion)是錯誤折疊的可傳播的蛋白,它們會破壞神經組織,并且是幾種影響人類和動物的災難性但罕見的疾病---海綿狀腦病(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的原因。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吉斯特曼-施特勞斯綜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 -Scheinker syndrome)和庫魯病(kuru)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類退行性腦病的例子。在動物中,羊搔癢癥和牛海綿狀腦病(稱為瘋牛病)都是朊病毒病。

      在健康人群中,錯誤折疊蛋白被細胞丟棄并被分解成它們各自的氨基酸。朊病毒是致命性的,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傳染因子的特征,在整個健康組織中傳播,并誘導先前正常蛋白發生錯誤折疊。

      在帕金森病中,一些科學家已經提出朊病毒樣機制有助于驅動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神經退行性過程。但是,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在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Katsuya Araki博士的領導下,來自日本多個研究中心的一個龐大的科學家團隊在來自帕金森病患者的尸檢人腦的微束X射線衍射分析后,發現不存在朊病毒樣活性的跡象。這一發現表明不支持針對帕金森病提出的朊病毒假說。

      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來自帕金森病患者的各種樣本。帕金森病是一種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的進行性年齡相關疾病。這種疾病的特征為震顫、肌肉僵硬和步態遲緩。帕金森病的進一步特征是大腦基底神經節的退化和重要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缺乏。此外,同樣重要的一個特征是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物。在帕金森病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一種稱為路易氏體的結構。這些損傷組織的結構與腦細胞死亡有關。

      Araki及其同事們在這篇論文中寫道,“近期據報道,α-突觸核蛋白和交叉β結構的聚集物能夠以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大腦中傳播。然而,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這種傳播發生在患者的大腦中。”

      根據體外研究和動物研究,雖然α-突觸核蛋白在健康的大腦中大量存在并且存在于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它被認為在帕金森病中發生錯誤折疊。這些發現讓一些神經生物學家提出了朊病毒樣機制。近年來的動物研究增加了α-突觸核蛋白可能具有朊病毒樣活性的可能性,但從未有過明確的證據。

      201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Virginia Lee將形狀異常的合成α-突觸核蛋白注射到正常小鼠的大腦中,不僅觀察到帕金森病的關鍵特征出現,而且還觀察到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Lee得出結論,這種疾病是由錯誤折疊的α-突觸核蛋白在神經細胞之間傳播導致的。

      Araki和來自日本六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尋求另一條路線。通過使用微束X射線衍射來研究樣本,這些研究人員有一種技術手段來揭示結構和病理學之間的關聯性,然而這種技術沒有產生表明α-突觸核蛋白已在細胞之間傳播的證據。

      隨著微束X射線衍射研究的開展,人們對各種類型的蛋白錯誤折疊現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已成為研究多種疾病病理的一種選擇方法。這種技術揭示了沒有朊病毒樣活性的蛋白錯誤折疊與其他幾種疾病(包括白內障、II型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

      作為這項新研究的結果,這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帕金森病具有與阿爾茨海默病相同的特征,其中在阿爾茨海默病中存在淀粉樣蛋白組成的膠狀斑塊。Araki及其同事們寫道,“我們的發現支持帕金森病是一種淀粉樣變性病(amyloidosis)的概念,這是一種以α-突觸核蛋白淀粉樣原纖維聚集為特征的疾病。”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對帕金森病潛在的有害機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包括十多年前出現的朊病毒假說。除此之外,其他科學家已探索了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是否會影響在大腦中發生的帕金森病。


    相關文章

    NPJParkinsonsDisease:一種特殊受體似乎僅能保護女性抵御帕金森疾病的發生

    被診斷為帕金森疾病的男性要多于女性,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但性別差異仍然是研究人員越來越感興趣研究的領域。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PJParkinson'sDisease上題為“......

    帕金森疾病中的關鍵致病性蛋白被找到,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個體化療法

    病理性的α突觸核蛋白在諸如帕金森疾病(PD)等α突觸核蛋白病的發病機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題為“EnhancedmTO......

    NatCommun:新方法或有望助力研究帕金森疾病發病機制

    NMDARs(N-甲基天冬氨酸受體,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s)能夠作為神經細胞的閥門,控制大腦中電信號的流動,這一類特殊的受體被懷疑存在于多種神經系統疾病中,包括阿爾......

    NatCommun:這一方法有望助力研究帕金森疾病發病機制

    NMDARs(N-甲基天冬氨酸受體,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s)能夠作為神經細胞的閥門,控制大腦中電信號的流動,這一類特殊的受體被懷疑存在于多種神經系統疾病中,包括阿爾......

    SciTranslMed:科學家或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患者機體衍生的神經元開發并檢測了一種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其能通過減......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疾病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SciTransl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DOI:10.1126/scitranslmed.aau6......

    地中海植物提取物或可有效抵御多種神經變性疾病

    阿爾茲海默病和帕金森疾病是兩種和年齡相關相關的神經變性疾病,其主要特點就是隨著時間延續,患者的大腦中會積累損傷患者機體神經系統的粘性蛋白聚集物,進而就會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和記憶力。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