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化合物在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可解離成氣態原子或離子。其中,氣態自由原子在外界作用下,即能發射也能吸收具有特征的譜線而形成譜線很窄的銳線光譜。測量自由原子對特征譜線的吸收程度或發射強度可以推斷試樣的元素組成和含量,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起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原子光譜法。
原子光譜法包括三種:(1)原子發射光譜(AES);(2)原子吸收光譜(AAS);(3)原子熒光光譜(AFS)
(一)基本知識
原子吸收光譜法,又稱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是基于物質的原子蒸氣對同種原子發射的特征輻射(譜線)的吸收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
分析過程:用(銳線光源)同種原子發射的特征輻射照射試樣溶液被霧化和原子化的原子蒸氣層,測量(特征輻射)透過的光強或吸光度,根據吸光度對濃度的關系計算試樣中被測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物質產生原子蒸氣對特定譜線的吸收作用進行定量分析的裝置。
(二) 原子吸收光譜的發展歷史
在國際上,其經歷了原子吸收現象的發現——空心陰極燈的發現——電熱原子化技術的提出三個發展階段。
在國內,AAS的發展巳成為化學實驗室元素定量分析常規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