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七屆青年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暨學術交流會在云南師范大學勝利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7月17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第七屆青年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暨學術交流會在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云南師范大學承辦,旨在研討青委會工作方式轉變、2020年度青委會工作規劃、協調組織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及相關學術交流等。會議還邀請了廈門大學副校長江云寶教授、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西南大學黃承志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欒天罡教授等嘉賓為特邀報告人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受邀媒體全程參與報道本次活動。
現場
合影
會議主持人:青委會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江
云南師范大學副校長劉宗立致歡迎詞。云南師范大學的前身可追溯到誕生于1938年(戊寅年)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被譽為“紅土高原上的教師搖籃”。劉宗立副校長介紹了云南師范大學的大致情況,并祝愿本次會議能夠取得圓滿成果。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渝英致歡迎詞。
廈門大學副校長江云寶教授帶來了題為《聚集介導的手性表達、放大和傳感》的精彩報告。超分子通常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間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組成復雜的、有組織的聚集體,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確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特性。報告介紹了通過Ag+…Ag+相互作用和側鏈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Ag+-巰基配位聚合物。報告還指出由于手性巰基配體側鏈間相互作用的貢獻,配位聚合物的超分子手性以多種方式表達,包括擴增,用于手性傳感和識別。
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帶來了題為《細胞表面糖基的原位檢測策略》的精彩報告。糖鏈結構的復雜性使得在不同層面檢測糖基化并揭示其對功能的調控機制成為關鍵的科學問題。報告介紹了細胞表面糖基的原位快速檢測、細胞表面多種糖基的同時檢測與動態監測、細胞內糖基轉移酶活性與蛋白質糖基化的可視化檢測、細胞表面糖脂上的糖基檢測及細胞表面特定蛋白上的糖基檢測等。其中細胞表面多種糖基的同時檢測與動態監測被MIT的Strano教授譽為“為細胞表面糖基化檢測領域做出了奠基性工作”。
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帶來了題為《原子光譜分析:儀器部件與小型化儀器》的精彩報告。原子光譜分析目前仍然是痕量元素分析最有效最常用的分析方法。課題組在原子光譜分析儀器部件與小型化儀器研制方面的相關工作。首先介紹了在各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1)光源:使用了尖端放電微等離子體、輝光放電微等離子體、介質阻擋放電等;(2)原子化器和離子化源:火焰爐、鎢絲電熱原子化器;(3)檢測系統:基于CCD的微型光譜檢測器;(4)同時檢測模式:原子發射光譜/原子質譜、原子吸收/原子發射等。隨后介紹了課題組研制的便攜式原子光譜儀器,在水質檢測等方面的應用,以及將技術轉化到北分瑞利后形成的商品化便攜式原子光譜系統。隨后介紹了在原子光譜聯用方面的工作,如GD-CE,特點為:無物理接口,可發揮毛細管電泳分離+光譜檢測的優勢,可檢測無機、元素形態和有機樣品。
西南大學黃承志教授帶來了題為《熒光碳點在亞細胞器成像中的應用》的精彩報告。報告指出熒光碳點在生物成像領域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低毒性、低生物相容性、抗光漂白等優點。可定位的熒光碳點允許在特定的亞細胞器中(如高爾基體、溶酶體、線粒體、細胞核)進行生物成像和感知。
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欒天罡教授帶來了題為《微尺度固相微萃取探針用于脂質組學的研究》的精彩報告。21世紀環境分析科學的發展趨勢由宏觀環境調查轉向微尺度原位分析,即在痕量、微觀的層面上獲取更多更真實的環境污染物信息來研究和評價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致毒機理和生態毒理效應等。報告介紹了表面修飾探針-納升電噴霧質譜法在小型模式生物體內污染物的微尺度原位分析如斑馬魚的活體脂質組學研究、大型蚤體內的脂質組學分布真核細胞紙質分析等。
島津市場部周逸舟帶來了題為《島津全新智能化Nexera LC-40系列液相色譜儀構建物聯網未來實驗室》的精彩報告。為了更好滿足各行業對分析儀器的需求,島津Nexera LC-40不僅在硬件的性能、指標方面有明顯提升,并且還引入了多項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技術。通過將這些新技術與儀器設備進行智能化,將使實驗室管理變得更加直觀,儀器狀態確認更加簡便,資源配置得以更加優化。融合“AI”與“IoT”尖端技術與旗艦級液相色譜新品Nexera LC-40,配備了擬人AI精靈,包括診斷精靈、修復精靈、譜峰解析精靈和流速控制精靈,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分析。
云南師范大學袁黎明教授帶來了題為《色譜手性分離研究》的精彩報告。袁黎明教授首先介紹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手性現象和其團隊的研究方向,以手性色譜與手性高分子膜研究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為切入點,重點分享了不同種類的材料在手性液相色譜、手性氣相色譜、手性高效毛細管電泳、手性薄層色譜等方面的應用以及手性高分子固膜的制備和應用研究。
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宋蓓帶來了題為《原位質譜(DART等)聚焦精準檢測及組學和成像》的精彩報告。報告介紹了原位質譜技術的代表—DART(實時直接分析)離子源的原理及應用進展。DART質譜滿足實時、超快(3s)、耐鹽、兼容基質溶劑兼容性好、、無損、高通量、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分析的需求,在食品、藥品、材料、物證、環境等領域的安全檢測與品質控制,在組學分析、新藥研發、中藥及天然產物分析、成像、精準醫療與健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急劇上升的應用。
南京大學鄧昱副教授帶來了題為《原位透射電鏡中的化學反應實時觀測》的精彩報告。報告介紹了原位TEM局部加熱技術、原位瞬變電磁法用于液體/氣體電池、納米手原位TEM&4D-STEM、原位TEM反應,并分享了原位透射電鏡中的化學反應實時觀測視頻。
賽默飛世爾市場部劉國強帶來了題為《Orbitrap驅動的代謝組學及其精準醫學實踐》的精彩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Orbitrap性能越來越受到客戶的認可,短短的10年客戶應用Orbitrap開發方法,在Nature, Science高水平雜志上發表文章與日俱增。同時對比Q-TOF系列高分辨,Thermo對科研的助力遙遙領先。Orbitrap具有超高分辨率,多級碎裂模式可提供更準確的代謝小分子結構分析,還可進一步應用于同位素標記的代謝流分析和未知代謝物的結構預測等方面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謝生明副教授帶來了題為《手性金屬有機籠用于氣相色譜拆分手性化合物》的精彩報告。報告介紹了手性MOFs、手性介孔材料用作色譜固定相,制備了高效液相色譜手性柱和毛細管氣相色譜手性柱,并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這些手性柱表現出良好的手性拆分性能,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外消旋化合物在這些手性柱得到了拆分。該手性柱表現出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和拆分能力,有許多外消旋化合物包括手性一元醇、二元醇、環氧化合物、醚、鹵代烴和酯等在該手性柱上得到了很好的拆分。此外,該手性柱還對正構烷烴、多環芳香烴、位置異構體表現出良好的分離性能。
天美(中國)毛曦通帶來了題為《愛丁堡熒光光譜儀高端附件耦合劑熱點應用》的精彩報告。英國愛丁堡儀器作為熒光光譜技術的引領者,成立自1971年,是單光子計數測試壽命技術的先驅,在穩態瞬態光譜儀領域有超過35年的制造研發經驗。FLS1000是一款模塊化的測量光致發光的光譜儀,專注于穩態及時間分辨光譜測試。系統具有超高靈敏度,可以根據需要從紫外可見到中紅外光譜范圍進行靈活配置,壽命測試的時間范圍覆蓋從皮秒到秒的12個數量級,可以應用在光物理、光化學、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很多領域的科研工作中。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媒體主管翟若木帶來了題為《2019BCEIA工作籌備報告》的精彩報告。BCEIA于1985年首次舉辦,是我國分析測試領域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和展覽會。歷經34年的發展已成功地舉辦了十七屆。BCEIA 2019將繼續堅持“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愿景,圍繞“生命 生活 生態——面向綠色未來”主題,組織學術報告會、報展、專題論壇和儀器展。
海光儀器市場部趙慷經理帶來了題為《固體直接進樣測汞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的精彩報告。HGA-100直接進樣測汞儀是由海光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新型測汞儀。該儀器配置自動進樣器,具有電子天平數據接口,減輕實驗員勞動強度,減少人為誤差;實現了直接進樣測量功能,簡化前處理過程,提高了檢測效率和分析準確度;并且在國內首次應用全過程恒溫及無反射雙光程吸收池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隨著《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的正式實施,汞污染防治將越來越多被人們所關注,海光公司測汞儀的推出將成為汞污染治理的有力幫手。
學術報告后還舉行了青委會委員內部討論會,青年委員們針對青委會工作方式轉變、2020年度青委會工作規劃、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的協調組織等問題各抒己見,踴躍發言。
現場
參展廠商:
島津
海光
賽默飛
天美
華質泰科
桂科協組發〔2025〕20號自治區科協關于公布2025年廣西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托舉對象名單的通知各設區市科協,各自治區級學會(協會、研究會)、高校科協、企業(園區)科協,各有關企事業單位:根據《關于......
近日,湖北省荊門市委組織部、荊門市科技局聯合印發《荊門市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具體舉措》,以進一步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發展。具體舉措有10條,分別為:構建更為靈活的引才機制、引導青年科技人才服務產業轉型升......
記者4日在此間獲悉,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首批入選3226人,他們將在拓寬學術視野、增強學術鍛煉、加快學術成長等方面獲得專項培養,托舉期為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中國科協于2......
1月5日,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首批入選3226人,他們將在拓寬學術視野、增強學術鍛煉、加快學術成長等方面獲得專項培養,托舉期為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中......
新年伊始,作為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第七屆“科學探索獎”申報工作于1月1日正式啟動,申報期為1月1日至4月15日,獎項將遴選出不超過50位獲獎人,每位獲獎人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
關于第二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第九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表彰(支持)對象名單的公示經評審,共產生第二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19名擬表彰人選、5個擬表彰團隊和10名第九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支持對象。為充......
12月28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百年校慶系列學術活動“百年岐黃逐夢一流”青年菁英學者論壇在該校大學城校區舉行。本次論壇分設中醫分論壇、中藥分論壇、中西醫結合分論壇和動物實驗分論壇,旨在通過深入交流和思想碰......
12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正式啟動。啟動環節之后,項目命題專家楊毅教授和張桂鳳老師分別就創意作品項目和科普......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布,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已圓滿結束,最終決定擬資助項目共計1100項,其中包括面上項目600項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00項。......
2024年新重慶青年創新人才項目擬立項清單公示按照《新重慶青年創新人才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市科技局啟動實施了2024年新重慶青年創新人才項目評審工作,擬立項項目100項。現將2024年新重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