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譜儀主要分為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統、檢測系統,四個主要部分。
一、空心陰極燈
空心陰極燈是原子吸收光譜儀的光源,其結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空心(杯形)陰極,由待測元素本身或其合金做成。所以測定某個元素就要用該元素的燈,也就是是一個元素一個燈。整個燈熔封后充以低壓的氖或氬氣,成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輝光放電管。當兩極加上一定電壓導通之后,氖或氬電離,碰撞陰極內壁濺射出待測元素原子,這些原子再與氖或氬電子、離子等碰撞被激發發光,輻射出待測元素的特征譜線(元素共振線)。譜線通過火焰,被待測原子吸收,產生吸收信號。
評價一個燈的優劣主要看發光強度,所發光的穩定性,測定的靈敏度及燈的壽命長短。
正常的元素燈,在規定電流及適當的狹縫寬度(及增益)下,光電倍增管的高壓在300~600或650之間應能調到儀器表頭指針滿刻度。多數燈五分鐘漂移小于1%,背景強度不大于1%,在滿足以上條件下,測定時靈敏度高,檢測限低的燈比較好。
燈在點燃后要從燈的陰極輝光的顏色判斷一下燈的工作是否正常(觀察空心陰極的發光)。 充氖氣的燈負輝光的顏色是橙紅色,充氬氣的燈正常是淡紫色,汞燈時藍色。燈內有雜質氣體存在時,負輝光的顏色變淡。如充氖氣的燈,顏色可變成粉紅色,發藍或發白。此時應對燈進行處理。
使用燈時,注意燈的極性不要接反,燈的管腳標準接法應為3、7腳為陽極,1、5腳為陰極。極性接反時陰極發光很弱而陽極輝光很強。
燈在其壽命接近終結時發光明顯不穩定,或發光部位不對,靈敏度大幅度下降。燈若損壞漏氣時,就會不亮。
燈在正常使用時應選用燈上表明的工作電流,或使用標明的最大電流的三分之一。使用前先預熱20~30分鐘,使燈發射穩定。燈的品質不同所選用的陰極材料不同,使用電流也不同。一般高熔點的燈,如鎳、鈷、鈦、鉭、鋯等的燈使用電流可大些。易濺射和低熔點的燈,使用電流以小為宜,如鉍、鉀、鈉、銣、銫、鍺、鎵等的燈。
元素燈長期不用,應定期(每月或每隔二、三月)點燃一次,即在工作電流下點燃1小時。若燈內有雜質氣體輝光不正常,可進行反接處理。若陽極是圓環狀可將陰極接正,電流100mA,通電1~2分鐘。若陽極是棒狀,位于一側,可通20~30mA電流,通電20~60分鐘。元素燈應輕拿輕放,低熔點的燈在用完后,要徹底冷卻再移動。元素燈是原子吸收光譜儀上的重要部件,應仔細維護和使用。
原子吸收光譜測定除使用空心陰極燈作為光源而外,有些儀器上還可以使用無極放電燈。有些元素(如砷、硒、磷等)發射強度要比空心陰極燈高達幾十倍到幾百倍,是很好的補充光源。
二、火焰原子化器
原子吸收測定須將試樣轉變成自由原子蒸氣。轉變的方式是通過熱離解,即通過火焰或電加熱的設備提供能量。火焰原子化器,由霧化器、霧化室及燃燒器三部分組成。試樣溶液被霧化器噴成細霧,干燥、熔化、蒸發成氣態分子,再在火焰中離解成原子。
1、霧化器
霧化器又稱噴霧器,當壓縮空氣從毛細管前端的小孔高速噴射出來時,造成的負壓將溶液由毛細管吸上來,在氣流中分散成非常細的霧滴,霧滴直徑多在10μm一下,形成的霧噴射出來像輕飄飄的云霧一樣。毛細管的前端有的帶有喉管及撞散球,以使霧粒更細。霧粒越細就越容易干燥、熔化、氣化,也就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原子蒸氣。所以霧粒越細測定的靈敏度就越高。說霧化器是影響測定靈敏度的主要部件,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把毛細管前端的上下位置(深度)和毛細管與噴口的同心度調節到最佳位置。
毛細管吸噴溶液的速率稱之為吸噴速率或稱為吸夜量(毫升/分)。一般噴霧器的吸液量為3~12毫升/分。吸噴的溶液一部分變成細霧粒進入火焰,另一部分變成大滴進入廢液排水管。被霧化的溶液量與廢液量之比稱為霧化效率。一般霧化器所能達到的霧化效率僅為百分之十幾,大部分溶液從廢液管排出。
一般來說,毛細管道深度(上下位置)決定噴霧器的吸液速率,而毛細管與噴口的同心度決定噴霧器的霧化效率,發現噴霧器的靈敏度下降,應及時進行調節,以獲得最佳靈敏度。
2、霧化室
霧化室由金屬、金屬加塑料鍍層或玻璃制成(玻璃霧化室外加防護套),內有回火安全塞及廢液排除口。廢液排除管內徑應不少于8mm,一般用聚乙烯管。排除管應帶水封(水封高度約為10cm),以防空氣、乙炔由排水管流出。廢液排除不流暢將影響測定。
3、燃燒器
由于燃氣、助燃氣和樣品溶液噴成的細霧都預先在霧化室里混合再進入燃燒器,所以是預混合型的層流燃燒器,這類燃燒器的燃燒火焰穩定,層次清晰。
燃燒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清洗及清理,縫口應光潔無沉積鹽,火焰不應帶有缺口。在測定前應點燃火焰預熱燃燒器,使燃燒器溫度穩定。
4、氣源
(1)空氣 空氣由壓縮空氣鋼瓶、活塞式空氣壓縮機或膜動式空氣壓縮機供給。活塞式空氣壓縮機的出口壓力為4~6公斤/平方厘米,應配空氣過濾減壓閥,調節出口壓力為1.5~2公斤/平方厘米左右。膜動式壓縮機,一般由安全閥排氣調到使用壓強。空氣經轉子流量計流入霧化器。在濕度大的地方,氣路可加氣水分離器除水。
(2)乙炔 乙炔由鋼瓶或乙炔發生器供給。乙炔鋼瓶內的最大壓強為15公斤/平方厘米。乙炔溶于吸收在活性炭上的丙酮內。當鋼瓶壓強在5公斤/平方厘米時就應更換。
使用乙炔應注意安全,燃氣鋼瓶與乙炔發生器附近不應該有明火,燃氣管路上最好有一快速開關。目前均使用帶針形閥的流量計作為開關,做完實驗后應將發生器內的余氣燒掉。
(3)笑氣 (氧化亞氮)笑氣由笑氣鋼瓶供給,鋼瓶裝有液化氣體,瓶內壓強約70公斤/平方厘米,減壓后使用。使用笑氣—乙炔火焰應小心,注意防止回火,禁止直接點燃笑氣-乙炔火焰。點燃時,應先點燃空氣-乙炔火焰并調節出富燃火焰,再過渡到笑氣-乙炔火焰,并保持為“富燃”(保持有桃紅色的中間層火焰,是笑氣-乙炔火焰“富燃”的特征)。霧化室應裝有安全塞,當回火時安全塞被沖開而不造成其它破壞。
三、光學系統
原子吸收光譜儀的光學系統的主要部件事單色器,由光柵和反射鏡等組成。單色器的光入射口及出射口裝有入射狹縫及出射狹縫,這些部分分裝在儀器內,不能用手去摸光柵或用透鏡紙去擦光柵。光柵應避免受潮,經常更換干燥劑,光源后邊的透鏡(對于雙光速儀器則還有半透半反射旋轉切光器;對于直源供電的光源則為斬光器),及入射前的透鏡,在儀器外可以看到,稱為外光路。外光路有時只有一束光從光源出發通過燃燒器的上方進入單色器,這種儀器構形稱為單光束。若光源發出的光被帶反射鏡的旋轉切光器分為兩束光一束通過火焰,另一束為參比光束,這種構形的儀器稱為雙光束。雙光束儀器比較復雜,其主要特點就是克服了光源的漂移波動。
對外光路的調節,主要的是要使光源發出的光通過燃燒器的正上方。可用檔光桿或白紙檢查光源光束的焦點位置。
四、檢測系統
光源發出的光經過火焰被吸收一部分后,經光柵單色器分光將待測譜線發出的信號輸入到光電倍增管,變成電信號,最后在表頭及數字顯示器或記錄儀上顯示出來。多數儀器具備對數轉換檔,可將透過率成正比的光信號,經過對數轉換變成與吸光讀數成線性關系,從而可以通過標尺擴展檔或標尺縮小檔(即吸光讀數增益或衰減)將讀數調節成濃度值。測定大量樣品時可直接讀出濃度值。這種做法叫“濃度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