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
分離、純化及初步鑒定土壤中的拮抗植物病原菌的放線菌。
實驗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也是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我們可以從中分離出眾多放線菌,尤其是可以從耕作土壤中篩選出拮抗植物病原菌的放線菌。
以耕作有武運粳和蘇滬香粳的土壤為樣品,應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各種微生物。菌落計數后,通過菌落形態觀察并挑取放線菌進行劃線分離純化,多次重復后得到單菌落。在進行放線菌形態等初步鑒定后,將純化的菌株接入斜面傳代保藏。最后,分離純化的放線菌,初步鑒定其拮抗性。
拮抗植物病原菌的放線菌的分離純化在農業增產、作物種植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主要試劑
1. 培養基:
高氏1號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
2. 其他試劑:
銀染液A液 B液(細菌鞭毛染色) 40%KOH 5%α-萘酚(V.P.實驗)
主要設備
培養皿
試管
錐型瓶
接種環
移液管
震蕩器
電爐
載玻片
超凈工作臺
恒溫培養箱
高壓蒸汽滅菌鍋
顯微鏡等
實驗材料
土樣:
蘇滬香粳1,2組
楊稻6號 93113,4組
武運粳5,6組
實驗步驟
1. 稀釋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稀釋涂布平板法是一種將菌體按比例制備成若干個稀釋度,再分別經涂棒涂布培養而進行微生物分離純化的方法。
(1) 倒平板;
(2) 制備土壤稀釋溶液 連續不斷稀釋,得到不同稀釋度的土壤溶液;
(3) 涂布 分別吸取三種稀釋度菌液,均勻涂于培養基表面;
(4) 培養;
(5) 劃線分離,直到獲得純培養。
2. 平板菌落計數法
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一個菌落是由一個單細胞繁殖而成的現象進行的,也就是說一個菌落即代表一個單細胞。計數時,先將待測樣品作一系列稀釋,再取一定量的稀釋菌液接種到培養皿中,使其均勻分布于平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后,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這種計數法的優點是能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此法常用于某些成品檢定(如殺蟲菌劑),生物制品檢定以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檢定等。但平板菌落計數法的手續較繁,而且測定值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對每個平板上的菌落計數,計算每克或每毫升土壤樣品中含有細菌、放線菌的數量。公式如下:
菌體數量cfu/g(mL)土樣== 同一稀釋度重復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
3. 平板劃線分離法(Streak Plate Method)
平板劃線分離培養法對混有多種菌的平皿,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板表面進行平行劃線和培養,使原來混雜在一起的菌種沿劃線在瓊脂平板表面分離,得到分散的單個菌落,以獲得純種。
(1) 倒平板;
(2) 劃線 在近火焰處,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種環,挑取上述的土壤懸液一環在平板上劃線,從而將樣品在平板上進行稀釋,形成單個菌落;
(3) 挑菌落 同稀釋涂布平板法,一直到分離的微生物認為純化為止。
4. 插片顯微觀察法(放線菌)
插片培養法是實驗室觀察放線菌形態的一種基本方法,其步驟是:挑取青銅小單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的少量孢子絲,將菌絲塊接種于高氏一號培養基的中間,然后,用小鑷子夾起一塊無菌的蓋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養基中,不要插入培養基太深,讓菌絲爬上蓋玻片;于37℃下培養3~5天后,再用小鑷子將蓋玻片取出,顯微鏡下觀察基內菌絲、氣生菌絲和孢子絲的形狀。
5. 斜面傳代保藏法
斜面傳代保藏法是指將菌種(細菌和酵母菌宜采用對數生長期細胞,放線菌和絲狀真菌宜采用成熟的孢子)接種在適宜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待菌充分生長后,棉塞部分用油紙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時間依微生物的種類而有不同,霉菌、放線菌及有芽孢的細菌保存2-4個月,移種1次。酵母菌2個月,移種1次。細菌最好每月移種1次。
此法為實驗室和工廠菌種室常用的保藏法,優點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設備,能隨時檢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變異與污染雜菌等。缺點是容易變異,因為培養基的物理、化學特性不是嚴格恒定的,屢次傳代會使微生物的代謝改變,而影響微生物的性狀;污染雜菌的機會亦較多。
6. 放線菌形態觀察
(1) 放線菌菌落觀察
放線菌的菌落質地致密,表面呈緊密的絨狀,或堅實、干燥而多皺。由于基內菌絲長在培養基內,所以菌落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容易被挑起,或者被挑起后不容易破碎。當孢子絲形成大量孢子布滿菌落表面時,使菌落呈絮狀、粉末狀或顆粒狀,而與細菌菌落判然有別。此外,如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可以看見菌落周圍有放射狀菌絲。
(2) 放線菌主要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其孢子絲成熟時,分化形成許多孢子,稱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常具色素,呈白、灰、黃、橙黃、紅、藍、綠等顏色。
附 件 (共4個附件,占78KB)
7-1.gif
41KB
查看
image032.jpg
9KB
查看
image038.jpg
20KB
查看
20061015012048
8KB
查看
酵母,這一古老的微生物,不僅是人類飲食文化的重要伙伴,更在現代科技賦能下,衍生出食品加工用酵母、酵母加工制品、富營養素酵母等多樣化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農業、水產養殖、營養保健等領域。食品加工用酵母:......
爪哇犀牛、毛伊島鸚嘴雀與B.coahuilensis——一種從墨西哥庫托西涅加斯山谷富鹽的潟湖中分離出來的細菌有什么共同之處?它們都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像B.coahuilensis這樣的微生物的消失......
“自殺式攻擊”是蜜蜂的生存智慧之一。當工蜂將尾針刺入人體并強行掙脫時,會因內臟撕裂而死亡,但這一過程中釋放的報警信息素能迅速召集同伴。同時,留在被蜇者皮膚上的毒液會加劇其它蜜蜂的攻擊性。雖然個體生命消......
MolecularDevices隆重推出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全新成員——QPixFLEX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這是一款可以替代手工標準化挑菌、工作流程兼容度高、使用成本低,又可以輕松放置在厭氧培養箱中的創......
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Nialliatiangongensis)”,相關科研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Jour......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戴俊彪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唐鴻志團隊合作,成功構建了可同時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通過實際工業廢水樣本驗證,展示了該菌株對高鹽廢水中復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高鹽廢水作為工業廢水中的一種特定類型,主要來自化工廠及石油和天然氣的采集加工等,包含懸浮物、有機物、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和營養鹽等污染物,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去除高鹽廢水中的有機污......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布《感染性物質運輸標準》(WS/T852-2025)和《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設置技術標準》(WS315—2025)兩項衛生行業標準,進一步加強感染性物質運輸......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楊廉平與合作者研究指出,當前的氣候變化路徑,可能會導致到2050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的全球負擔加重。他們預計到2050年,全球AMR可能會增加最多2.4%,并呼吁在......
4月11日,“第二屆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論壇暨厭氧培養技術論壇”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主辦,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所承辦,南京曉莊學院食品科學學院、杭州大微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