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4-12 14:34 原文鏈接: 安瓿劑與輸液劑的制備——減壓濾過法

    實驗方法原理

    1.  安瓿的處理  將純化水灌入安瓿內, 經100 ℃加熱30分鐘,趁熱甩水,再用濾清的純化水、注射用水灌滿安瓿,甩水,如此反復三次,以除去安瓿表面微量游離堿、金屬離子、灰塵和附著的砂粒等雜質。洗凈的安瓿,立即以120~140 ℃溫度烘干,備用。


    2.  垂熔玻璃濾器的處理  將垂熔玻璃濾器用純化水沖洗干凈,用1%~2%硝酸鈉硫酸液浸泡12~24小時,再用純化水、注射用水反復抽洗至抽洗液中性且澄明,抽干,備用。


    3.  配液  配液用器具按要求處理潔凈干燥后使用。一般配液方法有兩種。
     

    (1)稀配法:即將原料藥加入溶劑中,一次配成所需的濃度。
     

    (2)濃配法:即將原料藥加入部分溶劑中,配成濃溶液,加熱濾過,必要時可加活性炭處理,也可冷藏后再過濾,然后稀釋到所需濃度。


    4.  濾過  過濾方法有加壓濾過,減壓濾過和高位靜壓濾過等。濾器的種類也較多,以供粗濾、預濾和精濾。按實驗室條件,安裝好濾過裝置。


    5.  灌封  將濾清的藥液立即灌封。要求劑量準確,藥液不沾安瓿頸壁。易氧化藥物,在灌裝過程中可通惰性氣體。


    6.  滅菌與檢漏  安瓿熔封后按規定及時滅菌。滅菌完畢,趁熱取出放入冷的1% 亞甲藍溶液中檢漏。


    7.  靜脈滴注用注射液水溶液(輸液劑)除符合注射劑一般要求外,應無熱原,不溶性微粒應符合規定,并盡可能與血液等滲。靜脈滴注用乳劑,分散相球粒的粒度純大多數(80%)應在1 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 μm的球粒,應無熱原,能耐熱壓滅菌,貯存期間穩定,不得用于椎管注射。此外,靜脈滴注用注射液pH值應力求接近人體血液的pH值,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劑、輸入人體后不應引起血象異常變化。輸液劑的制備同安瓿有大致相似。

    實驗材料

    鹽酸普魯卡因板蘭根維生素C葡萄糖氯化鈉血液

    試劑、試劑盒

    鹽酸普魯卡因氯化鈉板蘭根苯甲醇聚山梨酯-80維生素C碳酸氫鈉焦亞硫酸鈉依地酸二鈉葡萄糖枸櫞酸鈉枸櫞酸

    儀器、耗材

    安瓿瓶灌封器滅菌鍋毛刷輸液瓶膠帽

    實驗步驟

    (一)安瓿劑的制備


    1.  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的制備


    [處方]

    鹽酸普魯卡因    10 g

    氯   化   鈉    7 g

    注 射 用  水    適量

    共    制        1000 ml

    每人制備2 ml安瓿      支。


    [制法]

    (1)配液:取注射用水約800 ml,加氯化鈉攪拌使溶,加鹽酸普魯卡因,并加酸調整PH為4.0-4.5,再加溶媒至足量,攪勻,精濾得澄明液。(注意濾過裝置的加接和原理)。

    (2)空安瓿的洗滌處理:先灌滿0.1%鹽酸溶液煮洗,沖洗后再用水煮洗,烘干。

    (3)注射液的灌封:灌封器注意排氣,要調整好位置,溶封前可先用廢安瓿練習手法,以減少損失。

    (4)安瓿劑的滅菌與檢漏:100 ℃流通蒸氣滅菌30分鐘,并趁熱放入有色溶液中檢漏。

    (5)安瓿劑的質量檢查:進行PH值和澄明廢檢查。

    (6)安瓿劑的印字包裝。


    [附注]

    (1)鹽酸普魯卡因是弱堿與強酸結合的鹽,易水解,脫羧后生成苯胺,為此先調節PH至4.2-5.0,因這時最為穩定,有的用熱壓115.5 ℃半小時來菌(一般認為100 ℃半小時為好)。

    (2)氯化鈉調節滲透壓,并能增加溶液的穩定性,抑制水解。

    (3)氧、光線、金屬等亦能影響,使其分解,故在配制及貯存中應注意避免。


    2.  板蘭根注射液的制備


    [處方]

    板  蘭  根     550 g

    苯  甲  醇     10 ml

    聚山梨酯-80    10 ml

    注 射 用 水    適量

    共       制    1000 ml

    每人制備2 ml安瓿       支


    [制法]

    (1)浸出   取板蘭根,加6-7倍的水浸泡半小時,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過濾,合并濾液,直火濃縮至600-700 ml,改用水浴濃縮至300-350 ml。

    (2)精制  ①醇處理:取上濃縮液,攪拌加醇,使含醇量達60%,冷藏24小時以上,其冷藏液過濾,濾渣用60%醇洗1-2次,濾液加熱除醇至無醇味。②氨處理:取上濾液,攪拌加氨使PH值為8.5-9,冷藏24小時后,濾過,水浴加熱除氨至無氨臭,PH值為5.5-6,其藥液用鮮注射用水稀釋至1000 ml,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加吐溫-80、苯甲醇,加注射用水至1000 ml,用3號垂熔漏斗過濾,即得澄明注射液。

    (3)空安瓿的處理、灌封、滅菌、質檢、印字和包裝過程同于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的制備。


    [附注]

    (1)板蘭根中含有水份10%,故投料時多投10%。

    (2)板蘭根含有糖類,淀粉等,濃縮時應經常攪拌,以防焦化。

    (3)加醇處理,主要除去蛋白質、樹膠、植物粘液、無機鹽等雜質。

    (4)板蘭根的抗菌成分不耐熱,煎煮或滅菌一般不超過100 ℃ 1小時。

    (5)PH8時失去全部活性,但中和后仍可恢復,除氨便是使PH降到7以下,以恢復其抗菌活力。


    3.  維生素C注射液的制備


    [處方]    維生素C                    105 g

    碳酸氫鈉                    49 g

    焦亞硫酸鈉                   3 g

    依地酸二鈉                 0.05 g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 ml


    [制備]  取配制總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或氮氣)飽和,加維生素C溶解后,分次緩緩加入碳酸氫鈉,攪拌使溶;另將焦亞硫酸鈉和依地酸二鈉溶于適量注射用水中;將兩液合并,攪勻,調pH值6.0~6.2,添加二氧化碳(或氮氣)飽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取樣測定含量合格后,濾過至澄明,在二氧化碳(或氮氣)氣流下灌封,100 ℃流通蒸氣滅菌15分鐘,即可。


    [作用與用途]  維生素類藥物。用于防治壞血病,也用于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


    [用法與用量]  靜脈或肌內注射,一次0.1~0.25 g,一日0.25~0.5 g.


    [附注]

    (1)維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結構,易氧化。其水溶液與空氣接觸,自動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后者再經水解生成2,3-二酮L-古羅糖即失去療效,此化合物再被氧化成草酸及L-丁糖酸。成品分解后呈黃色。影響本品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是空氣中的氧,溶液的pH值和金屬離子,因此生產上采取通惰性氣體、調節藥液pH值、加抗氧劑和金屬離子螯合劑等措施。

    (2)本品穩定性與溫度有關。有人實驗證明用100 ℃滅菌30分鐘,含量減少3%,而100 ℃滅菌15分鐘只減少2%,故以100 ℃滅菌15分鐘為好。

    (3)維生素C酸性強,注射時刺激性大,故加入碳酸氫鈉使之中和成鹽,以減少注射疼痛。同時碳酸氫鈉起調節pH值的作用。


    4.  質量檢查

    (1)漏氣檢查  將滅菌后的安瓿趁熱置于有色溶液中,稍冷取出,用水沖洗干凈,剔除被染色的安瓿,并記錄漏氣支數。

    (2)澄明度檢查  將安瓿外壁擦干凈, 1~2 ml安瓿每次拿取6支,于傘棚邊處,手持安瓿頸部使藥液輕輕翻轉,用目檢視。每次檢查18秒鐘。50 ml或50 ml以上的注射液按直立、倒立、平視三步法旋轉檢視。按以上裝置及方法檢查,除特殊規定品種外,未發現有異物或僅帶微量白點者作合格論。

    (3)檢查結果  將檢查結果記錄表中。

     

    [附注]

    白塊:系指用規定的檢查方法,能看到有明顯的平面或棱角的白色物質。
     

    白點:不能辨清平面或棱角的按白點計。但有的白色物質雖不易看清平面、棱角(如球形),但與上述白塊同等大小或更大者,應作白塊論。在檢查中見似有似無或若隱若現的微細物,不作白點計數。
     

    微量白點:50 ml或50 ml以下的注射液,在規定的檢查時間內僅見到3個或3個以下白點者,作為微量白點;100 ml或100 ml以上的注射液,在規定檢查時間內僅見到5個或5個以下的白點時、作為微量白點。
     

    少量白點:藥液澄明、白點數量比微量白點較多,在規定檢查時間內較難準確計數者。
     

    微量沉積物:指某些生化制劑或高分子化合物制劑,靜置后有微小的質點沉積,輕輕倒轉時有煙霧狀細線浮起,輕搖即散失者。
     

    異物:包括玻璃屑、纖維、色點、色塊及其它外來異物。
     

    特殊異物:指金屬屑及明顯可見的玻璃屑、玻璃塊、玻璃砂、硬毛或粗纖維等異物。金屬屑有一面閃光者即是,玻璃屑有閃爍性或有棱角的透明物即是。


    (二)輸液制備


    1.  輸液容器及包裝材料的處理:

    (1)選好合格輸液瓶,洗去灰塵,淌好清潔液放置24小時,常水洗至中性,如不透明用毛刷刷洗,最后用濾過的注射用水沖洗三次,烘干。

    (2)新膠帽用3%碳酸鈉溶液煮沸約1小時,常水洗去堿液,再用1%鹽酸煮沸約1小時,常水洗去酸液,用注射用水煮沸約1小時,再用注射用水沖洗至合格。

    (3)滌輪隔膜,可先浸泡在0.3%的合成洗滌劑內50 ℃以下漂洗,再用常水,蒸餾水,濾過注射用水反復漂洗澄明無異物,浸于過濾注射用水中備用。


    2.  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備


    [處方]

    葡 萄 糖     50 g

    注射用水     適量

    全    量     1000 ml


    [制法]

    取注射用水適量,加熱煮沸,分次加入葡萄糖,不斷攪拌配成50-70%濃溶液,用1%鹽酸溶液調整PH值至3.8-4.0,加入配液量0.1-1.0%的注射用活性炭,在攪拌下煮沸30分鐘,放冷至45-50 ℃時濾除活性炭,濾液中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測定PH值及含量,精濾至澄明,灌封,于110 ℃熱壓滅菌30分鐘。


    [附注]

    (1)選擇符合注射用規格的原料。

    (2)控制溶液PH,滅菌溫度及時間,防止本品變黃。


    3.  氯化鈉注射液(滅菌生理鹽水)的制備


    [處方]

    氯 化 鈉    9 g

    注射用水    適量

    全     量   1000 ml


    [制法]

    取氯化鈉加適量注射用水,配成20-30%濃溶液,加0.1-0.5%注射用活性炭,煮沸20-30分鐘,濾除活性炭,加注射用水至1000 ml,測定PH值,必要時用0.1mlo/L氫氧化鈉溶液或稀鹽酸溶液調整PH值至5.4-5.6,再測含量合格后精濾至澄量,灌封,于115.5 ℃熱壓滅菌30分鐘。


    [附注]

    本品對玻璃有腐蝕作用,如果玻璃質量差或貯藏時間過久,溶液中會出現硅質小薄片或其它沉淀物。可在洗瓶時,先用稀鹽酸處理。


    4.  血液保養液


    [處方]

    枸櫞酸鈉    13.3 g

    枸 櫞 酸    4.7 g

    葡 萄 糖    30 g

    注射用水    適量

    全   量     1000 ml


    [制法]

    取枸櫞酸鈉、枸櫞酸和葡萄糖溶于新煮沸放冷的注射用水中,并加至全量,混勻,用枸櫞酸調PH值至4.5-5.5,精濾、灌封于110 ℃熱壓滅菌30分鐘。


    5.  靜脈滴注用注射液的質量檢查

    靜脈滴注用注射液與一般注射液相同,其含量、pH值、澄明度、無菌檢查以及各產品特殊檢查項目,均應符合藥品標準。除此之外,《中國藥典》2000年版規定裝量為100 ml以上的靜脈滴注用注射液必須進行熱原檢查與不溶性微粒檢查。
     

    澄明度、無菌、熱原檢查參見本章第三節和第五節。在澄明度檢查過程中,應挑出崩蓋、歪蓋、松蓋、漏氣、隔離膜脫落的成品。
     

    不溶性微粒的檢查方法參見《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靜脈滴注用注射液除另有規定外,每1 ml中含有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20粒,含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2粒。
     

    產品質量檢查合格后,方可貼簽、包裝、入庫。

    展開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