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一清潔載玻片,傾注3.5~4.0毫升加熱熔化的1%食鹽瓊脂制成瓊脂板。 2. 凝固后,用直徑3毫米打孔器,孔間距為5毫米。孔的排列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雙向瓊脂擴散原抗體孔位置示意圖 3. 用微量進樣器于中央孔加抗體,于周圍孔加各種抗原。加樣時勿使樣品外溢或在邊緣殘存小氣泡,以免影響擴散結果。 4. 加樣后的瓊脂板收入濕盒內置37℃溫箱中擴散24~48小時。
5. 結果觀察:若凝膠中抗原抗體是特異性的,則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在兩孔之間出現一清晰致密白色的沉淀線,為陽性反應。若在72小時仍未出現沉淀線則為陰性反應。實驗時至少要做一陽性對照。出現陽性對照與被檢樣品的沉淀線發生融合,才能確定待檢樣品為真正陽性。
6. 結果分析:瓊脂擴散結果受許多因素影響。
(1)抗原特異性與沉淀線形狀的關系:在相鄰兩完全相同的抗原與抗體反應時,則可出現兩單沉淀線的融合。反之,如相鄰抗原完全不同時,則出現沉淀線之交叉;兩種抗原部分相同時,則出現沉淀線的部分融合。見圖3。

圖3 雙擴散試驗結果示意圖 A:已知抗體 a、b:陽性對照 c、d、e、f:被檢材料 (2)抗原濃度與沉淀先導形狀的關系:兩相鄰抗原濃度相同,形成對稱相融合的沉淀線;如果兩抗原濃度不同,則沉淀線不對稱,移向低濃度的一邊。見圖4。 
圖4 抗原特異性與沉淀線形狀的關系 a、b:抗體 A、A’、B:抗原 A、B完全不同 A、A’部分相同 (3)溫度對沉淀線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溫度擴散快。通常反應在0~37℃下進行。在雙向擴散時,為了減少沉淀線變形并保持其清晰度,可在37℃下形成沉淀線,然后置于室溫或冰箱(4℃)中為佳。 (4)瓊脂濃度對沉淀線形成速度的影響:一般來說,瓊脂濃度越大,沉淀線出現越慢。
(5)參加擴散的抗原與抗體間的距離對沉淀線形成的影響:抗原、抗體相距越遠,沉淀線形成的越慢,所以在微量玻片法時,孔間距離以0.25~0.5 cm 為好,距離遠影響反應速度。當然孔距過遠,沉淀線的密度過大,容易發生融合,有礙對沉淀線數目的確定。
(6)時間對沉淀線的影響:沉淀線形成一般在1-3天出現,14-21天出現的數目最多。玻片法可在1~2小時出現,一般觀察72小時,放量過久可出現沉淀線重合消失。 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