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的河流。總書記曾經講過“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為治好“長江病”,去年4月,習近平到長江沿岸多地深入考察,把脈開方。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把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明確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長江經濟帶發展問題毫無疑問地成為兩會代表建言和媒體關注的焦點。3月11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指出,在長江大保護方面,將開展制定規劃計劃、夯實地方責任、推動綠色發展、解決突出問題四方面工作。多位人大代表對長江沿岸石化業綠色轉型也提出了建議。

    圖片.png

    (CFP供圖)

      綠色標準缺失 亟須協同管控

      監測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面積雖僅占全國的21%,但廢水排放總量占全國的40%以上,單位面積化學需氧量及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2倍。

      據了解,長江流域是化工產業的集聚之地,長江沿線29個中心城市共布局不同規模和門類的工業園區490個,以化工為主導的園區有103個,兩岸分布的化工企業已達40多萬家,沿江省份化工產量占到全國的46%,臨江1000米范圍內企業數從2000年的149家增加到2017年的715家(規模以上企業489家,占68.4%)。

      “雖然沿江化工園區在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由于園區發展歷程短,缺乏建設經驗和標準規范的引導,規范化建設水平亟待提升。”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書記、廳長呂文艷提交了《關于加快制定長江經濟帶沿江化工園區標準體系的建議》。她指出,一是沿江化工園區綠色發展建設標準體系缺失,化工園區的空間布局、環境準入條件、產業發展負面清單、清潔生產標準、廢物處理處置措施等都缺乏規范指導。二是化工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和排放標準缺失,大量化工園區配套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參照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標準建設,且沿江各地對化工園區污水排放標準執行松嚴不一。三是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配套設施建設規范缺失,大多數化工園區尚未建立完善的三級防控體系。四是化工園區VOCs排放及控制標準缺失,監測技術、監管體系方面也亟待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歐其也提交了《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統籌發展的建議》。他表示,長江沿線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在極大程度上威脅著長江的生態環境。

      歐其認為,首先,長江沿線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產業結構偏重偏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突出,長江中上游不少地區仍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是這些地區經濟加快發展的基本推動力。盡管各地在招商政策中都表示招商不引污,但面對發展的壓力,不少地方對新建、引資項目進行的環保評估往往流于形式。太湖藍藻危機后,太湖流域先后關閉了4400多家化工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轉移到了蘇北,還有一部分被安徽一些縣市奉為“座上客”。

      其次,地方政府敷衍整改,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固廢填埋、暗管偷排、侵占濕地等現象還在長江沿岸繼續上演。比如,泰興濱江污水廠在長江內側蘆壩港違法傾倒數萬噸危廢,在被要求整改2年后,不僅絲毫未動,反而變本加厲,污泥數量從2.3萬噸增加到近4萬噸,污泥傾倒點距離長江大堤僅約30米。而泰興經濟開發區在長江岸堤內側填埋的3萬多立方米化工廢料和其他固廢同樣歷時2年未整改。

      再次,區域協調機制欠缺,統籌發展與各自為政博弈凸顯。目前沿江各地市場準入標準大同小異,沒有體現出城市、城市群之間競爭的差異性和協作性,全流域在產業規劃方面缺乏優勢發展、特色發展、差異發展的總體考慮。從各省市出臺的有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實施意見來看,更強調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給本地區發展帶來的機遇,更強調如何以此為契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城鎮化、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識多、協同少,商議多、行動少。

    圖片.png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書記、廳長呂文艷

    圖片.png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

    圖片.png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

    圖片.png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

    圖片.png

    全國人大代表、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黨支部書記胡為義

      各地紛紛亮劍 謀劃長江保護

      事實上,為使長江沿線化工產業科學有序發展,各地都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甚至關停了很多污染企業。

      “涪陵是化工產業較多的一個區。保護好長江母親河,最重要的就是長江沿岸化工企業的關停搬遷。”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表示,截至目前,涪陵區還剩下1家化工央企沒有搬遷,今年內這家央企將全面停產并搬遷。涪陵區目前的做法是將全區的化工企業全部搬遷到白濤工業園區,還長江沿岸干凈整潔和生態平衡。同時,化工企業集中到園區后,還將提高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把化工園區打造成為綠色園區。

      全國人大代表、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黨支部書記胡為義介紹說,湖北省專門制定出臺了《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每年拿出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關改搬遷工作,并確定對沿江有化工企業整治任務的市縣在安排地方債券時予以傾斜,對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給予貸款貼息、基建投資補助、職工安置等支持。這些對加快沿江化工企業污染治理和轉型升級,無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他表示,在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2個突出問題:一是縣市化工園區達標難度較大。對于先有企業后有規劃的縣市老園區來說,在公共管廊、智慧平臺等基礎設施配套上存在先天不足,暫時難以達到合格園區的標準。而整改的時間只有1年,一旦園區不達標,已經在園區的老企業都將面臨搬遷的困境,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比如,鐘祥市磷化工產業發展已有60余年,48家沿江(漢江)化工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稅收幾乎都占全市的1/3,磷化工園區的存廢對鐘祥經濟的影響將十分重大。

      二是支持關改搬遷工作的專項資金使用需要進一步明確。湖北省雖然出臺了每年拿出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關改搬遷工作的政策,但具體到企業由各地市州安排,許多企業關改搬遷因為扶持政策不明朗而處于等待觀望狀態。

      為此,胡為義建議,專項資金的使用應對體量大、發展潛力大的縣市老園區基礎設施配套予以重點支持,確保在規定整改期基本整改合格;沿江化工企業環境整治要與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統籌考慮,既要盡快明確對企業關改搬遷的扶持標準,讓企業吃定心丸,更要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創新性示范性項目的重點扶持力度,讓那些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環境污染小、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好企業、好項目快速成長。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些散、亂、污企業依靠逃避環境治理而獲得高額利潤,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坦言。

      于會文表示,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啟動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印發了《四川省完善生態環境準入促進綠色發展實施方案》,建立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省共初步劃定綜合環境管控單元1009個,在滿足空間管控和總量管控的前提下,提出生態環境準入門檻和標準;大力推進綠色金融信貸,實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建立環保誠信企業名單,為環境信用好的企業提供綠色金融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認為,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致力把長江南京段打造成為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嚴管示范帶。同時,南京還將打造長江生態監控平臺,啟動實施“生態眼”多源感知系統項目,實現長江生態的智慧展示、沿江生產的智慧監視等,落實《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辦法》這部全國首部聚焦長江岸線保護的地方政府規章,率先將長江保護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企業主動作為 轉改關搬并舉

      為了長江大保護,長江沿線區域一些化工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行動、提前布局,以更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自己,實現綠色升級、綠色轉型。

      據全國人大代表,興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璋介紹,近年來,興發集團在關搬改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關”主要是關停落后的產能,22套裝置已經全部拆除,一些影響安全、環保的裝置也已經啟動搬遷;“改”則是針對現有裝置進行改造提升,大幅提高治污能力,現在的標準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再提高50%。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總經理張春生告訴記者,在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環保標準將會更高。這是央企應該承擔的環保責任,也是新時代的要求。

      針對如何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的落地,歐其表示,首先,要協同發展,創新區域合作模式,通過定期的政府間、行業間聯席會議來協商解決上中下游地區產業布局優化問題,搭建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對接平臺,嚴禁污染產業的梯度轉移;建立環境敏感區域內項目聯合審批或升級審批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通過建立一個高效的合作交流機制和管理信息平臺,促進流域內各相關管理部門真正實現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進一步推動長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其次,整合資源,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結合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分布,建立各地區對重點產業鏈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的分工協作體系;充分發揮企業研究院的創新主體作用,支持建設一批綠色智造示范企業和示范園區,促進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研究制定長江經濟帶產業人才開發目錄,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和人才互認機制。

      再次,加強法治保障,盡快頒布長江保護法,以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長江流域進行有效的監督管控,科學設定考核指標,對不同流域省市的環保指標實行梯級管理。

      據初步統計,長江沿江11個省市將搬遷改造化工企業620家,其中異地搬遷入園企業360家,占全國的45%。

      呂文艷也建議,一是建立一套指導長江經濟帶園區整體規劃、產業鏈接、循環經濟、結構調整、基礎配套、安全環保,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和管理規范標準體系;二是明確化工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和排放標準,使沿江上下游園區統一尺度、統一標準;三是盡快出臺沿江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規范,增強園區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四是著力構建標準—治理—監測全過程的揮發性有機物防治標準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劉德輝建議,應加強對化工園區統籌規劃,結合化工園區在地域、市場以及行業等方面的特點,對化工園區的產業功能定位、總體規劃布局,園區項目準入、規劃控制指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和高起點統籌規劃,提升化工園區專業接納能力和專業管理水平,推進智慧園區建設。




    相關文章

    青海凈碳排放量已達峰2037年有望凈零排放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最新科學研究指,青海省凈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達到峰值,若實施全面綠色發展政策,則有望在2037年實現凈零排放。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

    基金委發布2個專項項目指南

    秦嶺是中國地理分界帶、氣候分區帶和生態屏障帶,也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被稱為中國的“中央水塔”和“中華綠芯”。作為中國中央屏障帶,其生態屏障功能對于維系整個中國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氣候......

    喜迎二十大|綠色發展步伐穩

    近日,在云南曲靖經濟開發區,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式投產,億緯鋰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一期順利開工。這兩個項目,一個有助于曲靖在全國搶占新能源領域戰略發展的制高點,一個將與省內的正極......

    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7月22日,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之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主題論壇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舉辦。作為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四個主題論壇之一,該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年外交高校聯盟承辦。在......

    劉中民:聚焦“雙碳”目標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日,剛剛參加完中科院“雙碳”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

    做好黃河水安全與高質量綠色發展“大文章”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在12月18日召開的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桂斌的這句話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新疆:在發展中保護綠色在綠色中謀求發展

    近年來,從“天馬故鄉”昭蘇到八卦城特克斯,從“童話邊城”布爾津到醉美哈巴河,從“天然氧吧”鞏留到如夢如幻的芳香之都霍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名單上,新疆的地名越來越多。近......

    燃煤電站低成本控制技術助力我國煤電綠色發展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大,重點區域消費強度高,細顆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影響大氣環境與人體健康。全國耗煤總量中約50%為燃煤電廠耗煤,提升燃煤污染減排效能、實現燃煤電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是深入......

    吳舜澤:中國環境戰略與政策發展進程、特點及展望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

    2019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10月25日在無錫開幕

    2019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10月25日在無錫開幕      日前,記者從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組委會獲悉,由無錫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協辦、......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