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2-11 13:48 原文鏈接: 各地新建高校,你看好哪幾所?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近幾年新建公辦高校(雄安大學等)、中外合作辦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新型民辦高校(西湖大學等)、特色院校(茅臺學院等)等新形式讓新建大學百花齊放。這些新建高校,大多投資力度大、辦學起點高,加上沒有歷史包袱,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近日,青塔統計整理了近3-5年全國各省新建或正在籌建的舉辦本科教育及以上層次教育的高校(不含僅僅更名的高校)。不完全統計顯示,這類高校有近30所,主要包括本土新建高校和合辦大學。而從分布來看,這些新建高校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浙江等地,特別是廣東,幾乎集中了近半數新建高水平大學。未來,他們將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篇幅有限,青塔本次僅整理了部分新建高校的介紹。關于各大高校未來的籌建、建設和發展,大家可以在留言區進行評論。

      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的創辦始于2015年。2015年3月,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和王堅等七位向國家提交《關于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的大學的建議》并獲得支持。2015年6月25日,杭州市與“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提出雙方將合作籌建一所新型的一流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

      經過三年多的籌備,2018年10月20日,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可謂血統高貴,從籌辦到開學只用了不足三年的時間,由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教授牽頭,獲得王健林、馬化騰等頂級大佬的傾情注資,以博士研究生培育為起點,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目前,西湖大學在制度設計、校園規劃、師資組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制度設計方面,建立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成立了西湖大學黨委,秉持教師治學、行政理校、學術導向決定行政服務的治校方針,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國情而又與國際接軌的規章制度;

      校園規劃方面,云棲校區基本滿足了大學前三年發展所需的科研、教學、辦公和生活用房,云谷校園已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一期用地面積約1495畝,預計于2021年底交付使用;

      師資組建方面,先后引進了仇旻、許田、Alexey Kavokin等講席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通過8次全球人才招聘,從5000余名申請者中,選聘了68名PI(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博士生導師);

      人才培養方面,采取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培養的模式,共錄取西湖一期、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139人,2019年博士生招生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

      科學研究方面,前期優先建設理學、醫學、工學3個學科門類,初步建成了生物醫學新技術平臺、實驗動物中心、理化公共實驗平臺、先進微納加工與測試平臺等4個校級科研公共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17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創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一所實力超強的文科頂尖名校誕生。

      2017年8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西三環北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區正式掛牌。2017年9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成立大會暨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行。2017年共有4個學院7個專業在全國招生首批招收392名本科生。

      2018年9月,教育部根據《教育部關于同意創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函》,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創辦。為保持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就業等工作的一致性,經研究,決定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學位授予權調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位授權點名單見附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學位授予單位資格不再保留。從2019年開始招收的研究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授予學位。

      深圳技術大學

      深圳技術大學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開始重點建設的一所本科學校,目標定位是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開放式、創新型、國際化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并面向高端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高端應用技術型人才。2018年,深圳技術大學正式獲批成立。

      學校地處深圳坪山區石井街道。2016年12月26日,校園建設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總建筑面積約97萬平方米,計劃于2019年7月部分投入使用,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一期計劃投資約80.8億元。 截至2020年,在校生規模可達5000人。

      深圳技術大學將引進德國、瑞士等先進應用技術大學成功辦學經驗,施行“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雙元制”培養模式,依托本土企業和業內領先行業,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辦學新路。學校根據深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前期設置中德智能制造、大數據與互聯網、城市交通與物流、新材料與新能源、健康與環境工程、創意設計六大學院。

      中國能源大學

      中國能源大學由山東省官方在2018年1月舉行的山東省“兩會”期間首次提出,隨即在高等教育界和能源界引發了熱議。

      2018年1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山東省省長龔正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中國能源大學正在謀劃籌建。”

      2018年2月,山東省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并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實施規劃》提出:積極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建設中國康復大學、中國能源大學,加快齊魯工業大學、齊魯醫科大學建設。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向中外媒體開放。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張新文透露,山東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優先推進的事項,例如籌建中國能源大學和中國康復大學等。

      2018年3月,青島市教育局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全市教育系統如何發揮智力優勢,參與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會議要求,“聚焦青島市重點產業的需求,持續引進理工類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吸引更多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青開展教學和科研。推進中國康復大學籌建工作,依托現有資源探索在青設立中國能源大學。”

      中國能源大學的籌建也引起了眾多能源類高校學子的關注,關于“中國能源大學”將由誰籌建問題,引發了諸多猜測。

      不過,2018年8月30日,山東省教育廳在官方微博上回復有關中國康復大學和中國能源大學的籌建工作時表示,最近網上傳言的中國能源大學和中國康復大學有關內容不實。兩所學校目前還在論證中,辦學基礎、管理體制等尚未確定。

      中國康復大學

      早在2016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就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們將推動建立中國康復大學,加快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提高生活質量。”

      從2017年開始,陸續有消息稱,中國康復大學將落戶青島。據青島高新官方微信報道,2017年6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調研組一行曾到高新區調研中國康復大學規劃選址相關事宜。考察組一行在高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詳細了解了高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周邊環境優勢、周邊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等。據了解考察組除考察紅島高新區外,還赴嶗山區、黃島區進行了規劃選址考察。

      2018年6月,康復大學籌建專題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山東省副省長于杰、青島市副市長朱培吉出席會議。會議透露,“建設康復大學”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使之成為國家行動。康復大學應建成國家級多功能創新集成性高端人才培養平臺,要在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大學功能、整體布局、體制機制等方面優化設計。

      當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康復大學落戶青島已經板上釘釘的時候,山東省教育廳卻發表了一份聲明。2018年8月30日,山東省教育廳在官方微博上回復有關中國康復大學和中國能源大學的籌建工作時表示,最近網上傳言的中國能源大學和中國康復大學有關內容不實。兩所學校目前還在論證中,辦學基礎、管理體制等尚未確定。

      中國核工業大學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曾建議:應從核工業發展國家戰略層面考量,盡快支持創辦中國核工業大學,儲備好青年基礎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隨后,關于中國核工業大學建設的消息不斷傳出。據天津日報報道,2018年6月15日,天津市與中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多領域開展合作。其中,中核集團將在津投資建設中國核工業大學,圍繞核產業,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訓、碩士及博士學歷教育、國際學術交流、核心技術研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產學研創新示范基地。

      這則官方消息并未披露中國核工業大學的辦學模式和具體選址。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大學、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與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正式簽約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將是中科院建設的第4所高校,其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

      根據協議,雙方將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面向未來產業科技與人才需求,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在深圳布局的重大基礎設施,以及中國科學院在粵科研力量,堅持理工為基、科學引領,建設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構建若干世界一流新興交叉學科與研究平臺,發揮科教融合優勢,培養國際化、創新型、復合型領軍人才。

      據報道,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將是一所獨立設置的全日制公辦高校,由深圳市政府和中科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共同管理。獲教育部批準籌設后,該校將與先進院從人員雙聘、研究生聯合培養、科研平臺共享起步,逐步實現融合發展。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018年5月底,教育部發布關于最新設置高校公示。由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整合后的新的大學,定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山東省要組建醫科大學的消息由來已久。2017年5月份,山東省政府決定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共同組建齊魯醫科大學(籌),學校選址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核心區。撤銷泰山醫學院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的建制,其編制、人員、資產、債權債務整體劃入齊魯醫科大學(籌),同時保留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牌子,山東省立醫院也將成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該大學在濟南、泰安設校區,主校區建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核心區,位于濟南西部,規劃用地約2689畝。將設11個學院,約37個專業,在校生規模將達3萬人。泰山醫學院將成為其泰安校區。目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尚未舉行正式的成立大會。

      雄安大學

      自雄安新區設立開始,建設雄安大學的呼聲就不斷。

      2017年4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建議雄安新區可以籌建一所甚至多所高水平的大學,從國內外引進一批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人員。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志立呼吁,要借助雄安新區發展的契機,高起點建設雄安大學。他還建議教育部將雄安大學列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同時面向世界招聘校長、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以現代化大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高起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自高志立在兩會上提出籌建“雄安大學”后,這所新大學的建設除了引發民間的關注外,也快速進入當地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2018年4月,正式發布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培育一批優勢學科,建設一批特色學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新區辦學,以新機制、新模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

      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將建設“雄安大學”,同時明確了“雄安大學”的定位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并將采用新機制、新模式進行建設。

      此后,建設“雄安大學”的消息開始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同時,“雄安大學”的建設也屢屢納入到河北省和雄安新區的各項規劃。

      佛山理工大學

      除了廣州和深圳,廣東又一個經濟大市也將發力高等教育,以補齊短板。

      在2018年2月,佛山市市長曾透露,佛山將以全新的體制機制再籌辦一所理工科大學。“整個“十三五”期間,經過國家教育部門批準,全省將新建四所大學,深圳辦一所技術大學,廣州辦一所交通大學,我們辦一所理工大學,珠海辦一所綜合性大學”。

      他還表示,佛山一定要利用好這個名額,用全新的體制機制來辦學,體制上不像佛科院這樣全由政府來投入,要多元化投入。機制上我們跟德國的好大學合作,初步想跟亞琛工業大學合作,以全新的體制機制辦一所精品型的、研究型的、創新型的大學。基本上選址在順德,在佛山新城周邊一帶。

      根據佛山日報報道,2017年9月,佛山市申報新建佛山理工大學,經廣東省政府批準和教育部備案,正式納入廣東省高校設置“十三五”規劃。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大學籌建實體機構佛山理工大學建設辦已成立并運行。根據佛山理工大學籌備計劃,將在今年(2018年)年底完成籌備申辦報告,2019年2月前上報省教育廳及國家教育部,2019年6月接受專家審核,通過后用1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建設,預計于2020年9月首批學生開學。

      2019年1月19日,佛山理工大學籌建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在佛山中歐中心舉行。該籌建咨詢委員會由30位委員組成,其中包括兩院院士15位、外籍院士2位和國內知名高校、教育部門原任或現任領導及佛山知名企業家。他們將參與佛山理工大學籌建重大問題的咨詢研究和決策論證,指導籌建各項工作。

      廣州交通大學

      在2017年7月7日舉行的廣州第十三屆政協大會發言上,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建議在廣州創辦交通科技大學,并在政協主席蘇志佳的征求下,表示愿意捐資辦大學。“如果有幸我加入的話,我愿意先拿10個億出來做啟動資金,如果不讓我加入的話,我愿意個人捐1個億做啟動資金。”

      在2018廣州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曹志偉建議以廣州航海學院為首整合現有的8所交通類大、中專院校資源,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國外交通類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

      隨后,創辦廣州交通大學的消息被官方披露。在2018年9月舉行的第十四屆穗臺校長論壇上,廣州航海學院院長鄒采榮表示,當前,廣州正在進一步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加快建設世界級空港、海港和鐵路樞紐。為此,省、市政府支持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整合廣州地區交通類高等教育資源來創辦新的大學“廣州交通大學”。目前,籌建工作已經展開,將投入1000畝土地,計劃2020年啟動招生。

      “基本建設投入是62個億,要建交通科技創新平臺是30個億,包括引進人才、信息化建設等,大概總的投入是100個億。”鄒采榮表示,依托交通院校、包括廣州大學等高校的支持,一定能建設出高水平的“廣州交大”。

      根據近日發布的《廣州市教育局關于通報廣州交通大學進展情況的函》,廣州市政府正式批復廣州交通大學選址在廣州黃埔,其中校區總用地規模66.7公頃(1000畝)。這意味著廣州交通大學或將正式開始動工建設。

      潮汕大學

      264萬人口的潮州,目前全市只有韓山師范大學一所本科院校的現狀,顯然無法滿足企業家們振興家鄉教育的愿望。

      2017年在雅加達舉行的潮州創辦新大學發布會上,香港企業家陳幼男帶頭的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宣布將和市委市政府共同創辦廣東潮汕高等研究院,并在此基礎上建成潮汕大學。

      據介紹,在籌辦潮汕大學之初將首先設立“潮汕高等研究院”。“潮汕高等研究院”是潮汕大學的前身和籌建主體,在條件成熟時,再發展為潮汕大學。“潮汕高等研究院”將開展學科建設、前沿科學研究和人才招聘,為潮汕大學正式運作奠定基礎。

      據悉,未來潮汕大學將堅持五個特色,一是聚焦科技前沿和交叉學科研究;二是高起點、專門培養高精尖人才。三是高水平,小而精,瞄準世界一流。四是民辦、非營利。五是發揮海內外潮人優勢首先發起和支持。

      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

      河南省長期缺乏高水平大學,嚴重影響了河南省的高等教育發展。為彌補這一短板,河南省一直都在努力。

      2016年7月,中國科學院受邀與河南省政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代表團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商討在鄭州聯合組建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相關事宜。參加會議的有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河南省副省長徐濟超和UCLA校長基恩·布洛克。

      據報道,三分將聯合舉辦一所高水平大學,名稱定為“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

      2017年,鄭州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鄭州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5)。規劃綱要顯示: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將由河南省、中國科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三方共同建設。是鄭州市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之一。這所大學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中國科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雄厚的學術、科研、教學資源,推動優質科教資源開放共享及高層次人才培養,爭取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型、網絡型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

      學校采取“2+2”培養模式,前兩年在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學習,后兩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畢業后可獲得中國教育部認可的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本科學位證書、畢業證書和全球認可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本科文憑。

      不過,2018年全年在官方報道中,沒有看到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籌建的最新進展。未來這所三分共建的高水平大學是否會存在變數,值得關注。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中外合辦大學由于具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高、學生就業前景廣闊等優勢,近年來也受到國內追捧。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由北京理工大學、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合作設立,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資,既有北方粗獷不羈的理工血統,又有南方優雅的小資情調,是中俄高校合作舉辦的第一所大學。

      深北莫將中外合作貫徹到底,一半以上老師來自莫斯科大學,面向全球招生,首批本科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四個專業。2017年開學,錄取了115名中國籍新生。數目不多,要求卻一點也不放松,必修的俄語課和每周36課時讓深北莫的同學經常產生還在讀高三的錯覺。

      不過,每班只有15人、配導師和班主任、學費全額補貼的福利,對于生產科研成果來說確實是很優厚的條件。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長期處于辦學舞臺中心的汕頭市,2017年又迎來了新成員——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由排名全球前列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和汕頭大學合辦,李嘉誠基金會捐資1.3億美元籌建。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GTIIT)位于廣東省汕頭市,由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學院與廣東汕頭大學合作舉辦,是中國第一所引進以色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廣東省和汕頭市政府撥款9億元人民幣及一塊面積達41.6萬平方米(即623.45畝)的土地,支持學院建設與初期營運開支。廣東省財政和汕頭市財政全額負擔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校園建設和學科經費,預計將為其建設投入超出40億元的資金。

      2015年4月9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籌設;2016年12月5日,教育部向廣東省政府發出《教育部關于批準正式設立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函》,同意正式設立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2018年11月,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建設用地分兩期,總占地面積為623.45畝。即:一期建設用地(北校區)6.9萬平方米(即102.85畝),作為辦學初期的啟動區,2017年8月將迎來第一批新生;二期建設用地(南校區)34.7萬平方米(即520.6畝),建好后將作為學院的主校區。辦學規模初期(2017-2026年)為在校生2960人(本科生2660人,研究生300人)。首批設置的本科專業為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盡管港中文(深圳)是間新大學,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今年送走了第一批本科畢業生的港中文(深圳)算是老資格的“新學校”了。自從建立以來,有著港校血統的港中大(深圳)就熱度不減,常年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分考生,2017年更成為全國除清華、北大之外唯一錄取到全省狀元的高校。

      港中文(深圳)擁有國內新建大學少有的本碩博招生資格,去年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率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華南地區的老大哥中山大學。

      港校悠久的國際化血統和國家“千人計劃”的專家支持,再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大灣區發展的歷史機遇,港中文(深圳)無疑是新建大學中的超級尖子生。

      中法航空大學

      最近幾年,杭州迎來了一波新建大學的勢頭。

      除了西湖大學、湖畔大學外,杭州將建設中外合辦的中法航空大學。

      2018年1月,在中法兩國共同見證下,北航校長徐惠彬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校長簽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辦學備忘錄。兩國航空領域的領頭羊強強聯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建設國內最優秀的專業人才,填補國內目前得到國際認證的航空大學的空白。

      落戶蕭山的中法航空大學,將成為除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之外,浙江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大學。

      目前來說,去評價這些高校,似乎還為時過早。但對于中國的高校教育版圖來說,新建大學也是一種良好的補充,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未來,我們希望這些新建大學都成為推動中國教育發展的力量。

    相關文章

    中南大學和西湖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5月20日下午,中南大學與西湖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雙方將圍繞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跨校、跨學科科研合作。其中,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與西湖大學醫學院將共同進行前......

    歷經8年獲重大突破!90后博士回國入職西湖大學

    “接受失敗是做科研的必備素質!”邵思達在做這項再生醫學新藥研究的時候,90%都是失敗的,他差點被接二連三的不順利擊垮。對干細胞研究的熱愛,以及想要研發出真正惠及人類健康的藥物的初心,激勵著邵思達在一個......

    西湖大學團隊首次揭示T細胞“特種兵”真相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名叫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醫神,手持蛇杖,擁有治愈疾病和傷痛的神力,而在人體內,也有這樣的“蛇杖”——T細胞。T細胞,也被稱為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主要細胞之一,在人體中,根據......

    多年磨一劍!西湖大學周強/宿強最新Nature

    γδT細胞是一種獨特的T細胞亞群,在各種免疫反應和免疫病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γδT細胞受體(TCR)由γδT細胞產生,能夠獨立于主要的組織相容性復合體識別多種抗原。γδTCR與CD3亞基結合,啟動......

    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啟用

    4月18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首家掛牌的成果轉化基地——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在紫金港科技城云創鎵谷園區正式揭牌啟用。杭州市常務副市長、城西科創大走廊黨工委書記陳瑾,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

    我國科學家首獲國際知名癌癥基金支持探索“AI打擊癌細胞”

    中新網杭州4月12日電(童笑雨馮怡)往身體里注入一種經過人工設計的蛋白質,它可以準確地識別出哪些是癌細胞、哪些是健康細胞,然后實現精準打擊,不傷及無辜。這不是科幻片中的內容,而是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西湖大學:國儀量子HEM6000助力打造一流的科研支撐體系,培養杰出科研工作者

    對于HEM6000,國儀量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推出如此優秀的產品,著實讓我驚喜。——西湖大學生物醫學實驗技術中心主任王亞林博士西湖大學是一所定位于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高等學校。為服務最尖端的基......

    他研究肥皂泡,現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他曾任巴黎第七大學(現巴黎西岱大學)數學教授,長期從事數學分析研究,對幾何測度論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是探究肥皂膜和肥皂泡的幾何復雜性,尤其是在無限維空間中的幾何復雜性。不僅僅是他......

    諾獎學者現場“勸退”:不喜歡就把才華用到其他地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39.shtm“如果說20世紀下半葉是DNA的世紀,那21世紀就是RNA的世紀!”“在當下這個時代......

    西湖大學迎來重量級海外教授!矢志培養中國本土的“菲爾茲獎”得主

    “那些早年曾獲得奧數冠軍的人,不一定能做好數學研究。”西湖大學理論科學研究院教授IvanFesenko對《中國科學報》說。IvanFesenko認為中國數學的現狀非常奇怪——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大多......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