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1-28 15:54 原文鏈接: 先天性糖蛋白糖基化缺陷導致的疾病

      先天性糖蛋白糖基化缺陷(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CDG)是一組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引起的糖蛋白合成缺陷而導致的疾病,可引起一系 列臨床表現[1]。糖蛋白的蛋白糖基化修飾是一個極 其復雜的過程,參與其中的酶種類繁多。糖蛋白糖 基化缺陷可累及多個臟器,如神經、造血、消化和生 殖系統等,從而引起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該病最 早由比利時兒科醫師Jaeken等于1980年首次報 道。迄今根據缺陷的酶、缺陷部位已報道有19型, 見表1。

      CDG的分型

      糖蛋白由糖鏈和多肽鏈組成,其糖鏈又有O-糖 苷鍵連接的糖鏈和N-糖苷鍵連接的糖鏈2種。CDG 患者的缺陷發生在N-糖苷鍵連接的糖蛋白形成過 程。根據缺陷發生的環節可分為兩類:CDGI型為糖 鏈合成過程中及已合成的糖鏈與蛋白質多肽鏈結 合過程中發生缺陷而引起的疾病;而CDGII型為發 生在已與多肽鏈結合的糖鏈的延伸、修飾過程的缺 陷[3]。因缺陷的酶不同,兩型中又各自有一些亞型, 如CDGI型內目前發現的有CDG -I a至CDG -I l, CDGII 型中有 CDG -II a 至 CDG -IIg(表 1)。由于 參與蛋白糖基化修飾的酶種類繁多,隨著科學的發 展將會不斷發現更多的類型。

      CDG的診斷

      臨床表現

      CDG的診斷首先基于臨床表現。CDG無特異性 臨床表現,患者任何器官(系統)均可受累,最常見 的是神經系統。不明原因的多臟器損害,特別是合 并智力運動發育落后、斜視、小腦萎縮和凝血功能障礙時均應考慮該病可能,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 調查與體格檢查,借助實驗室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診 斷。以CDG -Ib型為例,致病病因為磷酸甘露糖異 構酶(phosphomannose isomerase)缺陷,患者嬰兒期主要表現為反復嘔吐和慢性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及 肝纖維化,一些患兒由于高胰島素血癥導致低血 糖,多不伴有畸形及智力運動發育障礙。

      CDG可導致的臨床癥狀與體征:①胎兒水腫、 體重不增、小頭畸形和反復感染;②皮膚損害:乳頭 內陷、異常脂肪堆積、橘皮樣皮膚或魚鱗樣皮膚;③ 視覺器官損害:斜視、色素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 縮、眼組織缺損、白內障;④激素水平失衡:生長落 后、性腺發育不良、青春期延遲或無、高胰島素血 癥;⑤骨骼系統:骨質疏松、攣縮性關節炎和外生骨 疣;⑥凝血障礙:血栓形成、出血傾向和靜脈炎;⑦ 心臟損害:心肌病、心包積液和新生兒期心包炎;⑧ 胃腸系統異常:腹水、周期性嘔吐、慢性腹瀉、失蛋 白性腸病、肝脾腫大、肝炎樣表現、肝臟病理檢查可 見肝硬化及脂質、糖原空泡;⑨泌尿系統損害:蛋白 尿、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微囊變和新生兒期近端腎 小管病。

      實驗室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借助常規化驗、影像學檢 查技術,對疑似患者進行系統檢查,以了解有無多 臟器受累以及受累的程度。①廣泛的神經系統檢 查,包括形體的發育和IQ的測定;②矯形醫師的評 估;③頭顱磁共振掃描(NMR);④電生理檢測;⑤腎臟超聲波;⑥肝臟超聲波;⑦空腹血糖;⑧腎功能; ⑨肝功能;⑩內分泌系統的檢測,特別是甲狀腺素 (包括甲狀腺球蛋白)和促性腺激素;?凝血功能檢 測,包括因子K、因子XI、蛋白C、蛋白S,抗凝血因子III (ATIII)、肝素輔助因子II和補體系統;?全血 細胞計數,包括網狀細胞;?基因分析。其中①、②、 ④、⑤、⑥、⑦、⑧、⑨、⑩項應定期復查,如每年或隔1年1次。

      2.2.2特殊實驗室檢查①血液轉鐵蛋白(trans?ferrins, TF)電泳:米用等電聚焦電泳(isoelectric fo?cussing, IEF)技術進行血液轉鐵蛋白分析,通過免疫 固定后進行銀染,可清楚地顯示轉鐵蛋白的糖基化 不完全的條帶分布,進行診斷(圖1)。由于缺陷部位 的不同,患者血液轉鐵蛋白IEF圖譜不同,因此,IEF 技術不僅有助于CDG診斷,也可對患者進行初步分 型。需要注意的是出生后1周內血液標本可能出現 假陰性。因此,IEF分析技術不能用于產前診斷。對于高危患者,應在出生后2?3個月復查,避免誤 診。另外,酗酒、半乳糖血癥和果糖不耐受癥等其他 原因也可引起繼發性的糖蛋白糖基化異常,患者血 液TF的IEF條帶類似CDG,需進行鑒別診斷。在迄 今發現的19個型別的CDG中,CDG-IIc患者血液 TF的IEF條帶與正常人相同,采用IEF不能進行診 斷。對于疑似病例,應進行其他糖蛋白(如過-抗胰 蛋白酶)分析以協助診斷[4]。②酶學分析和分子生物 學診斷:隨著對CDG的認識和醫學診斷技術的提 高,CDG的病因、缺陷蛋白與基因逐步明確,應用酶 學分析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可對患者的確診、產 前診斷、相關家系的遺傳咨詢提供更多的支持。

    圖片.png

      注:腦脊液作為標準以顯示轉鐵蛋白的各條帶:正常人血清的轉鐵蛋白條帶顯示為以帶4個唾液酸轉鐵蛋白含量最高的高 斯分布;CDGI型患兒的血清轉鐵蛋白則表現為帶2個唾液酸和無唾液酸轉鐵蛋白強度增高,帶4個唾液酸轉鐵蛋白強度減低; CDGII型患兒的血清轉鐵蛋白顯示為除了帶2個唾液酸和無唾液酸轉鐵蛋白含量增高外,帶1個唾液酸和帶3個唾液酸轉鐵蛋 白的含量也增高。非常清晰的條帶含量分布差異可用于CDG的診斷及初步分型

      3 CDG 患者的管理

      多數CDG患者尚無特殊治療方法,對癥治療頗 為復雜,需要對其病理生理有透徹的了解。CDG為 慢性進行性遺傳性疾病,累及多個器官,常引起患 者及其家族心理障礙,需要綜合、細致的管理。對于 智力、運動障礙的患者應給予物理治療、語言訓練; 對于合并畸形的患兒可進行矯形;隨訪中應定期進 行全身檢查,以了解疾病進展情況并及時實施妥當 的治療措施。

      對伴有凝血障礙的CDG患者應格外加以重視, 其出血傾向和血栓形成常隨病程而加重。患兒如有 中風樣發作,應給予小劑量的乙酰水楊酸,劑量為 1 mg/(kg-d)。對于間歇性發病者,應注意預防脫水, 特別是伴有腸道感染者應及時靜脈補液,除監測血 氣、電解質和血糖外,還應測定凝血因子、蛋白C、蛋 白S和AT III。對于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和外科手術 的患者,應注意避免禁食和脫水,通過持續靜脈輸 注能量合劑,盡可能縮短禁食時間。術前即使凝血 功能正常,亦應檢測其他凝血因子,特別是凝血因 子K和XI,以及蛋白C、蛋白S、AT III和肝素輔助因子II。

      總之,由于缺少特殊治療方法,CDG的治療管理是一個綜合、細致的過程。可喜的是,CDG -Ib患者經口服甘露糖[1 g/(kg-d),分5次服用]治療,可獲得良好的療效[5]。對CDG發病機制的進一步研究, 將有助于探討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Schachter H. Congenital disorders involving defective N -glyco?sylation of proteins. Cell Mfol Life Sci, 2001, 58(8): 1085?1104.

      2.Jaeken J, Vanderschueren  -Lodeweyckx M, Caesar P, et al. Familial psychomotor retardation with markedly fluctuating serum prolactin, FSH and GH levels, partial TBG deficiency. increased serum arysulfatase A and increased CSF protein: a new syndromeUPediatr Res, 1980, 14( Suppl): 179.

      3Jaeken J, Carchon H. What’s newin 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Eur J Paediatr Neurol, 2000, 4(4): 163 -167.

      4.

      Fang

      J, Peters V, Assmann B, et al. Improvement of CDG diagnosis by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several glycoproteins. JInherMfetabDis, 2004, 27(5):581-590.

      5.

      Niehues

      R, Hasilik M, Alton G, et al. Carbohydrate deficient glycoprotein syndrome type I b. Phosphomannose isomerase deficiency and mannose therapy. J Clin Invest, 1998, 101(7): 1414-1420.


    相關文章

    帕金森病相關蛋白結構確定

    澳大利亞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團隊在對抗帕金森病的斗爭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成功解開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謎團,確定了人類PINK1蛋白與線粒體結合的具體結構,為開發治療帕金森病的新藥開辟了新道路。這......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獲新突破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鄒奕團隊在廣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發現轉甲狀腺激素蛋白或成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新標志物,有望助力早期干預。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分子精神病......

    單細胞鑒定6000+蛋白,多場景實測數據震撼來襲!

    過去幾年里,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單細胞蛋白質組學逐漸走向成熟,后續有望廣泛應用于腫瘤異質性分析、免疫學研究、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精準醫學等領域。然而,從技術發展成熟到實際場景應用分......

    科學家首次實現跨膜熒光激活蛋白從頭設計

    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未來產業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西湖實驗室盧培龍課題組首次實現跨膜熒光激活蛋白的從頭設計,這也是首個通過人工設計得到的、能夠精確結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當天......

    研究發現NLR蛋白免疫信號新通路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來源。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有研究發現,抗病受體NLR類蛋白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種中得到廣泛使用。而NLRs介導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報道一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

    新加坡國立大學Morinaka,BrandonI.團隊報道了具有獨特的結構褶皺,并催化環烷形成和β-羥基化的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8日出版的......

    斯坦福大學團隊發現對靶向蛋白重定位的方法

    美國斯坦福大學StevenM.Banik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蛋白運輸耦合的靶向蛋白重定位。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識別了一組具有強效配體的轉運蛋白,這些配體適合于納......

    Science:鄭科/林明焰/郭雪江/譚躍球團隊系統繪制精子發生中的RNA結合蛋白景觀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科學家揭示葉綠體蛋白“馬達”轉運機制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研究解析滲透壓調控的膽堿轉運蛋白結構與機制

    8月15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范敏銳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張金儒團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GwynA.Beattie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Stru......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