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中心
2010年7月國家能源局正式授牌成立國家能源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研發中心依托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研發中心的建設目標是完善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建設,創造國際一流的軟、硬件研發設施,建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試驗基地。研發中心的研究方向是圍繞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開展前沿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試驗,重點突破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實現大型煉油、大型LNG、長輸管線等領域用大型壓縮機組的國產化研制,具備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先進水平壓縮機組的能力,提高國產大型壓縮機技術裝備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為了提高加工實驗能力,研發中心在基礎設施和實驗平臺建設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研發中心啟動了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在實驗平臺建設方面,研發中心先后進行了振動實驗臺、壓縮機葉片測頻實驗臺等多個平臺的研制。通過建立高水平的壓縮機實驗臺,建成了多套完善的壓縮機研究、分析及測試系統。大大提高了大型透平壓縮機實驗能力,提高了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實驗驗證條件與質量保證,適應了機組向大型化、高精尖發展的需要。
研發中心以“提升我國大型透平壓縮機的技術水平,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裝備制造業基地”為出發點,結合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工作,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一是攻克一批核心技術,解決了制約大型壓縮機發展的技術瓶頸。研發中心圍繞市場需求和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再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完成科研攻關211項,其中包括:輕介質高能頭三元模型機研發和系列化設計、電驅離心壓縮機組停機時間分析研究、離心壓縮機軸系瞬態扭振分析、葉輪的全壽命力學響應分析等。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解決了產品研發、設計和制造上的關鍵,實現了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跨越,為研制壓縮機產品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圍繞國家重大工程需要,開展了大型高效壓縮機研制。研發中心圍繞長輸管線、煉油等領域需求的壓縮機,開展了一系列的新產品研發,共完成大型透平壓縮機120 種156臺。其中,西氣東輸二線工程PCL803長輸管線壓縮機組,是研發中心研制成功的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線壓縮機。機組采用高效專用模型機,運行區域寬、流量調節范圍廣,模型機效率高、性能曲線平坦,滿足了場站環境條件復雜、工況多、調速范圍(60%-105%)寬、效率不低于86%的技術要求。2011年10月,機組通過了由國家能源局主持的技術成果鑒定,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2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氫增壓機組采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效基本級,減少級數,三缸就達到原需四缸的壓縮比,且確保了機組的高效率,各項技術參數指標均滿足合同的要求;同時保證每一級都在高效區運行,整機方案操作范圍寬廣,利于用戶調節使用。通過整個機組的扭振分析及單個缸的轉子穩定性分析,來預先消除不穩定因素,確保現場的穩定運轉,保證四機連動運行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是研發中心獨立研制完成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
研發中心在人才隊伍建設、合作交流和標準制修訂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頗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研發中心從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出發,建立和完善了統一協調的人才培訓體系,先后委托高等院校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1人;研發中心還通過建立向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傾斜的分配制度以及實行技術津貼和管理津貼、設立技術創新項目獎勵辦法、設立人才培養(獎勵)基金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有效地推動了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二是在交流合作方面。研發中心在堅持以企業自主創新為主線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與國內外多家高等院校和先進企業開展了技術交流與合作,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撐。通過與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院校合作,完成技術攻關23項,解決了一批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同時,研發中心通過與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了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有力地促進了研發中心技術水平的提升。三是在標準制修訂方面。研發中心積極參與有關專業技術領域中的標準化工作,先后主持、參與了10項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
研發中心將按照《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和任務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及技術創新平臺”四位一體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為指導,進一步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在氣體動力學、熱力學、結構力學、轉子動力學、新材料及新工藝等方面開展前沿技術研究與實驗,突破壓縮機產品發展的技術瓶頸,提高國產化重大技術裝備的質量和水平,徹底改變高端產品技術依賴進口的狀況。二是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產業關鍵技術研發,打破發達國家壓縮機技術壁壘,完成大型煉油、大型LNG、大空分等裝置用大型壓縮機研制,降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依存度,提升壓縮機產業核心競爭力。三是為滿足大型天然氣輸送、液化壓縮機、空分壓縮機試驗的需要,繼續開展研發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大型壓縮機實驗平臺。逐步打造國際一流的軟、硬件研發設施,建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試驗基地。
13日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了解到,農發行已全面完成農發基礎設施基金2459億元的投放任務,支持基礎設施領域項目1677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近3萬億元。農發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已審批、正在辦貸流程中......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國科辦基〔2022〕98號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劉詩平)記者22日從水利部了解到,我國加快水利重大問題科技攻關,今年將推進42項水利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水利部2022年水利科技工作會議上說,經過多年努力,......
記者3日從北京市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北京市正式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其中,圍繞水安全保障方面,將加快完善提升水務基礎設施短板弱項......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長安大學開展公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技術研發與應用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交規劃函〔2021〕520號,以下簡稱《意見》),批復長安大學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至此長安......
為助力大數據企業成長,引導社會資本服務數字經濟,日前,貴州省創新賦能大數據投資基金成立,該基金規模達20.21億元,重點投向高成長性的大數據企業及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科發資〔2021〕203號各有關單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
近日,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介紹,北京新基建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
9月25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采”重點專項“鹽湖資源開采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年度交流會在西寧召開。青海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援青辦主任姚長青出席并致辭,華東理工大學、......
據歐盟官網消息,近期匈牙利、葡萄牙和波蘭加入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QCI),并與其它7個歐盟成員國一起,在未來10年內共同研發和部署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QCI旨在提升歐盟在量子技術、網絡安全和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