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5-11 09:53 原文鏈接: 中國科學界:女性撐起半邊天任重道遠

      

    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發現青蒿素的女科學家屠呦呦。

      來源:《自然》雜志官網

      今日視點

      “女性撐起半邊天”,這是上世紀中葉在中國流行的口號,強調了女性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但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全球最著名的科學雜志《自然》對中國在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以及采取的措施予以了關注。日前,《自然》官網刊登文章,介紹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等機構采取的有效措施及相關調查結果,這是中國政府和科學組織共同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女性參與科研事業的階段性總結之一。

      中國女科學家職業環境不容樂觀

      與來自美國、德國、巴西和印度等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的女性相比,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最高。從1949年開始,女性加入勞動力隊伍得到政策的鼓勵和保護;1988年,女性在中國的勞動力中占了48%,女性平均收入是男性的84%。然而,到2002年,進入市場經濟后的十年間,女性占勞動力的比例下降到46%,平均收入也降到男性的79%。

      在科學研究領域,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在科學職業的每個階段,女性人數都會下降。2016年,碩士生中女性占53%,博士生女性比例則為39%。NSFC杰出青年學者獎獲得者的女性比例更是下降到14%。而截止到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科學院系統科研人員中僅6%是女性。

      現在,中國正在明確建立自己的研發和創新體系,其研發人員從2009年的320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580萬人,對人才的需求凸顯了對更多女科學家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聯系日益加深,更突出了對科技領域性別不平等的關切。

      對性別差異正在進行政策調整

      2010年,NSFC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0%的女性和24%的男性支持通過平權行動來尋求政策支持,以解決性別差異問題,特別是圍繞產婦和父母權利采取的措施得到了兩性中大多數人的支持。中國的大部分科研資助和工作申請都對年齡進行了限制,改變這些限制,能為女性科學家提供支持。

      2011年,NSFC將申請青年科學基金的女性年齡從35歲提高到40歲,男性年齡仍限制在35歲。該項基金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學者獲得國家資助的主要途徑。截至2016年,這一項目占NSFC總經費投入41億美元預算的13.8%。而在一項新的資助計劃——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也將女性申請者的年齡放寬至40歲,且允許其因產假原因將項目期延長兩年。

      此外,NSFC還請審查小組在評估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女性申請人;加強對受資助女性科學家研究結果的宣傳;收集統計申請人和獲獎者的性別數據等。

      積極政策對科學界正面影響仍有限

      這樣的政策調整帶來哪些積極結果?答案是,2011年提高年齡標準后,申請青年科學家基金的女性比例,從37%增加到48%。女性申請人數達到25694人,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年齡在36歲—40歲之間。此外,2011年女性科學家獲獎者比例從此前的33%上升到43%。

      2010年到2017年間,審查小組中女性代表的比例上升了45%,占總人數的13.3%,雖然占比仍很低,但高于1986年到2009年間僅6%的比例。

      在2016年的調查中,60%的受調查女性科學家表示,她們從未聽說過可以因為懷孕和育兒申請項目延期。雖然這些政策目前對中國科學界的實際影響較少,但70%以上的女科學家期望,每項政策都能對學科產生積極影響。

      來自男性科學家的偏見仍無處不在

      相比較而言,男性科學家在民意調查中并不熱情,只有39%的男性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增加審查小組中女性人數或優先考慮女性申請人對自己所在的科學領域有好處。

      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對超過5800名科學家進行了另一項調查,考察他們對性別角色和近期政策的態度。超過20%的男性和10%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觀點:“一個男性的成功,是以他的職業來衡量的;而一個女性的成功,是以她的家庭來衡量的。”對于“男性可能成為更好的項目領導者”這種觀點,有48%的男性受訪者不贊同,女性受訪者不贊同的比例則高達81%。這些結果體現了影響女性職業發展的社會偏見。

      從2013年起,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逐步取消,給女性增加了更多的父母責任,而現實中男性承擔家務的比例仍然少得可憐。還有學者探討,為什么出國訪問研究人員項目中,女性比例如此之低,結論是由于家庭和婚姻的關系,女性的“流動性價格”遠遠高于男性。

      中國社會特別是學術界正發生重大變革。文章撰寫小組認為,作為科研資助機構,NSFC直接影響政策的作用有限。各科研機構都應該在招聘、評估和晉升方面做出縮小性別差異的考慮。其他研究體系也應承認,科學界存在的各種障礙阻礙了女性與男性享受公平的競爭環境,并應積極采取措施消除現有的性別偏見。

    相關文章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最新成果:青蒿素類衍生物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2024年6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其群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了題為:Artemisininsamelioratepolycysticovariansynd......

    顏寧巴黎領獎+專訪:“我其實沒有變過”

    當地時間5月28日晚,第26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成就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舉辦了頒獎典禮。亞太地區獲獎人、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教授上臺領獎并致辭,她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作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她欣......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羅海兵)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名單公布

    關于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表彰對象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的公示經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擬表彰人選、5個擬表彰團隊和10名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開啟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

    29歲美女科學家發6篇Science論文獲百萬大獎,決定不出國

    10月31日消息,據報道,2022達摩院青橙獎名單公布,首次有4位女青年科學家獲獎,每人獎金為一百萬元。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白蕊,位于獲獎名單之中。據報道,29歲的西湖大學女科學家白蕊是完全由......

    屠呦呦:她以身試藥,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