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華麗羽王龍標本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因此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的家族再添一丁。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我國遼西地區發現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使科學家們相信羽毛并不是鳥類所特有的結構,許多小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的羽毛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華麗羽王龍的發現說明羽毛并非只出現在體型較小的恐龍身上,一些大型恐龍同樣是具有羽毛的。
華麗羽王龍生存在大約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的白堊紀早期,這批發現于遼寧省北票市的化石標本至少包括3個相當完整的個體。研究人員認為,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大約1.4噸。雖然華麗羽王龍的體型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Beipiaosaurus inexpectus)還要大40倍。華麗羽王龍代表了已知體型最大的帶羽毛的恐龍。
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了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這種結構類似于小雞身上的絨毛,而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華麗羽王龍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絲狀羽毛表明其顯然不具有飛行能力,因此這些原始羽毛一個可能的重要功能是用來保溫。
體型較大的恐龍具有較小的相對表面積,不利于散熱;相反,中小體型的的恐龍由于其相對表面積較大,熱量容易散失。以往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巨型恐龍為了更有效地散熱,其體表羽毛很可能退化了。在華麗羽王龍這種大型暴龍類化石上發現羽毛印痕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參與該研究的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舒柯文博士介紹說,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改變了以往科學界認為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的認識,至少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
徐星研究員介紹說,華麗羽王龍之所以發育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研究人員通過對恐龍牙齒當中氧同位素的分析推測,華麗羽王龍生活的早白堊世氣溫明顯低于白堊紀其他時期,當時的遼西地區氣候可能與現在相似。在寒冷的冬季,羽毛能夠幫助華麗羽王龍減少熱量的散失。這種現象類似我們熟悉的猛犸象和披毛犀,為了適應寒冷氣候,身體表面發育厚厚的毛來保暖,但熱帶的大象則褪去了軟毛。
遼西大量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為人們了解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華麗羽王龍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早期羽毛演化的復雜性。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資助完成的。
圖1 藝術家筆下的一群華麗羽王龍和兩只意外北票龍(左下部), Brain Choo繪圖
圖2 藝術家筆下的華麗羽王龍復原圖,Brain Choo繪圖
圖3 華麗羽王龍的頭骨化石
圖4 華麗羽王龍的尾部,可以看到絲狀羽毛的印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胡晗與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副教授JingmaiO’Connor共同帶領的中美科研團隊,聯合報道了最新問世的第14件始祖鳥標本——芝加哥始祖鳥(Chicago......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胡晗與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副教授JingmaiO’Connor共同帶領的中美科研團隊,聯合報道了最新問世的第14件始祖鳥標本——芝加哥始祖鳥(Chicago......
赫氏近鳥龍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比歐洲出土的始祖鳥還要“老”1000多萬年它由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院士參與命名作為全世界發現并命名恐龍屬種最多的科學......
光明日報呼和浩特12月2日電記者高平、王瀟從內蒙古自然資源廳獲悉,一件采集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堊世恐龍標本被認定為竊蛋龍類恐龍新類群——百年鴛鴦龍。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白......
在動物王國中,現代鳥類擁有高級認知能力,甚至可以與一些哺乳動物媲美。而現代鳥類獨特大腦和智力是如何進化的,一直是脊椎動物進化領域的謎團之一。近日,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帶領的......
在億萬年前的地球上,恐龍是如何演化成為地球霸主的?這一問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利用恐龍消化物(糞便和嘔吐物)的化石樣本,重建出恐龍崛起成為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團隊確認,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并導致恐龍滅絕的巨大小行星還有“幫兇”:在同一時期,另一顆較小的太空巖石撞擊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個巨大......
學科交叉,是當今科學發展之肯綮;科普傳播,則是當今科研工作者們的第二使命。而這,正是國科大2024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博士畢業生余逸倫這多年來的兩面。在國科大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晚白堊世(約1億年至6600萬年前)中等體型的深吻暴龍新物種化石,命名為......
重慶恐龍屬種又上新,化石距今約1.66億年!日前,科考人員在云陽普安恐龍化石墻中發現一種新屬種恐龍,并將其命名為“朐忍渝州龍”,這也是重慶發現的最早新蜥腳類恐龍。至此,在云陽發現并命名公布的新屬種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