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發現冒出黑煙,工作人員已迅速撤離現場。
綜合報道,法國核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10月27日稱,因日本福島核事故向太平洋泄漏的放射性元素銫總量達到27.1千兆貝克,釀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污染。
但該機構還稱,與之前預測的一樣,泄漏到海洋中的銫137濃度已經被洋流稀釋,除了近岸物種,不會對海洋物種構成明顯威脅。
IRSN說,從今年3月21日至7月中旬,福島核電站共向太平洋排放了27.1千兆貝克銫137,其中總量的82%是在4月8日前排入大海,因為當時為了給受損的核反應堆降溫,日本當局采用了最原始也是最后的辦法:注入海水來為反應堆降溫。
IRSN說:“這是目前觀測到的最大的一次人為的放射性核物質污染海洋環境事件。”
銫的半衰期為30年。環境中銫-137進入人體后易被吸收,能均勻分布于全身。進入體內的放射性銫主要滯留在全身軟組織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濃度較低;較大量放射性銫攝入體內后可引起急、慢性損傷。
但同樣因為大地震和海嘯泄漏至海洋的放射性元素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它對海洋的污染“迅速減少”。
IRSN還說,海洋中的深海魚類、位于食物鏈頂端的魚類、軟體動物類等海洋生物是對銫污染“最敏感的物種”。
3月11日,日本東部地區發生震驚世界的9級強烈大地震,至今已造成超過2萬人死亡和失蹤。強震和隨之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核電站嚴重受損,發生核泄漏事故,數十萬人被迫疏散。
日本環境省日前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后,該國全年遭受輻射量達1毫希沃特以上、需要清除放射性物質的地區為1.1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
目前,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4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質泄漏依國際標準上調至事故最高等級7級。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級與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顯著不同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有15厘米厚的不銹鋼護罩保護。
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事故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災難。事后,國際原子能機構制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并把切爾諾貝利事故“追定”為7級。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7日表示,中方反對日方排放核污染水的立場從未變化,將繼續會同國際社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相關專業組織,敦促日方切實履行承諾,確保排海處于國際監督之下。當日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7日表示,中方反對日方排放核污染水的立場從未變化,將繼續會同國際社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相關專業組織,敦促日方切實履行承諾,確保排海處于國際監督之下。當日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
近日,中國專家團隊前往日本福島近海,獨立采集了海水樣本,此舉是基于中日雙方達成的共識。根據此共識,日方同意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下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實施長期國際監測,并確保包括中國在內的利益攸關國可以獨......
中國飛鶴聲明稱,與日本協和發酵的合作僅為技術交流,不涉及原料進口及配方使用。18日,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官方微信號“飛鶴奶粉”發表聲明稱,近日,針對“中國飛鶴與日本協和發酵達成技術合作意向”一事,互......
最新消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稱,2024財年第2次、總計第6次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已于當地時間今天(5月17日)中午開始。(總臺記者何欣蕾)......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約有134萬噸,2023年度將把約3.12萬噸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約排放7800噸。根據東電計算,用海水稀釋過的核污染水將緩慢流過約1公里的隧道,約1000秒之后抵達大海。......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北京時間12時)整,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啟動排海。日本計劃今年排放31200噸,整個排海工作預計持續30年。核污染水排放后,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記者就此分......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出于一己私利強行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是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舉措。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將嚴格按照水產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國......
北京時間8月24日12時,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廣州疾控提醒,請市民關注我國環境、衛生、海關等政府部門權威發布,切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不購買和進食受到輻射污染地區生產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