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在早晨時其血液中重要的保護性分子家族的水平或許較低,這就會增加患者早晨機體出現血栓及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irculation Research上,本文研究者發現的患者血液中的特殊化合物或能幫助他們后期開發診斷、治療及抑制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www.womenfitness.net
機體的生物鐘部分是由所處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包括光暗周期等,生物鐘能夠控制人們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包括睡眠、心臟節律和攝食等。最近有研究表明,機體的防御系統同樣也會對生物鐘產生反應,并且影響機體自我修飾及對損傷反應的能力,然而對于心臟病患者而言,清晨最初幾個小時內機體血細胞的激活或許會增加血栓形成、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發生的風險。
研究者Jesmond Dalli表示,對于心臟病患者而言,早上起床之前,其心率會增加,同時還會伴隨血液中的其它變化,最終導致血液中細胞的激活,從而形成血栓,阻斷血管中血液的流動,進而引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發生。研究人員很驚訝地發現了一類來自必需脂肪酸的小分子,此前研究人員這些小分子并沒有任何臨床意義,然而本文中研究者卻發現,這些小分子似乎能夠控制關鍵的細胞激活過程,這就能幫助理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制,同時開發新方法來鑒別并且治療心血管疾病。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這類名為特異性消退介質(specialis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SPMs)的分子進行研究,這些分子來自于Ω-3脂肪酸(與魚油中的脂肪酸相同),在炎癥發生期間,SPMs能控制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行為表現,從而促進機體進行自我修復。隨后研究人員收集并分析了7名健康志愿者和1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樣本,研究者在不同時間段收集血液樣本并測定血液中SPMs的水平,同時指出血細胞的特殊行為。
研究者表示,在健康個體中,其血液中SPM的水平在早晨階段是增加的,這就能夠幫助有效檢查血管中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行為;然而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其機體中SPMs的產生受到了明顯的損傷,同時患者血液中血細胞的激活水平增加了,血液中形成了成簇的白細胞和血小板,從而就會引發血栓形成及血管炎癥發生。
當研究人員重新對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的SPM分子水平進行補充,同時對小鼠進行研究后,他們發現,這明顯改善了血液中細胞的行為,同時還降低了血管的炎癥表現。相關研究由歐洲研究委員會等機構提供資助。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了精準溶栓的方法。2月6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內科周振華教授團隊聯合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細胞生物學教研室曾文教授團隊,首次提出可通過構建基于核酸適配體的人工標......
熱浪來襲時,許多人通過吹風扇來緩解不適。但公共衛生機構警告說,如果天氣太熱,吹出的空氣實際上會像對流烤箱一樣使情況變得更糟。但關于溫度閾值是多少,不同機構給出了不同看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劉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成功研制出一款低成本紙質傳感器,能在15分鐘內檢測出心臟病發作的生物標志物。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納米》雜志。心臟病早期診斷對于挽救......
目前有研究證據支持異常脂質代謝與阿爾茲海默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同樣地,觀察性研究結果表明,阿爾茲海默病與冠狀動脈疾病之間也存在共病關聯,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阿爾茲海默病發生背后的復雜生物學機制,其......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題為“Gutmicrobe-generatedphenylacetylglutamineisanendogenousallosteri......
中新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心血管研究》最新發表一篇生物學論文稱,研究表明,常用于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acetate......
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代糖赤蘚糖醇會使血液更容易凝結,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以往的研究將它和心臟病和中風的高風險聯系起來。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StanleyHazen介紹,赤蘚糖醇是一種低濃度存在于蔬果......
2024年3月9日,美國FDA宣布批準諾和諾德公司的GLP-1類藥物Wegovy(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的全新適應癥——用于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或超重的成人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
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幾十年,盡管研究人員在發現這些疾病的風險因素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尚未完全確定。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醫學》的新研究發現,血液中煙酸,又稱維生素B3,含......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超過1730萬人死亡。預計到2030年,發病率將增至2360萬人。由于疾病診斷前的臨床前階段較長,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來早期識別高危人群。以往預測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