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英國《自然》雜志2018年1月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發表科學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數量最多后,中國科學界更加提倡提高論文質量;其次值得反思的是: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上。為何我國每年要投入近20億給國外的出版機構和論文產業鏈?最終的答案無疑是:我國要發展自己的學術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英文期刊。2017年創辦的“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簡稱JOAT)”正是這樣一本中國學者創辦的英文期刊,近日,我們采訪了JOAT的副主編、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劉虎威教授,他的講述將為我們展示JOAT的特點,也為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啟示。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劉虎威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期刊

    創辦JOAT期刊的初衷

      “在JOAT期刊創立之前,中國大陸還沒有一本完全由中國人辦的并聚焦于分析化學的純英文刊物,因此,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聯合德國出版商Springer出版了這本期刊,”劉虎威介紹說,“目前JOAT已經出版了3期,2018年將要出版第四期。現在是季刊,如果收到的稿件變多,可能會變成月刊。主辦方希望將來這份期刊能被SCI收錄,這樣能進一步擴大JOAT的影響力。”

      談到為何要辦英文期刊,劉虎威表示,目前國內分析化學領域期刊以中文為主,偶爾刊登英文文章。理論上講中英文期刊沒有差別,但事實上英語在國際科技界的影響力大于中文,懂的人也多。目前要求國外同行學習中文也不現實;也許50年后中文會成為國際科技語言,但二戰后科學的中心一直在美國,英文是科學傳播的國際語言;就像上世紀早期科學的中心在德國,大家都用德文發文章一樣。

      談到國際期刊的作用,劉虎威說,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都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如何讓更多人了解,總不能每天坐飛機全世界巡講,國際期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科研成果最簡單的表達形式就是論文。國際期刊各有各的讀者群,尤其是很專業化的期刊,業內同行很快就能通過論文得到最新的信息,投稿人的研究成果也能被世界所了解。“就像評諾貝爾獎,我們每年收到評獎委員會的邀請,讓我們推薦獲獎名單,最后全世界投票;而目前中國人占的提名份額較少,主要是外國人在投票,投票依據的是成果,成果不發表就得不到推薦。”劉虎威說到,“而今日中國尚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因此中國學者要把研究成果投到英文期刊。近年來,中國學者已經成功創辦了幾本生命科學和化學類的英文期刊,我們期望通過創辦一個水平較高的分析化學領域的英文學術雜志,讓國內的學者能夠擁有更大展示研究成果的舞臺。”

      據悉,在化學學科領域,此前有中國化學會主辦發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承辦的《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2013年,中國化學會與北京大學,中科院有機所等單位和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合作出版《Frontier in Chemistry》,包括《無機化學前沿》、《有機化學前沿》、《分析化學前沿》等。

    JOAT期刊收錄領域、標準以及對國內科研人員的利好

      JOAT期刊發表的文章包含整個分析化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創新是論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這個期刊收錄文章的底線”,劉虎威說,“創新是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衡量,進行國際化審稿,最終結果由主編和副主編依據審稿人的意見決定。我們相信,期刊的創立可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發表成果的空間。”劉虎威介紹到,“目前我們整個投稿和審稿系統完全走國際化路線,使用Springer的平臺,我們將期刊的內容放到Springer網站上,以提高我們期刊的影響力。”

    年輕的JOAT:不收版面費

      目前,有一些國外較高水平的期刊要收取版面費,尤其是對中國作者。“一般一篇發表在國外期刊的文章版面費在數百到上千美元不等,有些雜志封面文章收費更高,我見過有的科研項目的經費預算中發表論文的費用高達10萬元,重大項目甚至有幾十萬的發表論文費用預算,這是我們國家科研領域面臨的一個問題。”劉虎威說到。據悉,國外出版機構非常清楚中國的科研評價方式,典型的如Scientific Report,一篇文章要收取6000-9500人民幣的版面費,此期刊發表的文章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有人保守估算中國科研人員一年要花超過十億人民幣的論文版面費,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們把這么多納稅人的錢花在發表論文上,而且論文版權還要給出版機構,我們圖書館還要花錢買刊物(包括網絡資源)。”談及此,劉虎威非常痛心,“我到現在發表在國外的英文論文基本沒花過版面費,我投稿一般只選不收版面費的期刊”。

      劉虎威這樣介紹JOAT當前優勢:JOAT期刊于2017年創刊,是一本非常年輕的、由中國人創辦的國際性英文期刊。目前JOAT期刊處于發展階段,不收版面費,并且還給優秀論文作者一定的稿酬,鼓勵大家將高質量的文章發表在JOAT上。目前國際上很多大的發行機構,例如Elsevier、Springer等是靠發行量(包括銷售數據庫)掙錢的,但基本不給稿費(個別邀請綜述有象征性的稿酬)。JOAT目前掛靠在Springer網上,可憑借Springer的高訪問量提升雜志的知名度,提高訂閱量。JOAT創刊伊始就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大力支持,屠海令院士擔任期刊主編,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和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Oliver J. Schmitz教授擔任副主編。“現在編輯部的同仁都熱情飽滿,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希望把JOAT做好、做大,為中國的科學家做點貢獻”。

    國際規范:副主編和編委的工作

      劉虎威擔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Wiley-Blackwell 出版)的副主編多年,有一定的經驗。JOAT也是采用國際慣例。談到此,劉虎威表示,這一點要向國際通行的規范學習。作為科學期刊的副主編,要負責處理稿件,送審和約稿,要向主編提供稿件處理建議。而期刊的編委有義務審稿,沒有正當理由不能拒絕審稿,這也是科研人員的社會責任。主編和副主編要處理很多稿件,對期刊的質量負有較大的責任,大部分出版機構會按處理稿件的數量給予一定的報酬。

    如何看待學術道德?JOAT期刊如何避免學術造假?

      學術造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任何一個學術期刊都可能碰到。期刊一般會邀請多位同行專家進行審稿,目的就是要保證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學術道德。現在還有很多查重軟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論文抄襲等問題的發生”劉虎威說,“其實科學研究很多是做探索工作的,對于探索的內容,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看,結論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論、不同的學派,所以,有些學術問題還不能簡單地說成是學術造假。”

      “學者應該遵守國際上通行的科學道德,比如嚴禁數據造假和論文抄襲等。”劉虎威說。“我們的期刊和國內外同行一樣,都可能面臨學術道德的問題,所以必須依靠審稿專家。我們選的專家都是小同行,小同行很熟悉這個領域的情況,能夠憑他/她的科學素養判斷論文是否造假。我們同其他期刊一樣,也建有作者和審稿人數據庫,對于有違科研道德的作者和審稿人,都會記錄在案。如果確認發表的論文涉及學術造假,就會撤稿,并對作者有懲罰措施。另外,如果說抄襲可通過查重、比對發現;那么對于數據造假,你如果沒做過這個實驗,就比較難以判斷。所以,審稿人的責任也很大。我們很感謝審稿人,到目前為止,JOAT發表的論文還沒有發現有學術道德問題。”

    脂質組學的研究工作和進展

      采訪當日,劉虎威教授談到馬上要去醫院談一個脂質組學的合作,我們也請他談談脂質組學的工作。2003年有關學者提出了脂質組學(lipidomics)的概念,目前,脂質組學已成為代謝組學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且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尤其在疾病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論文發表數量逐年增加。劉虎威表示,“我們進入脂質組學分析領域近十五年了,脂質分子結構復雜,種類繁多,我們的工作是研究如何盡可能多地分離這些分子、提高檢測靈敏度和定量準確度。”據悉,劉虎威課題組發展的正相/反相二維液相色譜-質譜在線聯用脂質組學分析方法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該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分離效果好,一次進樣可以分離8000種以上的脂類分子,而且定量精度高”。

    通過篩選和驗證建立血漿脂質生物標志物模型,其中分析方法就采用正相/反相二維液相色譜-質譜聯用(NP/RP 2D LC-QTof MS)分析方法

      “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醫院的臨床診斷,稱為臨床脂質組學。”據劉虎威介紹,該方法可以用于證明脂類分子與所得疾病之間的關系。課題組希望從分析化學的角度為臨床疾病研究提供更好的分離分析方法。“我們和醫生都希望將這種方法用于臨床檢測,但是想要通過一個臨床檢測標準需要經過大量樣本的驗證和很多的評審。”劉虎威說到,“比如,通過200個病例可以證明生物分子A與疾病相關,我可以發表分析方法的文章,但是在臨床方面需要更多的病例如20,000個才能證明方法的有效性,所以要成為診斷標準需要很長時間”。課題組希望通過使用分析化學的方法更好地分離脂質分子,讓醫生做出更精準的診斷。

    2003-2017年脂質組學研究的論文增長情況圖

    淺談色譜、質譜在多組學檢測中的發展趨勢

      目前色譜、質譜技術發展勢頭良好,各種色譜儀器的性能不斷提高。“尤其是液相色譜中的UHPLC(或UPLC)系統,在分離度、分析通量和檢測靈敏度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應用越來越廣泛。”劉虎威介紹到。對于色譜而言,質譜也是一種檢測方法,可以實現高精度的定性定量分析,“目前質譜仍在持續創新,近年來出現了各種新技術,尤其是在離子源上。比如我們也正在開展的敞開式離子化質譜新技術研究。”劉虎威說到,“技術的發展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說興趣驅動、創新需求、國家需求等。”從生命組學分析細分到脂質組學分析,色譜、質譜是實現分離與檢測方法的主流儀器。“現在,人們已經發現了4萬多種脂類分子,最好的方法一次可以分離出10,000多種,尚不能實現全部分離。當前脂質組學分析面臨的兩大挑戰是:(1)一個生物樣品中到底包含多少種脂類分子;(2)分離方法的靈敏度、分離效率是否達到檢測要求”。所以,課題組的目標是提高色譜的分離能力,并提高質譜的檢測靈敏度。

    New Strategy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Mass Spectrometry 進一步提高實時直接分析檢測靈敏度的新策略,劉虎威課題組,JOAT,2017第1期,圖示為文中采用的在DART和MS之間的外部離子漏斗

      代謝組學的檢測同脂質組學檢測相似,瓶頸也在于色譜、質譜的發展以及檢測方法的改進。“就早期診斷來說,比如人身體里有一個癌細胞,它代謝產生的分子可能只有兩三個,以目前的技術無法檢測到這兩三個分子,故不能早期診斷。目前除乳腺癌等少數幾類可早期篩查外,臨床上檢測出的癌癥大都已處于中晚期;而若能早期檢測并做出診斷,患者的術后存活率將大幅提高。”劉虎威說,“隨著色譜、質譜技術的發展,原來5個分子疊加成1個峰,現在分離度提高可以分出5個峰,檢測到5種物質;而如果質譜靈敏度進一步提高后,原來需要30,000個分子才能檢測到,現在只需要10個分子,未來還可能僅需3個分子,甚至一個分子,那么癌癥的早期診斷就可夢想成真。”當前技術中,僅可通過熒光標記檢測到單個大分子,但仍無法實現定性,小分子目前還做不到單分子檢測。“再如確定蛋白質結構離不開質譜、離不開核磁。”劉虎威說到,“而質譜、核磁技術的靈敏度目前仍達不到低豐度分子檢測的要求,所以科研人員都在努力發展新的高靈敏度檢測技術”。

      現在所有的色譜、質譜廠家和相關的研究人員都在不斷地滿足分析需求,然而目前在分析化學界的大部分分析儀器由物理學家發明制造,劉虎威說,“所以我們不僅需要化學家來改進儀器,物理學家甚至數學家也要參與進來。很多分析儀器的原理是物理原理,需靠物理學家想辦法;在數據處理上,數學家可以通過改進軟件算法等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說提高儀器性能不僅僅是化學家的事情,而需要跨學科的合作研究”。

    劉虎威課題組近期發表的幾篇論文

    對從事分析化學研究的青年工作者的建議

      習近平主席講過要做中國夢,“所以年輕人要多做夢,多做中國夢,努力做”,劉虎威對年輕一代提出期望,“如果年輕人想要進入科研領域,首先要找一個好的研究領域,特別是熱點領域,這樣才能多發好文章,才能最快得到認可”。不過,劉虎威也建議青年研究人員不要把精力浪費到多次的重復投稿當中,“如果說你的研究成果不能被高影響因子的期刊接收,那就不要浪費過多精力反復從20、降到10、5,最后再改投2.0,不如投到本領域內高影響力期刊,盡快發表,讓自己的成果被同行了解。比如歐美一些著名的做色譜的教授就不是特別追求影響因子,他們認為發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已經很好,自己的成果可以被全球的色譜界同行了解;如果項目更好、創新性更好,就可投Analytical Chemistry或者影響力更高的期刊。但國內過分追求一區、二區,反而延誤了科學成果的發表和同行認知。劉虎威最后建議:“對于年輕人,首先要注重創新,多發文章,發好的文章,這樣才有可能評上‘優青’、‘杰青’,成為被人關注的人才,這樣才有更廣闊的發展前途。當然,研究工作的系統性非常重要。當取得成就后,仍然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保持科學的純真,踏踏實實做學問,養成好的科學素養。”

      【記者觀察】在各種場合見劉虎威教授,都有親近之感;因為他樂觀豁達,平等待人,善于溝通。衷心祝愿JOAT能夠約到更多的好稿件,快速地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分析化學期刊。

      我國目前存在世界原創性成果不多,科學儀器研發落后等現狀。筆者認為,這同我國目前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期刊少也有關系。

      試想,如果中國的科技成果都投到國外的期刊,由以美國為核心的學者群、編輯群來評判,那么就會像小說《三體》一樣,從評價體系的上層限制了中國科學家原創性的科技成果。

      同時,由于成果都要投到國外去評價,中國本土的科學家們也不會努力和本土的儀器研發企業合作,因為有文章可能不被國際認可的風險。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儀器研發企業更愿意投資同國家標準有關的儀器制造,在原創科研類的儀器制造方面投入有限,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國的科學家缺乏與中國的儀器公司合作制造科研類儀器的機制與環境。科學儀器的創制最初是從科研開始的,應用的人多了,才用到了標準化的行業。所以,中國的科學儀器之所以落后,也是從最初的研發創新乏力開始的,這同中國缺少有世界影響力的期刊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對于奉獻于辦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者們,我們也借本文一并向他們致敬。辦世界影響力的期刊,是中國走向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劉虎威教授簡介

      劉虎威,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色譜與質譜方面的科研及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生物分離與檢測,主要包括色譜(毛細管電泳)-質譜分析、脂質組學分析、藥物分析、生物與臨床分析等。迄今發表有關論文240余篇,著作3部。目前是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色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色譜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

      此外還兼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副主編,《色譜》執行副主編;《Analytical Chemistry》(2013-2015)、《Molecules  -Sec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和《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編委,以及《化學通報 》、《中國藥學. 英文版》、《分析試驗室》、《分析科學學報》、《分析儀器》、《分析測試學報》、《現代科學儀器》、《科學儀器》、《巖礦測試》和《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編委。


    相關文章

    清華大學馬瀟瀟教授獲2025年度分析化學早期職業研究者獎

    AnalyticalChemistry和ACSMeasurementScienceAu榮幸宣布,北京清華大學的馬瀟瀟教授榮獲2025年度分析化學早期職業研究者獎(EarlyCareerInvestig......

    2025年匹茲堡pittcon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亮點:推動實驗室科學創新

    今年會議的主題聚焦于合作、交流以及培養下一代研究人員。今年,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Pittcon)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舉行。波士頓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之一,或許因美國獨立戰爭的標志性事件—......

    本周精選:2025Pittcon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物聯網傳感器

    本周發表的熱門文章包括一段關于近紅外(NIR)光譜在食品和生物分析中作用的視頻采訪、對2025年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上華萊士?H?庫爾特主題演講的回顧,以及一篇關于物聯網(IoT)傳感器的文章......

    ScholarGPS2024年全球前0.05%頂尖科學家榜單中國學者占榜質譜學第三!

    在全球學術研究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者影響力的評估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日前,國際學術機構ScholarGPS發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頂尖科學家榜單。ScholarGPS匯集了全球各學科領......

    布魯克先進質譜成像技術研討會盛大召開

    2024年10月25日深圳,布魯克先進質譜成像技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同期午餐會在深圳順利舉行。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自創辦以來首次在中國召開,會議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脂......

    2024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暨深圳醫科院結構脂質組學研討會圓滿召開

    2024年10月24日至27日,由國際脂質組學學會委托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醫學科學院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主辦,清譜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協辦的“2024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暨深圳醫科院結構脂質......

    巔峰對話:分析化學綠色技術范式提出者劉成雁教授

    金秋時節,第五屆全國樣品制備暨環渤海學術報告會在遼寧省丹東市成功舉辦。會議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巔峰對話”節目對話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成雁教授。在全球化......

    分析化學領域的就業狀況:深入探討色譜領域的薪資、就業和發展最新趨勢

    LCGCInternational的編輯們探討了化學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并重點介紹了薪資和就業統計數據。盡管目前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挑戰,但分析化學家市場 依然強勁。根據美國......

    重要會議通知|投稿期限延長至7月22日

    iLSConference由國際脂質組學學會委托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醫學科學院及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主辦,清譜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暨深圳醫科院結構脂質組學研討......

    第二次會議通知|2024國際脂質組學會議暨深圳醫科院結構脂質組學研討會

    由國際脂質組學學會委托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醫學科學院及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主辦,清譜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國際脂質組學學會會議暨深圳醫科院結構脂質組學研討會》(The3rdInte......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