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7-10-27 10:54 原文鏈接: 從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看土壤污染現狀

      還記得之前搞得沸沸揚揚的“鎘大米”事件么?我們吃的大米里竟然含有這種有毒物質,多么可怕啊!

      長期攝入含鎘食品,可使腎臟發生慢性中毒,主要是損害腎小管和腎小球,導致蛋白尿、氨基酸尿和糖尿。同時,由于個鎘離子取代了骨骼中的鈣離子,從而妨礙鈣在骨質上的正常沉積,也妨礙骨膠原的正常固化成熟,導致軟骨病。

      日本著名的“痛痛病”就是因為鎘中毒而導致的,患者渾身疼痛難忍

      那么大米中的鎘哪來的?就是從土壤中吸收來的,“鎘大米”的元兇就是土壤污染。

      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

      或許土壤污染并不像煙囪中冒的黑煙、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觀,但它們的的確確就在我們身邊。

      從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2014年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披露的一系列數字來看,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從數字看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作為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污染,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環芳烴成為罪魁禍首。

      8類無機重金屬污染情況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有機物污染也很嚴重!

      土壤污染地區分布圖

      從數據上來看,土壤污染確實比較嚴重啊!污染源哪來的呢?為什么這么嚴重呢?

      工礦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等,也會導致其周邊土壤污染。汽車尾氣排放會導致交通干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污染。另外,農業生產活動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導致耕地土壤被污染。

      

      (圖為一礦山近照)

      說到土壤污染原因,就不得不談談土壤污染的幾個特點了。和其他類型的污染不一樣,土壤污染其實是件很復雜的事情。

      和大氣、水體污染比較起來,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土壤污染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

      

      (看著很正常的耕地,但是很可能這塊地方土壤中的某些指標就嚴重超標了)

      土壤污染還能夠得到累積。大氣污染嚴重,風一吹就能夠得到緩解,水污染嚴重,水一流動,污染就能被稀釋,但土壤污染不一樣,污染物很難得到轉移,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土壤污染可能會異常嚴重。

      土壤污染在每塊土地上具有不均勻性。這塊土地污染較輕,可能十米外的另一塊土地就很嚴重,這就導致相隔很近的兩塊土地完全可能得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另外重金屬等污染物還是是難以降解的。這就導致土壤污染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單單靠切斷污染源的措施幾乎不能使土壤得到恢復。

      現實就是:眾多的污染源和以上這些特點共同造成了土壤污染的嚴重性;而且土壤污染很難治理;成本高,在大氣污染、水體污染治理鄰域的那一套理論不完全適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治理路途遙遠,還得慢慢摸索。

      即使很困難,但是還是要治理的啊!

      防治歷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土壤環境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國家高度重視土壤環境保護工作,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放在與大氣、水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啟動了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工作。2014年四月,調查過程歷時八年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發表。政府首次全面的了解到了我國的土壤污染狀況。“十二五”期間,出臺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訂實施了重金屬綜合防治規劃,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全面部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由此可見,近十年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土壤污染防治體系正在逐步構建和形成。

      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起步較晚,從總體上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研發和工程化應用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

      國外土壤修復已有40-50年的歷史,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和實用化的土壤修復技術體系、完備的修復產業鏈和修復市場,具有成熟的修復工藝、配套的修復材料、成套的修復設備、高素質的咨詢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

      相對而言,我國土壤修復技術研發和工程化應用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近幾年發展較快,一批自主研發的土壤修復技術開始進入工程示范階段,一批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修復材料也開始引進國內,一批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和污染地塊修復工程項目開始啟動,從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咨詢機構、專業修復和配套服務企業的數量急劇增加,土壤修復產業和市場發展迅速,已逐漸成為新興環保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中美兩國土壤修復行業產值占各國環保產業產值的比重)

      土壤污染治理雖然發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較晚,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法律法規缺失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建設明顯滯后。關于土壤保護僅有一些零星規定,而且條款分散在不同法律中,細則缺乏、難操作。2016年,被視為今后一段時間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行動綱領的“土十條”正式印發,給我國岌岌可危的土壤污染治理行業帶來了一場及時雨,但對于細節部分,仍然沒有多大的改善。

      監測水平滯后、調查精度不高

      部分地區缺乏監測的儀器和人員配置,基本農田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區域存在監測站點布置過少、監測項目少、監測數據流通信息不暢、專業技術人員和資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問題。

      標準體系不健全

      從實際情況看,不同用途土壤的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的控制要求均不同,相應的修復標準和治理措施也大相徑庭。目前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僅有籠統的土壤概念,現行的土壤污染分類、治理標準體系均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污染修復以及環境風險評估等技術規范和管理制度,致使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缺乏依據和指導。

      修復技術不成熟

      現有的污染修復技術大多還處于實驗階段,有些只適用于實驗室的小規模實驗,與工程的實際推廣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物理治理方法花費巨大,化學修復方法容易引起土壤質量下降,生物修復方法耗時太長。修復污染物種類單一,修復效率低,缺乏針對性、適用性和整體性,無法滿足成因復雜、元素物理化學性質差異大的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的復合污染的現狀。而且,現有修復技術成本較高,修復設備與藥劑大部分仍依賴進口。

      防治資金短缺

      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需求量很大。尤其對于無主的污染場地,由于其大多數位置偏遠,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地方政府配套資金積極性不高,中央資金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土壤治理修復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社會資金難以進入。加上一些企業由于年代久遠,企業改制、產權關系、債權債務、工農關系等歷史問題十分復雜,搬遷及治理費用高,就業安置補償難度很大。

      

      (上圖為美國土壤修復資金占GDP的比重,與此對比,中國是近幾年來才開始關注土壤防治)

      土壤污染程度嚴重,治理問題很多,政府要做的就是對癥下藥。法律法規缺失,就得加快立法進程;監測水平滯后,就得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監測體系。標準體系不健全,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健全標準體系……

      中國目前在土壤治理上做得并不是很好,也需要多借鑒借鑒國外的模式與案例。取長補短,將其做出改變以適應中國的土壤污染狀況。做到“仿控在先,治理跟進”,形成依法行事的格局,那么扭轉當前我國日益惡化的土壤污染形式,也是指日可待。

    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部:關于促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綠色低碳修復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

    華測檢測:深耕土壤檢測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聚焦耕地保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預算報告:中央財政2023年污染防治資金這樣安排!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涉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這5項含質譜等檢測標準6月實施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部: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朱利中:如何打贏凈土保衛戰

    朱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長期從事土壤污染物相關研究,帶領團隊解決了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復雜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協同修復的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

    最高罰200萬!北京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明年1月施行

    近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通過《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為加強北京市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土壤環境安全底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條例》共六章五十七條,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

    珠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杜絕非法傾倒固體廢物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

    環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檢測手段研究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本文擬對環境污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檢測技術的分析,為我國的環境檢測技術發展提供借鑒,從檢測做起,積極落實環境保護工作。1土壤的相關污染類型概述土壤環境的污染源......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