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0日消息,科學家在秘魯北部挖掘出在珍貴的琥珀中保存了兩千萬年的微小昆蟲。據信,這些微小的昆蟲是屬于恐龍時期的生物,比三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還要早。
恐龍時期的標本很稀有,研究該時期的科學家從沒想過會發現這些昆蟲。因此,當在秘魯北部挖掘出這些幾乎完整保存下來的爬蟲時,他們極為驚奇。這些昆蟲保持于珍貴的琥珀石中,是在齊克拉約北部一個存在了2000萬年的水庫里被發現的。
研究小組負責人洪寧根·克勞斯說:“這些琥珀石中包著的昆蟲有嚙蟲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類和蜘蛛,同時還有孢子和花粉化石,甚至還有嚙齒哺乳動物的一滴血及毛發殘留物。”
在該水庫中發現的化石不僅僅是這些昆蟲,還有許多其他的動物和植物的琥珀化石。這個研究小組屬于秘魯梅耶爾洪寧根古生物博物館。去年,該研究小組人員在亞馬遜河北部發現了煙草化石,該化石可以追溯到兩百五十萬年前第四紀地質時期的更新世時代。
這塊煙草化石大概有30平方厘米,是該小組在秘魯東北部的馬拉尼翁河流域發現的。“這個發現使我們確定了更新世時期的植物,證實了煙草起源于秘魯北部。”當時,博物館工作人員如此解釋。
琥珀中的行軍蟻。圖片來源:ChristineSosiak一塊3500萬年前的波羅海琥珀中,藏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行軍蟻。這一發現表明,行軍蟻曾在歐洲存在。行軍蟻喜歡群體生活,通常每個群體的行軍蟻數量以百萬......
鮮花來拜年嘍。這可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在地球上存活了約1億年,在此期間容顏未改。這朵花的主要發現者是青島科技大學一對“85后”夫妻教授——王碩和施超,他們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1億年前的琥珀化石。2月......
俄勒岡州科瓦利斯——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揭示了第一例植物早熟的化石證據。種子在離開果實之前發芽,被稱為植物早熟。俄勒岡州立科學學院的GeorgePoinarJr.在歷史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描......
肌肉、神經等軟組織為重建生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信息。一般的印痕化石中,內部軟體組織罕見。即使偶有保存,也通常表現為被壓扁的痕跡,立體信息幾乎完全丟失。琥珀作為一種特異埋藏化石,具有遠高于印痕化石的保......
來自緬甸北部約9千9百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的骨骼內含物提供了對微小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解剖結構的空前洞察力,而這些動物通常不會在其他沉積環境中保存。在各種各樣的脊椎動物中,先前已經描述了七個保存......
英國《科學報告》期刊近日發表的一項古生物學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對保存于“寶藏”琥珀中的已知最古老動植物的分析。該研究結果不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從晚三疊紀至古近紀時期(2.3億—4000萬年......
這塊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圖片來源:《自然科學》琥珀化石中的顆粒狀物質很可能是昆蟲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蟲有可能為之所困。本月,來自斯洛伐克的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
2月24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批形態各異的恐龍羽毛,對理解白堊紀恐龍的體表覆蓋物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
2月1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只比以往標本都大的反鳥類翅膀,對學者理解白堊紀反鳥類體型和翅膀上的羽毛外觀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
鳥類復原圖(2)2月1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只比以往標本都大的反鳥類翅膀,對學者理解白堊紀反鳥類體型和翅膀上的羽毛外觀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