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寨卡病毒疫情從南美洲和拉丁美洲蔓延至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已出現多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安全的嚴重威脅,然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近日,由天津大學楊海濤教授和南京大學籍曉云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揭示寨卡病毒關鍵藥物靶點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該團隊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復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維結構。該蛋白酶復合物在寨卡病毒整個生活周期中起關鍵調節作用,這一蛋白酶復合物結構的解析為開發治療寨卡病毒的特效藥物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團發行的學術刊物《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
研究發現寨卡病毒的NS2B-NS3pro蛋白酶復合物是一個關鍵抗病毒藥物靶標。只有該蛋白酶復合物被激活,并完成一系列水解反應后,病毒才能啟動復制過程。科研人員成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復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病毒蛋白酶被激活的關鍵分子機制。“NS2B-NS3pro蛋白酶復合物好像一把‘小剪刀’,它被激活后,會把跟病毒復制相關的一條長鏈蛋白質‘剪斷’,分離后的多個蛋白質“小單元”進行組裝后,才能啟動病毒的復制。”團隊成員,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陳俠介紹說,“我們最終想要實現的是,對蛋白酶進行抑制,不讓它被激活及發揮作用。”
利用該蛋白酶復合物作為藥物靶點,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篩選到一種被稱為“aprotinin”的有效抑制劑。“aprotinin”是一種臨床藥物,并在手術中被用于止血。它對寨卡病毒蛋白酶活性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該抑制劑的發現將有助于進一步開發抗寨卡病毒的藥物。“把蛋白酶復合物作為藥物靶點開發抗病毒藥物已有成功先例。”陳俠說。
此外,研究還發現,寨卡病毒蛋白酶存在一種特殊的“自抑制”狀態。據此,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抗病毒藥物設計策略——如果能設計一種化合物可以將病毒蛋白酶鎖定在“自抑制狀態”,將會導致該酶無法被激活,最終達到抑制病毒復制的目的。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的數據顯示,寨卡病毒已經傳播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寨卡病毒感染除了能夠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還能引發格林-巴利綜合征。而后者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能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
細胞中的蛋白酶體通過識別泛素標簽來降解喪失功能的蛋白,以維持細胞穩態。錯誤的泛素標記會導致功能完整的蛋白被降解,從而誘發相關疾病,例如部分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歸咎于這種原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黃建東團隊與香港大學醫學院等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以AdenosinesynthaseAcontributestorecurrentStaphyloc......
寨卡病毒是一類蚊媒傳播病原,感染孕婦可引起新生兒小頭畸形。2015-16年寨卡疫情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目前尚無獲批疫苗。寨卡病毒與登革病毒的抗原性接近,屬一個超血清家族。最新的人群隊列研究發現,......
泛素-蛋白酶體途徑介導的蛋白質降解是維持細胞內蛋白穩態的重要調控系統之一,其在多種細胞內生命活動進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例如細胞增殖、細胞分化、DNA修復、腫瘤發生、感染與免疫等。E3泛素連接酶是泛......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三種主要的常量營養元素,可提供動物生長所需的能量和必需營養物質。以蛋白質為例,必需的營養元素是氨基酸,它也是機體和所有生物代謝過程中必需的。動物可產生內源蛋白酶來消化蛋白質,......
一種新的冠狀病毒(SARS-CoV-2)被鑒定為COVID-19病毒,它是引起2020年初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罪魁禍首。但是目前還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且有效的治療選擇仍然非常有限。為了快速發......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于新冠病毒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德國就破解了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有望用于新藥物的研發。根據德國科研人員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最新論文,Mpro是新冠病毒中......
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醫學研究人員首次表明,對懷孕的小鼠進行單次更高劑量的疫苗接種可以安全地保護她和她的胎兒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醫學研究人員首次表明,對懷孕的小鼠進行單次更高劑量的疫苗接種可以安全地保護她和她的胎兒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
Zika等傳染病的傳播取決于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近來,很多研究希望預測寨卡病毒在全球和局部水平上預測寨卡病毒的傳播風險,但是仍然沒有很好地理解傳播的時空格局。最近,來自G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