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是蛋白質晶體生長的理想平臺,一些分子在太空會長出更大、更純的晶體結構,質量優勢讓研究人員更容易發現要找的標靶位置,有助于開發新藥。
生物技術公司iXpressGenes是一家生物化學、結構基因組學和檢測器材方面的專業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研究與遺傳信息通道有關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利用基因合成和生物學工具設計轉基因大分子用于DNA復制,開發出將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化學、X射線晶體學等跨學科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儀器設備。因從事蛋白質晶體生長以了解疾病過程方面的研究,該公司總裁、蛋白質晶體生長專家約瑟夫·伍被授予“商業與民用化/生物學與醫學創新”獎。
約瑟夫·伍說:“國際空間站是蛋白質晶體生長的理想平臺。改良的太空生長蛋白質晶體能為許多高價值蛋白質提供三維X射線結構,最終這些結構能幫研究人員確定具體的蛋白質功能和相關疾病過程。”
在太空里,基因表達會有所改變,產生更多樣化的表型,有些表型甚至可能導致某些病原體毒性增加——這方面的研究能幫人們更好地理解發病機制,加速新藥設計和疫苗開發。身體系統也會變化,導致骨質流失、免疫抑制、骨骼肌質量與強度損失等,這些現象在宇航員和空間站小鼠模型的身上均有發生,分析這些影響為開發和測試藥物提供了機會。此外,這些表型還可以模擬衰老的生理變化,揭示衰老生理機制。
在空間站培養三維細胞,研究細胞和組織對刺激(包括藥物)的反應,有助于改進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一些分子在太空會長出更大、更純的晶體結構,質量優勢讓研究人員更容易發現要找的標靶位置,幫助開發新藥。比如,在空間站生長的HQL-79蛋白質晶體,其揭示的蛋白質三維結構比地面更詳細;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以往不曾發現的與水關聯的分子,這些發現有助于開發新療法抑制杜氏肌營養不良癥。
此外,這方面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比如用沙門氏菌來尋找其在地球上尚未發現的毒性基因,為疫苗開發提供了一種有潛力的新標靶;還有一種為骨質疏松患者開發的抗骨折藥物Denosumab(狄諾塞麥),也是在國際空間站進行實驗,并為預防骨質疏松提供了證據;在微重力環境下開發的藥物遞送微膠囊也可以用在地球上,地面實驗證明它能成功使腫瘤變小等。
研究背景隨著計算生物學的快速發展,我們正處于一個由數據驅動的生物信息學新時代。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執行者,其結構和功能預測一直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尤其是蛋白質語言......
科技日報北京7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團隊報告了一種解碼“材料基因組”的新方法。該方法能檢測晶體材料原子級結構的微小變化,提高了人們理解材料特......
提到生命科學,大多數人會想到“基因”。然而,隨著基因組學的飛速進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現了決定基因在細胞內功能的必要性。在“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科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
▲不同形狀、尺寸的BGO晶體、陣列和探測器件。▲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和生產的1.2萬余根大尺寸、高質量BGO晶體成功應用于CERN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電磁量能器。▲L3實驗用24厘米長大尺寸BGO單晶研究團隊......
經過數十年發展,半導體工藝制程不斷逼近亞納米物理極限,但傳統硅基集成電路難以依靠進一步縮小晶體管面內尺寸來延續摩爾定律。發展垂直架構的多層互連CMOS邏輯電路,從而獲得三維集成技術的突破,是國際半導體......
新技術使科學家能夠看到構成膠體晶體的每個粒子并創建動態三維模型。圖片來源:美國紐約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技術。該技術使人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窺視晶體結構,仿佛賦予人眼X射線般的超能力。......
Evosep在2024年ASMS會議上發布了可擴展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的突破性創新。這些創新突顯了Evosep致力于增強蛋白質組學作為工具箱的效率和可訪問性,特別是針對加速藥物發現過程和將轉化研究與基于......
莫爾超晶格是由兩個或多個單層/少層二維材料以一定的層間轉角堆疊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類新穎的關聯電子材料體系。莫爾超晶格體系具有強的電子關聯和能帶拓撲特性,展現出一系列衍生現象,如非常規超導、莫爾激子、滑移......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創建蛋白質組學體系”成為本年度入選的3項重要醫學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西湖大學教授管坤良(開展相關研究......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