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軍號角。地處珠江—西江經濟帶區域的廣西賀州市如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日,科技日報記者為此采訪了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德明。
科學謀劃“十三五”發展
打造賀州發展“升級版”
記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是我們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對于賀州市來說,應該如何結合五中全會的要求,科學謀劃好“十三五”的發展?
趙德明:《建議》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第一是指出了必須完成的任務,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本內涵,從思想上、戰略上、重點上、布局上、舉措上、指標上進行了細化,以確保這一目標如期實現;第二是指出了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行動綱領,即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高度重視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第三是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施工藍圖,即發展重點是圍繞目標推進改革,并用改革助力發展目標實現。同時,要求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
“十二五”以來,賀州市立足實際,主動適應和科學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生態立市” 和向東發展戰略,以生態保護與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觸底反彈、趨勢向好。“十三五”是賀州真正發力的機遇期,謀劃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十分重要。“十三五”規劃編制必須切合賀州實際,緊緊圍繞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開展。一要深化對市情的認識和發展趨勢的研判及把握。我們要按照“要發揮向東開放排頭兵作用,把賀州建成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定位,抓住新常態蘊含的新機遇,弄清賀州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弄清阻礙賀州市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弄清存在的弱點和短板,做到精準定位、精準發力。二要科學測算“十三五”賀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認真評估“十二五”指標的完成情況,結合發展定位和目標要求,科學設定指標體系,突出碳酸鈣和新型建筑材料“兩個千億元產業”、生態健康產業集群、貴廣高鐵經濟帶、生態保護與建設、交通建設、城市建設和扶貧攻堅等內容,統籌安排賀州市“十三五”規劃的重大發展任務。三要全力抓好“十三五”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按照“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要求,在充分研究賀州市發展情況和確定科學目標的基礎上,協同完成城市規劃、土地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及交通、扶貧、林業等其他規劃,構建“1+3+x”規劃體系,形成全市“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的規劃銜接協調機制,探索走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四要做好項目列入上級規劃的工作。圍繞“一帶一路”、貴廣高鐵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篩選一批具有全局影響力、競爭力和拉動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提前完成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全力爭取列入國家、自治區“十三五”規劃,支撐“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五要深化對重大問題的研究。要圍繞如何實現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行研究,特別是對加快建成“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做大做強“兩個千億元產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問題,做足功課,謀劃好切實有效的措施。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
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記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對于后發展欠發達的賀州市來說,發展前景廣闊,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保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任務非常艱巨。賀州市如何堅持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趙德明:在“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同時,要切實做到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那就要求必須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其中,一個關鍵是必須抓住“創新驅動”,依靠科技支撐推動經濟升級。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依靠科技支撐,來推動經濟升級。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的賀州,要更好地將資源特色和優勢轉化為產業品牌和發展優勢,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著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
在工業方面,要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重點圍繞支持工業企業發展、推進工業項目和工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突出抓好工業的“提質、增量、增效”工作,加大力度服務工業企業運營。謀劃實施“一企一策”,提升服務工業企業水平,切實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強“政銀保企”合作平臺建設,幫助工業園區中小企業解決流動資金貸款難問題,扶持發展一批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其中,一個重點是必須抓住“石頭”描藍圖。賀州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白色大理石、花崗巖、鉀長石等礦產資源獨具優勢,賀州只能握著“石頭“謀發展。高鐵開通后,賀州加快融入到北部灣3小時經濟圈、珠三角2小時經濟圈,自治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護賀州的青山綠水,支持賀州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支持賀州大力打造碳酸鈣和新型建筑材料“兩個千億元產業”,力推賀州進入“點石成金”新時代,對賀州而言是莫大機遇,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因此,賀州“十三五”規劃要圍繞“石頭”編制,力爭到“十三五”末“兩個千億元產業”發展壯大,碳酸鈣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同時,加大力度推進園區建設。著力抓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粵桂縣域經濟產業合作示范區、旺高工業區(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生態產業園、鐘山工業園區等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與中科院合作建設賀州創新基地、廣西碳酸鈣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產學研融合。
在農業方面,要推動特色農業增產增效。農業穩,天下安。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進一步突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綜合效益,努力提升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要統籌用足用好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生態有機農業發展、農業物流基地建設等資金,加快推進供港蔬菜基地(核心)示范區和5個縣(區、管理區)的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果蔬、茶葉等特色種植業,打造賀州特色農業自主品牌。要以農產品物流、冷鏈倉儲為重點,加快推進一批農產品物流、加工項目的規劃建設,提升農產品市場流通能力。鼓勵農產品嘗試電商銷售模式,做好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抓好農村公路、人飲安全、水利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規則。實施土地整合、“小塊并大塊”等土地流轉模式,大力推進富川、鐘山整縣推進土地整治項目。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落實強農扶糧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著力提升農民自力更生能力。大力發展旅游休閑農業,特別是要把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與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結合起來,提升農業發展品質,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加大對落實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績效考核力度,提高服務農村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水平。
在第三產業方面,促進擴大消費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貫徹落實全區服務業發展大會精神,補足服務業“短板”,全力促進消費,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一是促進和擴大消費。大力提倡“賀州人用賀州產品”的理念,尤其是政府采購和投資建設的項目原則上要使用賀州產品,并倡導市民消費賀州產品。要繼續強化政府公共服務支出,進一步提高居民政策性收入比重和消費能力。圍繞家電、家居、汽車、服裝、食品等剛性消費需求,繼續組織開展促消費活動,進一步引導疏通消費渠道。二是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著眼于提升景區品質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特色旅游宣傳,全面打響賀州生態特色旅游品牌。三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圍繞重點園區和重大產業布局啟動建設一批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專業市場、軟件與信息、健康養生等領域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特別是努力通過爭設賀州海關、創建公路口岸、發展鐵海江聯運等形式,打造桂粵湘邊界“無水港”;抓好賀州古柏特色產業綜合交易集散中心、賀州市平桂新區新型綜合市場、富川有機果蔬綜合產業園等項目,規劃建設自治區級商貿物流專業市場;重點推進旺高·國際石材城會展中心、賀州碳酸鈣產品展示長廊、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把賀州旺高碳酸鈣新材料國際交易中心創建成為自治區級現代物流集聚區。同時,抓住賀州是全國唯一實現“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地級市的機遇,打造成人人向往的長壽養生旅游勝地,特別是著力打造生態健康旅游、生態健康休閑、生態健康養生、生態健康養老四個新型業態,打造有機農業、賀州美食、賀州旅游一體化的“農-餐-旅”綜合示范產業。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推動賀州綠色崛起
記者: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對于賀州市來說,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綠色化發展體系?
趙德明: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事關全面小康、事關發展全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因此,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順應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向往的選擇。賀州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森林覆蓋率居全區前列,水質良好,礦產豐富,是全國唯一實現“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的地級市,發展生態經濟具有諸多“先天優勢”;發展生態產業方向正確,重點突出,條件有利,特別是《賀州市生態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已獲得自治區批復實施,是廣西唯一一個“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和 “多規合一”試點城市,發展生態經濟潛力巨大。與此同時,生態環境也極其脆弱,環境保護和治理仍然任重道遠。在綠色發展大潮中,只要我們順勢而進,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和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破解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等“兩難”問題,在保護“綠水青山”中把生態資源變成“金山銀山”,完全有條件成為全區生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我們要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綠色化發展體系,努力把生態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殷實、生態良好的綠色崛起之路。
一是加快構建綠色化發展體系,建設經濟與生態共發展的美麗賀州。以生態優勢為推動力和創新點,重點從產業集聚帶建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工業園區改造、企業綠色化生產等層面,加快生態工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高品質生態農業;找準建設切入點,以生態健康旅游、生態健康休閑、生態健康養生、生態健康養老四個新型業態引領生態服務業發展,把賀州建設成生態良好、風情濃郁、宜居宜商的美麗賀州;堅持精準扶貧,探索生態產業扶貧和生態移民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二是加快構建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努力建設人與環境相和諧的美麗賀州。利用賀州市是廣西唯一入選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市名單的機遇,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多部門協同規劃,切實把“生態立市”發展戰略落到實處;以加快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動生態城鄉建設;鐵腕依法治理環境違法行為,保持環境治理工作常態化。三是加快構建社會綠色文化體系,建設生態與文化同促進的美麗賀州。強化生態文明宣傳,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保護、挖掘、發展具有賀州特色的生態文化,使綠色發展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優秀傳統綠色文化得以傳承。
堅持開放發展理念
打造現代版“瀟賀古道”
記者: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開放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隨著桂粵黔三省區聯手打造貴廣高鐵經濟帶,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結合點的賀州市有“千年文化古邑,海陸絲路通衢”之美譽,如何加快開放發展步伐,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趙德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開放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一帶一路”的實施,為沿線各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沿線省市經濟社會發展,也給賀州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賀州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有自身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優勢。位于賀州境內的瀟賀古道,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之一,歷史上曾是中原溝通嶺南的主要通道。瀟賀古道的“瀟”指湖南,“賀”即賀州。漢唐時期,瀟賀古道把海陸絲綢之路連接在一起,是中國古代絲綢、茶葉、瓷器、玉器等物品,與亞非歐國家進行商貿活動的重要連接通道之一。作為瀟賀古道上的重要城市,賀州要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打造瀟賀古道文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開放發展步伐,根據“一帶一路”戰略關于廣西要“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定位,加強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加快把賀州建成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
一是追根溯源,坐實定位。今年3月31日,賀州舉辦了以“傳承瀟賀古道文化,記住鄉愁加快發展”為主題的專題座談會。眾多專家學者建言獻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項目組組長、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認為:“瀟賀古道是海陸絲綢之路的最早對接通道”,在兩條絲綢之路間作為一個交通樞紐的作用不容忽略。賀州借助考古成就與學術權威,坐實瀟賀古道在海陸絲綢之路中應有的“三個一”(即唯一、第一、之一);二是保護遺存,留住鄉愁。瀟賀古道沿線有大量的古村、古廟、古橋、古城、古關口、古路遺址,賀州認真評估文化遺存、文物古跡、現存古道保護修復,對280多個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村落,采取了整村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的方式,把新村建設和老村保護相結合,保護古建筑,又使新建筑的功能比老建筑更優越,留住鄉愁。三是打造品牌,挖掘文化。文化資源是人類文明的積淀和結晶,賀州充分挖掘其核心價值、魅力焦點、潛在影響力等。古道沿線瑤族、壯族文化濃郁,自然風光優美,具有文化旅游開發價值。打響瀟賀古道文化品牌,實現文化與旅游市場的對接,在保護好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實現古道沿線歷史文化遺跡保護與旅游開發的融合發展。四是多規合一,科學開發。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要做好瀟賀古道文化實體項目的規劃、申報和建設工作。賀州利用“多規合一”試點的有利時機,化多為一,設計“一張藍圖”,改變瀟賀古道開發多并各自為政導致的空間管理無序、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失衡等現象,實現生態保護、旅游開發、文化挖掘一體建設一體推進。五是夯實基礎,構建通道。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是賀州融入“一帶一路”的薄弱環節。賀州抓緊推動柳韶鐵路、永賀高速等建成通車,及加速推進賀州至來賓高速公路、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積極籌建賀州支線機場,編制賀江復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些交通設施建成后,加上已開通的洛湛鐵路、貴廣高速鐵路,桂梧高速、廣賀高速,將使賀州真正成為廣西連接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構建東出粵港澳,南至東盟各國,通達世界的交通網絡。
在做好以上五點的基礎上,賀州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結合點,作為珠三角經貴廣高鐵進入大西南的第一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也更能進一步做好做足“轉化落實”文章,進一步擴大開放,提高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水平,推動賀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緊緊把握廣東自貿區設立、建設貴廣高鐵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機遇,科學布局和推動全市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建設,加快打造“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機制,以實施“粵桂縣域經濟產業合作示范區”和“生態新城”的“雙驅動”工程為抓手,大力開展系列招商引資和互訪活動,進一步密切與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聯系,全力當好向東開放的排頭兵。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
確保貧困群眾實現小康
記者:賀州市如何在精準扶貧和脫貧上下更大工夫,確保全市貧困群眾到2020年實現小康?
趙德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扶貧攻堅,事關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事關區域協調發展,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事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事關社會和諧、長治久安。精準扶貧,是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戰略重點和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闡述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新形勢下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自治區召開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動員大會暨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培訓會,也吹響了“攻堅五年、圓夢小康”的沖鋒號。自2011年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以來,賀州市貧困人口總數已由2010年的64.16萬,下降到2014年的35.2萬,扶貧開發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賀州市扶貧開發工作“點多、面廣、任務重”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現在,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下5年時間。全市平均每年要減貧5.86萬人,平均每個月要減貧近5000人,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中央和自治區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賀州市的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扶貧攻堅的重大戰略和決策部署,從賀州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扶貧生態移民、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等工作新模式,以非常之舉做到扶真貧、真扶貧,徹底斬斷窮根,決不讓貧窮代際相傳,確保全市貧困群眾到2020年實現小康。
一要做好科學規劃。堅持用發展理念謀劃扶貧,用發展手段實施扶貧開發。特別是要明確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和工作思路,科學編制實施“十三五”扶貧規劃,有計劃地實現脫貧“摘帽”目標。二要加大資金投入。深刻領會中央、自治區精神,找準賀州的契合點,用好用足新一輪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安排向賀州傾斜支持。重點要充分利用好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打好涉農項目資金的“組合拳”,加強社會資金籌措力度,多渠道加大扶貧投入。三要抓好精準扶貧。加強精準識別,落實分類施策,實施集中攻堅。近期,要按照自治區的部署,進村入戶,建檔立卡,精準到人。四要強化組織保障。認真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責任制和“四到縣”制度,發揮地方主體作用,促進扶貧責任落實。繼續實行廳級領導掛點聯系貧困村制度,落實單位包村工作,選優配強“第一書記”,發揮好鄉村建設工作隊作用,扎實做好貧困村定點扶貧工作。通過全市統籌調劑,進一步充實扶貧部門編制、人員,探索在鄉鎮設扶貧專職副鎮長和扶貧工作站,村屯設扶貧信息員,全面強化隊伍建設。抓好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配套建設,切實把我們黨的基層組織優勢變成扶貧優勢、組織活力化為攻堅動力。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記者:賀州市如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干部隊伍?
趙德明:全面實現“十三五”時期各項發展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干部隊伍,是凈化政治生態、重塑賀州形象的關鍵環節,是推進賀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否則,散沙填海填不住,棉花做刀殺不了雞。總的看,賀州領導干部隊伍主流是好的,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相統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一支既敢于直面嚴峻挑戰、又善于抓住發展機遇;既干活又干凈的領導干部隊伍,凝聚強大正能量,推動賀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3月9日下午,行健不息——清華大學“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清華大學開幕。該展覽展出了“十三五”期間清華大學涌現出的38項創新成果,涵蓋新型能源、基礎物理、生命健康、地學環境、冬奧專項、公共安全、機械......
前篇主要匯總了“十三五”前期“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理想情況,本文主要包括了“十三五”中期立項情況。2018年“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擬立項情況: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
3月4日12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據張業遂介紹,本次大會5日上午開幕,11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半......
天和飛天、“奮斗者”號入海、北斗衛星組網、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成功下線……你是否熟悉這些大國重器?你是否記得那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幕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
近期,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吸引著公眾的目光。數千項“十三五”期間重大科技成果集結于此,彰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無窮魅力,盡展創新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勁脈動。科技部統計數......
2月26日,在今年兩會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
1月21日,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圓滿完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
‘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經超過了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
8月1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發布“十三五”第五批8個科學部63個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通告指出,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
“現代天文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絕大部分依托重大天文觀測裝置,這種大科學、大規模、大協作、大統籌的科研組織形式,保障了現代天文研究綜合性、系統性和集成性和全新創業鏈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