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代表委員也圍繞科技成果“入市難”問題展開熱議并開出“藥方”。
科技成果豐碩轉化率卻低,梗阻在哪?
“我國國際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位,ZL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這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的統計數據。
報告還顯示,我國有超過324.7萬研發人員,居世界首位;研發經費長期處于快速增長通道,超萬億元,居世界第三位;但科技創新能力僅排世界第19位。
一面是龐大的科研隊伍和位居世界前列的ZL成果,一面卻是尷尬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創新能力的不足。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
“經濟科技‘兩層皮’的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沈陽某中央直屬科研院所研究室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重視用科研成果獲得職稱評定,卻對成果的產品化、商品化觀念淡漠,造成有價值的科技成果變成無價值的知識沉淀。
“科技成果轉化‘梗阻’在于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全國政協常委、廣西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劉慕仁說,目前研發的科技產品在技術工藝、生產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沒有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難題。
讓主角登臺唱戲,科研人員也能成為“百萬富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說:“當務之急是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面向市場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這其中,企業的主體地位是關鍵,要讓‘主角’真正唱起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曉靈認為,讓科技成果順利轉化,關鍵取決于三個要素:一是科技成果的權屬要明確;二是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機制要到位;三是政府要為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法,完善了對科技人員的獎勵制度,將有效調動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把國家創新驅動的“新引擎”發動起來。
劉慕仁說,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今后,隨著相關獎勵政策的明確,一批科研人員將通過轉化成果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創客”發力,讓科技創新與市場對接永續“接力”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4年工作時說,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去年9月24日,中國的“硅谷”中關村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正式開啟,包括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等13家“創新驛站”、近50位“創新導師”獲得認證,推動形成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一站式平臺,成為我國科技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的“中關村模式”。
“‘創客’一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亮相,是政府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旨在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龔克代表說,
“去年底,南開大學面向整個天津市開展了‘圓夢津城’首期創業班,2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當即得到天使投資人的青睞,順利獲得第一桶金。”龔克說,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客”正成為一股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對接的強大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大學副校長陳超認為,創新不僅僅是科技人員的事,社會生活各方面都存在創新的可能,特別是在科技創新被高度重視的今天,中國的草根“創客”們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采訪中,多位代表委員提出,國家可加大相關政策扶持,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相結合,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
山東省2024年第5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服務工作指引》(國科火字〔2022〕67號)有關規定。......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在京舉行揭牌儀式,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國內引領具身智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的關鍵平臺,創新中心升級后將......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印發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名單的通知。原文如下:工信廳聯科函〔2024〕35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
近日,北京市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創新中心在亦莊正式完成實體化注冊,標志著創新中心工作正式步入正軌。“沉下心做火箭工程研制、撲下身抓共性技術服務、扎下根創良好產業生態,力爭到2026年完成共性技術平臺一期......
低空環境智慧巡檢、無人機氣象監測、森林草原防滅火查打……近日,以“場景創新賦能產業”為主題的河北省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發布會在衡水湖畔舉行,會上發布了37項技術創新、共享驗證和區域示范類創新應用場景。......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9月24日,由湘江實驗室、湖南工商大學共同承辦的2024世界計算大會“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主題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劉永堅、楊長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等學者專家與會。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