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整個醫療領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資本市場活躍證明了政策正在開放,對藥品電商和遠程醫療都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幫助移動醫療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
資本市場完成了對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一步推進,產生了三個最有價值的影響:1.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犢的試探性項目;2.將原“醫療”概念擴大成“移動大健康(MHealth)”,激發了健康領域創業想象力;3.打破了原來“產業內”創新的思維禁錮,特別是出現了一批C2B,由用戶需求出發,去醫院/醫生化的業務模式。
我們看到像春雨醫生、丁香園這樣的團隊都完成了數額不小的融資。其中騰訊和阿里這樣巨頭的資本加入,更是說明醫療行業政策監管會持續放開,阿里對接城市醫院的掛號支付體系、微信打通部分醫院掛號問診體系,以及阿里健康對電子處方的野心,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新的操作模式,互聯網巨頭們都聚到風口站位,只是數據積累相對不夠。
不僅是互聯網巨頭,實業巨頭,比如保險業、房地產商,都在利好和政策開放中看到嶄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點。平安健康管理代表了保險人數據的優勢和做支付者的決心,醫生咨詢服務的接入也成為保險業進入移動醫療的標配。房地產商也早早為銀發產業布局,將地產買賣搭配醫療/養老服務。這些實業都將目光聚焦到了具依賴性和持續用藥性的慢病管理和養老事業。
慢病管理中,糖尿病管理以其強需求、高記錄的特性,得到了硬件生產商和軟件玩家的青睞。這些創業者項目主要分三類,一種是像微糖以記錄和習慣培養為主,將來想做數據平臺;一種是像Google X等以硬件研發為主;第三種則像糖護士軟硬結合,但多數軟件只是為硬件服務。
而醫療領域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醫生,正在逐漸擺脫體制的束縛,多點執業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空中診所、病外管理服務已經非常受歡迎,正在努力打通下游環節——線下診所/醫院、醫藥買賣、配送和保險等后續服務,比如春雨醫生和好藥師、中英人壽的合作,以及阿里天貓的藥品商城和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管理和平安健康險,京東的新牌照等等。從目前的監管政策來看,最成熟的平臺模式會是:數據 + 移動診療 + 線下醫生/導醫+買藥 + 配送服務+增值服務。
其中,從藥品環節切入的創業公司也不少,看準了處方藥的開放。他們不像互聯網巨頭那樣做平臺,而是不約而同選擇與線下藥店合作,利用導流方式在藥店中建立自己的一體化訂單、打包、配送體系。他們中有的團隊想要在藥品電商中牢牢抓住老藥店的優勢,看準了特殊藥不會在大電商平臺上開放;一部分則是希望通過執業藥師切入在線咨詢。問題在于,大部分團隊都還不具備與線下藥店溢價提成的能力,配送等布局成本非常高,資本要求很高。
回到醫生的話題,醫生除了多點執業外,走出來創業也成了熱潮。他們中或成為移動健康醫療公司的合伙人、顧問,亦或者干脆自己成立新公司。比如做醫生內部垂直社交的醫聯和云醫,做垂直問診的易問醫、易診,他們在2014年受到了很大關注,這個類型的創業者比較了解醫生痛點、行業規則,在用戶粘性和醫院推廣方面經驗或資源很豐富。
醫院內創業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那些害怕被互聯網顛覆的傳統老錢,比如醫院、銀行和藥商也在達成聯盟,希望從小的點輻射鋪開,以老年人和中高端病人服務為切入點,從地區到全國做創新。他們的優勢是口碑好、醫生資源多,為醫院創新做背后技術支持的團隊也值得關注,都是奔著做標準化和平臺化走的。
基因研究方向,用于延緩衰老和用慢病思維管理癌癥的研究團隊非常多,其中數據算法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23andMe的火爆,用戶對個人特征數據開始有更高的知情欲望,一套30倍完整基因測序的價格也便宜到2~3萬之間。但和數據服務一樣,針對檢測結果,醫療結構并沒有辦法給出特別專業有成效的解決方案,健康用戶對于并不嚴重的基因潛在問題也不夠重視,導致后續服務無力。相反在疾病篩查和重大疾病預測中,用戶注意力較集中。
總的來說,2014年激發了在線問診、醫藥買賣、個人基因服務、數據計算+個性化診療、醫生垂直社交、慢病管理、銀發產業、醫學美容,以及四大巨頭進入布局支付、問診、保險和地產。
回看2014、展望2015,創業者們怎么說?
1. 醫庫軟件創始人 Dr2
資本高速進入市場,僅一年就有超過80起的投資事件,隨著BAT的滲透,行業領先企業的融資額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移動醫療行業格局逐漸清晰,各個細分入口的商業模式也已開始完善。現在行業已經進入了戰國時代,移動醫療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企業也已經逐漸形成,第一梯隊都在努力擴張地盤,而第二梯隊也在集體追趕!
明年趨勢:
移動醫療行業將在2015年續寫傳奇,持續快速發展,但投資速度會放緩,因為不少企業已經完成了大體量融資,未來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商戰!各個細分子行業都會出現“多分天下”的局面,但是大批小團隊和小項目會因為難以融資或融資不足而消失,所以那些能在未來存活下來的企業,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2. 春雨醫生聯合創始人 畢磊
BAT巨資進入移動醫療領域,最大的價值在于提前帶動這個行業嗨了起來,各投資機構都嗅到了除IPO外另一條資本退出的光明大道。移動互聯網不同于PC,“孤島”效應造成BAT最拿手的“倒流”無法實現,跨行業的學習成本也使得巨頭們的時間優勢不復存在,“買”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當BAT帶來的價值只是錢的時候,就很難將其稱之為一個擋路的巨人。當整個醫療投資行業都躁動起來的時候,錢也不是一個問題了。
保險公司對于移動醫療的認知從合作已經升級為入場,HMO、PBM,這些基于保險的生意第一次列上了國內商業模式的清單。醫療商業險的不斷放開、可穿戴設備的數據搜集、個性化EHR的服務建立,正在開創性的讓保險銷售從團險為主走向個性化定制。
39健康網被收購并由此帶來的市值飆升,像一顆炸彈扔進了波瀾不驚的二級市場,券商、基金、上市公司突然認識到,看似遠在天邊的移動健康,掙錢也是可以近在眼前。一時間,跟健康有關聯沒關聯的公司都開始巨資組建自己的移動健康規劃,各有各的資源,各有各的門路,市場一片追漲。
5月28日,《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一出,醫藥銷售行業立即陷入冰火兩重天,一個年銷售額萬億級的市場有可能面臨顛覆式的改變,醫藥電商更是一下成了香餑餑,估值翻倍上升。市場的沖動,更多體現出大家對傳統醫藥層層加價的銷售模式深惡痛絕,希望醫生回歸治病救人,而不是賣藥提成。
各種過千萬甚至過億美元的融資案例層出不窮,甚至很多成立多年十多年的公司,也借助此輪春風轉換了估值體系,重獲新生。醫療行業從不缺講故事的素材,隨便一個垂直領域算起來都是過百億過千億的市場預期。現在有錢了,大家可以任性的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再造醫療或有可能。
明年趨勢:
移動健康一定會“火”,但這個火不是指行業改變,而是市場推廣。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服務公司、制藥企業、設備廠商從院內走到院外,面向公眾推廣產品、服務。用戶品牌認知的爭奪會愈發激烈。
傳統醫藥電商大都意識到,依靠BAT倒流不是長遠之計,更何況這幾家已經入場。更多的企業會選擇做自己的移動APP產品,圈自己的用戶,哪怕再高的成本。所以同類型的產品會層出不窮。
處方藥網售是兵家必爭之地,誰能拿到處方單、誰能對接醫保、誰能建立藥品公眾品牌、誰能管理患者用藥、誰能圈住更多的患者,誰就能率先切下一塊蛋糕。
3. 微糖創始人 馮燕飛
醫療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計劃經濟的流毒逐漸褪去,良性市場機制的逐漸建立,是未來十年的主題。但在醫療行業的細分中,服務市場會比藥物器械等傳統產品市場的發展速度更快。2014年是資本市場開始對移動醫療有感覺的一年。稍微靠譜兒的創業者,在這個熱潮下都會拿到一些錢。一群船啟航出海,船只大小,裝的油多少不同,但都勇敢的出海了,很熱鬧。
醫療行業的政策松綁也是鼓勵大家出海的東風。藥改的力度比醫改要大。處方藥電商,在2014年上半年大多數人聽到還會非常遲疑,不到半年之后就已經是板上釘釘。但醫是藥的入口,如果醫不放開,藥也跑不起來。
明年趨勢:
移動醫療的平臺型公司會繼續擴地盤,希望有更多醫生,希望占據更多醫院。但如果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師執業法沒有實質上的突破,醫生還是被公立醫院牢牢鎖住,這些平臺都會遇到發展瓶頸。瓶頸的嚴重程度和醫生所在領域有關。但針對糖尿病管理領域,我們比較樂觀。一定會有更多的用戶更多的醫生擁抱移動互聯網,趨勢不可逆轉。
4. 易問醫創始人 王臻
投資角度:既懂得互聯網又懂得醫療的投資人太少, 或者還沒有出現; 市場競爭:和去年比較, 更熱但還在摸石頭過河階段,合理的商業模式呼之欲出, 但還需要等待。
明年趨勢:
移動醫療行業2015年值得期待! 會淘汰一部分初創企業, 但也會大浪淘沙地出現一些優秀的初創企業! 個人認為移動醫療的成功企業或創業者不僅需要知曉互聯網的打法, 更要對醫療行業產業鏈有深刻的了解! 醫療行業還是比較復雜的, 至少需要對醫生、患者、支付方以及法律法規這4個方面都有所知曉, 才能很好地設計出可行的商業模式, 才能繞過死亡地帶, 才能有可能安全創業著陸。
5. 新氧創始人 金星
2014年資本市場對醫美O2O領域是比較關注的,畢竟“離錢近、藍海、增速快、體量大、消費者痛點明顯”這些特征在VC的眼里足夠sexy。但今年這個領域的投融資事件不算多,公開的大約5、6筆,主要是優質的標的還不多,另外這個領域比較“獨特”,很多VC一時半會還看不清,所以先觀望著。
市場的競爭格局還算不上激烈,雖然這個市場看起來到處都是機會,又是百度大金主,讓很多創業團隊誤以為進來就能大把撈錢,但真正一頭扎下去之后,發現水還是挺深的:
如何獲得被混亂的市場環境搞得疑心重重草木皆兵的消費者的信任?
如何在層層政策限制之下低成本的快速獲取用戶?
如何在琳瑯滿目真假難辨的醫院醫生中篩選出優質醫療資源?
如何讓擔心隱私自我保護心理極強的消費者貢獻出優質UGC?
如何跟不可一世的公立三甲醫院及財大氣粗的莆系民營醫院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
……
這么多道坎兒,對于一個新團隊來說,且試錯呢。
所以我看到在2014年,一些新老player都在忙著迭代產品,都希望自己能率先找到破解行業難題的解藥。
商業化方面新氧算走得比較快的,率先完成社區+電商的閉環,電商增長速度讓我們也頗為滿意,其他大部分同行還沒開始商業化或者是剛開始嘗試。
明年趨勢:
2015年我認為會有更多創業團隊和資本流入這個醫美O2O這一領域,雖然難度系數很高,但畢竟金錢的誘惑小伙伴們還是很難抵擋的。跟其他苦逼O2O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賺到錢相比,醫美O2O賺錢簡直分分鐘的事兒。
雖然一些創業團隊可能面臨著水土不服迅速夭折的命運,但大量人才和資金的注入對于這個行業來說絕對是好事,加速市場成熟,為最后勝出的企業提供養份。
商業模式也會逐漸清晰起來,領先的企業可能會拿到C輪、D輪融資,并逐漸建立領先優勢,其他競品可能會采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就像房產、汽車、數碼等垂直消費領域一樣,這個行業生態將更加豐富,產業鏈更加完整。
BAT也有可能在適當時機出生,特別是百度,據說醫美已經是百度廣告收入最大的行業了。
“心臟復查結果非常好。已經七年了,這簡直是個奇跡!”不久前,一位烏茲別克斯坦母親手捧鮮花,激動地對遠道而來的中國醫療團隊專家說。2018年,這位母親被確診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當時她已懷孕29周,病......
河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河南省規范整合康復、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2025年新增、取消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意見的公告。關于公開征求《河南省規范整合康復、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202......
《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規范整合產科、中醫等4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政策解讀。近日,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會同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航空港區組織人事部,各省管公立醫療機構: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進建立以服務產出為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根據國家醫保局《關于印發〈中醫類(灸法、......
德塔斯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DatascopeCorp.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等產品主動召回邁柯唯(上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報告,由于未提供銷售地語言版本說明書的原因,生產商德塔斯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Datas......
邁柯唯心血管醫療有限責任公司MAQUETCardiovascularLLC對內窺鏡血管采集系統主動召回邁柯唯(上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報告,由于產品加熱絲彎曲或脫落、采集工具咬合口硅膠剝落和脫落、電源組......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英納瑞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外周靜脈取栓支架系統創新產品注冊申請。該產品由ClotTriever取栓鞘管和ClotTriever取栓支架組成,取栓鞘管組件包括鞘管、擴張器、預擴......
AI醫療領域作為前沿科技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的關鍵賽道,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加速AI醫療創新技術落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3月7日,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海淀區金融辦主辦,中關村科學城公司、中關......
今日,A股及港股市場有所調整,但AI醫療概念股卻逆市大漲。港股市場上,方舟健客股價一度飆升超過70%。該公司已被正式納入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名單。此外,方舟健客疊加AI醫療概念,其此前宣布,已成功接入......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9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實施“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雷海潮發言說:有關慢性病防控和體重管理,要注重防治結合,提供個性化服務。腰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