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動員全國的科研力量,資源共享,把嫦娥一號獲取的科學探測數據毫無遺漏地分發給全國科學家研究與應用,進而實現繞月探測工程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科學產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歐陽自遠,不止一次對《科學時報》記者說這句話。在7月8日舉行的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上,歐陽自遠再次發出這樣的呼吁。
“嫦娥一號衛星已經圓滿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工程目標。目前,嫦娥一號衛星正按照計劃正常運行之中;截至今年6月30日,共累計獲取有效載荷原始科學探測數據1100GB。現在,我們需要動員全國科研力量,對這些科學探測數據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歐陽自遠說。
國防科工委(現國防科技工業局)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也指出:“科學和應用研究工作是繞月探測工程的收關之作,也是工程的畫龍點睛之筆,現在呼吁全國科學家為繞月探測工程‘點睛’恰逢其時。”
嫦娥進入開花結果階段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長征三號甲火箭的升空,嫦娥一號衛星開始了月球探測征程。根據軌道設計和衛星有效載荷工作模式,衛星飛行階段可以劃分為發射段、地球調相軌道段、奔月軌道段、環月入軌段、第一個正飛工作段、第一個側飛工作段、第二個正飛工作段、第二個側飛工作段、第三個正飛工作段,直至衛星壽命終結處理。
“目前,嫦娥一號衛星正處在第二個側飛段。”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繞月探測工程地面部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李春來介紹,迄今為止,繞月探測工程地面應用系統計劃調度周密、運行穩定正常,有效載荷在軌管理嚴密正確,數據接收完整無誤,數據處理與管理規范有序,科學研究進展順利,VLBI觀測工作有序正常,圓滿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如果要給嫦娥工程打分,可以打105分。”欒恩杰對嫦娥工程的運行情況給予高度評價。他舉例說,原先設定的三次變軌調整最后只調整了一次;有效載荷CCD立體相機也超額完成任務,今年5月12日,CCD立體相機完成了月球南北緯70度范圍內的圖像數據覆蓋,7月1日成功獲得緯度70度至90度的南極區和北極區全部的月球圖像數據。據悉,全月面圖像的制作工作也將很快完成。
李春來則介紹,截至今年7月6日,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了星上數傳信道所有下行數據的接收任務,數據接收完整無誤,地面傳輸與處理及時正確。地面應用系統對接收的科學探測數據進行了大量的處理工作,完成了相關數據產品的處理與制作工作,特別是對CCD立體相機獲取的全部數據進行了系統處理,生成了包括0、1、2級數據在內的3TB數據產品,并制作了相關圖像。
“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利用這些數據開展科學和應用研究。”李春來說。
用自己的科學家 出自己的成果
2005年,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成員來自全國84個單位的123名專家,包括55所高等院校的75名專家和29個研究院所的48位專家。
“他們都是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在相關研究領域方面的大專家,是我國當代科技界的杰出精英。”歐陽自遠介紹,其中兩院院士15名,教授與研究員100名,高級工程師7名。
而組織以“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為主體的科學家隊伍(包括港澳臺地區),目的就是要讓全國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共同開展月球科學探測數據的應用與研究,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月球探測數據,高質量地完成繞月探測工程的科學目標,作出與國家標志性工程相適應的一流研究成果。而這一說法,明確寫在了《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管理暫行辦法》中。
2007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正式發布,溫家寶總理在發布會上提出:“要充分調動全國各方面的科研資源,利用我國首次獲得的第一手月球科學探測數據,研究出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
“繞月探測的全部科學數據屬于國家,不允許任何單位壟斷,更不允許任何個人私有,必須創建一個公開、公平的提供科學探測數據的渠道,供全國各高等院校、各研究院所的專家開展科學研究。”歐陽自遠說,希望通過全國科學家的努力,發掘和開拓科學探測數據的應用領域;通過他們的智慧和創造,作出代表國家水平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認為,嫦娥一號科學探測數據的獲取,無疑為詮釋月球科學疑團、完善月球科學理論、深化月球科學認識等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
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孫來燕認為,應該利用我們獲取的第一手月球資料,瞄準深空探測目標,使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繞月探測工程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科學家的手中。”欒恩杰提出了一點小小的希望,“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利用中國的數據、讓中國的科學家進行研究,爭取拿出中國的成果,以后我們也可以建議教育部,所有關于月球科普性和一般介紹性的東西都能利用中國的圖像,包括教科書也要用中國的圖像。”
“目前,提供給全國科學家研究的二級、三級數據文件已在逐步生成。”欒恩杰介紹。
“起跑”已經開始
會議間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科院探月總體部辦公室主任、嫦娥工程地面部應用系統副總指揮鄒永廖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小插曲: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宋健一直關注著月球探測工程的進展,并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得知要召開此次會議后,提出了參加這次會議的要求,希望了解科學探測數據獲取和后續應用研究的情況。
聽完大會報告和匯報后,宋健的發言只有一句話:“1萬億BT的數據,可能真的藏有不少秘密,這需要很多人花時間去深入研究。”
事實上,嫦娥一號的科學和應用研究工作已經受到很多專家的關注,不少單位已經開始搭建自己的研究平臺。據悉,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月球探測興趣小組,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了月球探測科學應用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正在籌建月球和行星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教育部都成立了月球研究中心。
為將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的相關工作納入正軌,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正式發布了《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工作條例》和《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發布管理辦法》。
對于繞月探測科學探測數據應用與研究工作,歐陽自遠早已有了自己的設想,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月球探測數據處理技術研究,主要包括月球立體攝影數據處理和可視化技術研究、月球物質成分探測數據的反演和解譯技術研究、月球物質微波穿透特性和輻射特性研究、空間環境探測數據的分析和可視化技術研究;二是月球主要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包括月球三維影像與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月球構造樣式與演化動力學、月球表面物質類型和資源分布特征研究、月壤特征及厚度分布和氦-3資源的評估、太陽活動對月表環境的影響,及月球形成與演化的概念性模型及其與類地行星的比較研究。
歐陽自遠還列舉了一些月球探測數據處理與應用研究課題,如月球形成與演化的綜合研究、月表形貌與月球構造研究、月球表面元素和物質成分分布研究、月表物質微波傳輸特性與月壤厚度反演、太陽活動與近月空間環境變化研究等。
會上,專家也大膽提出了關于繞月探測科學探測數據應用與研究工作的看法,如在月球探測數據處理技術方面,專家們提出,數據的處理和評價應包括科學反演、可靠性、完備性等各方面,應提供更符合現實的處理模型、建立相關的數據庫,提供一些生動而科學的科學數據可視化畫面;在科學數據的可視化方面,能否提供一個類似于Google Earth和Google Moon的平臺,供更多人使用和了解……
在月球主要基礎科學問題研究方面,專家們提出,確立月表構造帶識別方法;開展月表的溫度信息與地球大氣相關性研究;研究行星際的日冕物質的拋射……
“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開闊了我們的思路。現在真正是繞月探測工程‘開花結果’的時候了。只有深入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才能為月球探測二、三期工程打下更好的基礎。”歐陽自遠說。(張巧玲)
由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9月28日通過驗收。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任務至此才算圓滿完成,該衛星獲取的數據足夠讓科學家研究10......
11月11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期“院士大講堂”在中關村園區舉行,空間探測及微波遙感專家姜景山院士做了題為“空間探測縱橫——進入、認識、利用太空”的報告。姜景山是著名的微波遙感及航天應用工程科學專......
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截至今天下午17:10,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除CCD立體相機以外的6種有效載荷已全部開機,在軌測試完成后將陸續開展科學探測。而CCD立體相機預計于10月下旬擇日開機。......
9月18日晚,“復興論壇”之歐陽自遠院士報告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水上報告廳開講。歐陽自遠院士從人文角度為師生們解讀了中國月球探測的不凡歷程和挑戰。揭秘阿波羅號登月中國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輝夜姬”,......
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今年8月2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了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將月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昇和張鈺哲,實現......
“嫦娥一號”數據繪制的三維景觀圖。 “嫦娥一號”攜帶的CCD立體相機繞月探測工程月球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授權,于7月16日向外界公布了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的科學......
質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和月球標準基礎地圖、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數字高程模型、獨特的近月空間高能粒子和太陽風離子數據……從2007年順利升空至今,“嫦娥一號”一直是一顆舉世矚目的耀眼“明星”,而隨著......
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承擔研制,曾為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做出突出貢獻的嫦娥一號衛星干涉成像光譜儀和CCD立體相機,于5月25日在西安通過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組織的成果鑒定。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
CLTM-S01嫦娥結果有效點數:3214489(2個月)《中國科學》雜志/供圖CLTM2美國克萊門汀結果有效點數:72300(2個月)《中國科學》雜志/供圖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瑪峰......
“嫦娥一號”拍攝的全球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圖將公布 在漆黑一片的太空深處,“嫦娥一號”正在圍繞月球按預定軌道繞月運行,與她做伴的是100公里外的日本發射的月球衛星“KAGUYA”(月亮女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