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臨沂大學張興林團隊成功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等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國,防控形勢嚴峻。1月30日,喜訊傳來!臨沂大學張興林教授帶領“微生物與宿主健康研究團隊”齊心協力進行技術攻堅,聯合中拓生物有限公司,以國家疾控中心公布的2019-nCoV基因組序列為基礎,成功研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系列產品”。
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多重熒光PCR法)、2019新型冠狀病毒(N基因)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2019新型冠狀病毒(ORF1ab基因)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三種試劑盒均已成功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濟南醫療器械質量管理監督檢驗中心的注冊檢驗,產品將用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鑒別診斷,為疾病防控貢獻力量。
張興林系臨沂大學農林科學學院教授,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及牛津大學Rubicon學者,主要從事微生物學研究,2018年組建了”微生物與宿主健康研究團隊”,并啟動了系列研究工作,目前聯合承擔了科技部《突發急性和烈性傳染病臨床救治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專項、山東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及系列委托項目的研究工作。
記者11日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海洋生命學院汪岷教授團隊基于序列比對和圖論方法,開發了病毒分類新工具ViralTaxonomicAssignmentPipeline(VITAP)。該成果近日在國際知......
“驚蟄”節氣過后,植物蘇醒,展現出勃勃生機,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也開始“興風作浪”。當植物得了病毒病,生長受阻,病毒是如何在植物體內“作惡”的?這一機制一直未被揭露。3月5日,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老年肺炎具有起病隱匿、進展迅速、合并癥多、預后差、發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點,需要引起臨床醫師的重點關注,制定更為精細的診治策略,最大程度地實施個體化治療。”近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呼吸與危重癥......
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聯合團隊與廣州實驗室研究員周鵬團隊合作,研究實現了跨病毒類型和跨毒株的通用預測,涵蓋新冠、流感、寨卡和艾滋病病毒,展現了AI助力自然科學研究范式革新的巨大潛力。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
在與太陽無休止的斗爭中,人類皮膚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微觀盟友。暴露在紫外線下會破壞細胞中的DNA,增加一個人患皮膚癌的可能性。但是,根據近日發表于《癌細胞》的一項對小鼠和人類的研究,正常人類皮膚上常見......
對AI設計的蛋白質“納米籠”進行低溫電子顯微鏡分析。圖片來源:韓國浦項科技大學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設計出一種“納米籠”,成功模擬出病毒的復雜結構。其可遞送治療基因,進而成......
你或許從未聽說過Betacoronaviruspandemicum這個名字,但你很有可能在過去5年內的某個時刻感染過它。它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其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SARS-CoV-2,即“嚴......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創新的工具——由單一DNA分子折疊成的四指微型“手”。其被命名為NanoGripper。這個納米級別的......
【大會背景·研精覃思】第十屆BPIWEEK2025生物醫藥創新周將于2025年2月19-20日在上海盛大舉辦!大會由商圖信息舉辦,核心議題涵蓋從藥物研發、新靶點的發現、臨床、工藝與質量分析、商業化出海......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