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5-06-24 17:37 原文鏈接: 科技部公布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科技部網站發布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初評共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4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含3個創新團隊),另有1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和4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公開發布的文件顯示,與分析測試相關的農產品黃曲霉毒素靶向抗體創制與高靈敏檢測技術、基于高性能生物識別材料的動物性產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檢測技術、國境轉基因產品精準快速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基于稀土納米上轉發光技術的即時檢測系統創建及多領域應用 、以及大氣細顆粒物在線監測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項目通過初評。以下為這幾個項目的詳細信息:

    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評審組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推薦單位 初評建議等級 
    農林養殖組 農產品黃曲霉毒素
    靶向抗體創制
    與高靈敏檢測技術 
    李培武(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張  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丁小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張  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姜  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喻  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 二等獎
    農林養殖組 基于高性能生物
    識別材料的動物性
    產品中小分子化合物
    快速檢測技術 
    沈建忠(中國農業大學),
    江海洋(中國農業大學),
    吳小平(北京維德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王戰輝(中國農業大學),
    溫  凱(中國農業大學),
    丁雙陽(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學會 二等獎
    農林養殖組 國境轉基因產品
    精準快速檢測
    關鍵技術及應用 
    陳洪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黃  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曹際娟(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俞曉平(中國計量學院),
    林祥梅(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高宏偉(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二等獎
    醫藥衛生組 基于稀土納米上轉發光技術的即時檢測系統創建及多領域應用 楊瑞馥(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周  蕾(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黃惠杰(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黃立華(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鄭  巖(上海科炎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林長青(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中華醫學會 二等獎
    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評審組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推薦單位 初評建議等級
    環境保護組 大氣細顆粒物在線監測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劉建國,劉文清,桂華僑,陸  釩,錢  江,陳  軍,程  寅,潘煥雙,趙南京,張  帥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藍盾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二等獎

      關于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的詳細信息請查看附件。

      附件1: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
    1數學組資產定價理論中的非線性期望方法陳增敬(山東大學)郭柏靈,陳木法,彭實戈二等獎
    2數學組有限元高精度理論黃云清(湘潭大學),
    陳傳淼(湖南師范大學),
    林  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數學會二等獎
    3數學組自正則化極限理論和斯坦因方法邵啟滿(香港科技大學),
    荊炳義(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特別行政區二等獎
    4物理與天文學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宇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陸朝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增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院一等獎
    5物理與天文學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
    對高溫超導機理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
    周興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劉國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趙  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陳創天(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許祖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6物理與天文學組鐵基超導體電子結構的光電子能譜研究封東來(復旦大學),
    張  焱(復旦大學),
    謝斌平(復旦大學),
    陳  飛(復旦大學),
    楊樂仙(復旦大學)
    上海市二等獎
    7物理與天文學組高壓下典型單質和二元化合物
    的結構與物性
    馬琰銘(吉林大學),
    王  暉(吉林大學),
    王彥超(吉林大學),
    李  全(吉林大學),
    崔  田(吉林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8化學組活體層次定量獲取化學信號的
    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
    毛蘭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于  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美寧(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嚴乙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林雨青(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北京市二等獎
    9化學組石墨烯的電分析化學和
    生物分析化學研究
    李景虹(清華大學),
    王  穎(清華大學),
    劉  洋(清華大學),
    陳  達(清華大學),
    唐龍華(清華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0化學組分子尺度分離無機膜材料設計合成
    及其分離與催化性能研究
    楊維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李硯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海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熊國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林勵吾(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遼寧省二等獎
    11化學組新型富勒烯的合成謝素原(廈門大學),
    譚元植(廈門大學),
    鄭蘭蓀(廈門大學),
    呂  鑫(廈門大學),
    黃榮彬(廈門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2化學組生物分子識別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逯樂慧(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徐國寶(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汪爾康(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王振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13化學組基于若干先進材料的分析新方法嚴秀平(南開大學),
    王荷芳(南開大學),
    古志遠(南開大學),
    吳  鵬(南開大學),
    常  娜(南開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4化學組生物分子的特異識別及
    功能調控機制研究
    曲曉剛(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任勁松(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李  奚(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吉林省二等獎
    15地球科學組大陸碰撞成礦理論的創建及應用陳衍景(北京大學)翟裕生,孫  樞,翟明國二等獎
    16地球科學組青藏高原生長的深部過程、
    巖石圈結構與地表隆升
    王成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魏文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朱弟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莫宣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金  勝(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國土資源部二等獎
    17地球科學組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儲庫
    及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焦念志(廈門大學),
    張  瑤(廈門大學),
    駱庭偉(廈門大學),
    張  銳(廈門大學),
    鄭  強(廈門大學)
    廈門市二等獎
    18地球科學組華南寒武紀磷酸鹽
    (含奧斯坦型)化石研究
    張喜光(云南大學)云南省二等獎
    19地球科學組典型內分泌干擾物質的
    環境行為與生態毒理效應
    胡建英(北京大學),
    萬  祎(北京大學),
    張照斌(北京大學),
    常  紅(北京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20地球科學組電離層變化性的驅動過程萬衛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劉立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寧百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趙必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  鋒(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21生物學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號轉導機制舒紅兵(武漢大學),
    鐘  波(武漢大學),
    王延軼(武漢大學),
    李  穎(武漢大學),
    雷曹琦(武漢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22生物學組東亞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組
    的連鎖不平衡研究
    金  力(復旦大學),
    徐書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黃  薇(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
    何云剛(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市二等獎
    23生物學組家蠶基因組的功能研究夏慶友(西南大學),
    周澤揚(西南大學),
    魯  成(西南大學),
    王  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向仲懷(西南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24基礎醫學組髓系白血病發病機制和
    新型靶向治療研究
    陳賽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陳  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王月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胡  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沈  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一等獎
    25基礎醫學組惡性腫瘤轉移的調控機制及
    靶向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
    宋爾衛(中山大學),
    王  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姚和瑞(中山大學),
    姚雪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蘇逢錫(中山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26基礎醫學組磁共振影像學分析新方法及
    其對重大精神疾病機制的研究
    龔啟勇(四川大學),
    賀  永(北京師范大學),
    孫學禮(四川大學),
    呂  粟(四川大學),
    黃曉琦(四川大學)
    四川省二等獎
    27信息科學組受限控制系統的參數化
    設計理論與應用
    段廣仁(哈爾濱工業大學),
    林  參(香港大學),
    劉國平(哈爾濱工業大學),
    周  彬(哈爾濱工業大學),
    吳愛國(哈爾濱工業大學)
    孫家棟二等獎
    28信息科學組可視媒體幾何計算的理論與方法胡事民(清華大學),
    黃繼武(中山大學),
    艾海舟(清華大學),
    徐  昆(清華大學),
    陳  韜(清華大學)
    工業和信息化部二等獎
    29信息科學組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吳  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厚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汪  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劉  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洪日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30信息科學組復雜耦合動態系統控制與應用段志生(北京大學),
    黃  琳(北京大學),
    李忠奎(北京大學),
    王金枝(北京大學),
    楊  瑩(北京大學)
    中國科協二等獎
    31信息科學組用于功能集成的微型化
    光子器件基礎研究
    李寶軍(中山大學),
    邢曉波(中山大學),
    張  垚(中山大學),
    趙新宏(中山大學),
    余華清(中山大學)
    廣東省二等獎
    32信息科學組不確定性系統的辨識與控制張紀峰(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劉允剛(山東大學),
    趙延龍(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劉淑君(東南大學),
    馬翠芹(曲阜師范大學)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33信息科學組復雜網絡演化動力學分析與控制汪小帆(上海交通大學),
    李  翔(復旦大學),
    蘇厚勝(華中科技大學),
    榮智海(上海交通大學),
    盧文聯(復旦大學)
    上海市二等獎
    34信息科學組視覺模式的局部建模及
    非線性特征獲取理論與方法研究
    陳熙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山世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高  文(北京大學),
    王瑞平(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柴秀娟(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35材料科學組弛豫鐵電體的微疇-宏疇理論體系
    及其相關材料的高性能化
    姚  熹(西安交通大學),
    徐  卓(西安交通大學),
    魏曉勇(西安交通大學),
    李振榮(西安交通大學),
    李  飛(西安交通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36材料科學組聲子晶體等人工帶隙材料的設計、
    制備和若干新效應的研究
    陳延峰(南京大學),
    盧明輝(南京大學),
    張善濤(南京大學),
    馮  亮(南京大學),
    閔乃本(南京大學)
    江蘇省二等獎
    37材料科學組工程材料表面的潤濕及其調控周  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郭志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道愛(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招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劉維民(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甘肅省二等獎
    38材料科學組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
    調控與功能化研究
    劉益春(東北師范大學),
    申德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徐海陽(東北師范大學),
    邵長路(東北師范大學),
    陳世建(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省二等獎
    39材料科學組實現高效率有機太陽電池的
    新型聚合物材料及器件結構
    曹  鏞(華南理工大學),
    吳宏濱(華南理工大學),
    黃  飛(華南理工大學),
    陳軍武(華南理工大學),
    何志才(華南理工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40材料科學組航天用非連續增強金屬基
    復合材料制備科學基礎研究
    張  荻(上海交通大學),
    范同祥(上海交通大學),
    呂維潔(上海交通大學),
    張小農(上海交通大學),
    張國定(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市二等獎
    41工程技術科學組內燃機低碳燃料的互補燃燒
    調控理論及方法
    黃佐華(西安交通大學),
    王金華(西安交通大學),
    胡二江(西安交通大學),
    湯成龍(西安交通大學),
    張英佳(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省二等獎
    42工程技術科學組流域水沙條件對水質的影響
    過程及機理
    夏星輝(北京師范大學),
    楊志峰(北京師范大學),
    沈珍瑤(北京師范大學),
    郭學軍(北京師范大學),
    陳靜生(北京大學)
    北京市二等獎
    43工程技術科學組混凝土結構裂縫擴展過程
    雙K斷裂理論及控裂性能
    提升基礎研究
    徐世烺(浙江大學),
    梁堅凝(香港科技大學),
    李慶華(大連理工大學),
    呂朝鋒(浙江大學),
    李庚英(汕頭大學)
    浙江省二等獎
    44工程技術科學組復雜結構系統的高性能整體式
    構型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張衛紅(西北工業大學),
    朱繼宏(西北工業大學),
    高  彤(西北工業大學),
    王  棟(西北工業大學),
    許英杰(西北工業大學)
    陜西省二等獎
    45力學組生物組織熱-力-電耦合行為機理盧天健(西安交通大學),
    徐  峰(西安交通大學),
    胡更開(北京理工大學),
    林  敏(西安交通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46力學組智能聚合物復合材料的
    主動變形機理與力學行為
    冷勁松(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彥菊(哈爾濱工業大學),
    呂海寶(哈爾濱工業大學),
    杜善義(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立武(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省二等獎

      附件2: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
    1農林養殖組農產品黃曲霉毒素靶向抗體創制與高靈敏檢測技術李培武(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張  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丁小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張  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姜  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喻  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二等獎
    2農林養殖組農用抗生素高效發現新技術及系列新產品產業化向文勝(東北農業大學),
    王相晶(東北農業大學),
    王繼棟(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正杰(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白  驊(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  繼(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省二等獎
    3農林養殖組安全高效豬支原體肺炎活疫苗的創制及應用邵國青(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金洪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劉茂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馮志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熊祺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何正禮(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等獎
    4農林養殖組花生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胡志超(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彭寶良(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胡良龍(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謝煥雄(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吳  峰(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查建兵(江蘇宇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
    農業部二等獎
    5農林養殖組基于高性能生物識別材料的動物性產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檢測技術沈建忠(中國農業大學),
    江海洋(中國農業大學),
    吳小平(北京維德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王戰輝(中國農業大學),
    溫  凱(中國農業大學),
    丁雙陽(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學會二等獎
    6農林養殖組國境轉基因產品精準快速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陳洪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黃  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曹際娟(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俞曉平(中國計量學院),
    林祥梅(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高宏偉(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二等獎
    7醫藥衛生組基于稀土納米上轉發光技術的即時檢測系統創建及多領域應用楊瑞馥(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周  蕾(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黃惠杰(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黃立華(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鄭  巖(上海科炎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林長青(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中華醫學會二等獎
    8醫藥衛生組定向轉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劑創制及其應用關鍵技術魏東芝(華東理工大學),
    林金萍(華東理工大學),
    王學東(華東理工大學),
    張貴民(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楊雪鵬(鄭州輕工業學院),
    蘇瑞強(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二等獎
    9國土資源組年產千萬噸級礦井大型提升容器及安全運行保障關鍵技術朱真才(中國礦業大學),
    王繼生(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胡長華(徐州煤礦安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周公博(中國礦業大學),
    曹國華(中國礦業大學),
    夏士雄(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二等獎
    10國土資源組山地復雜構造精確地震成像與氣層識別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李亞林(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何光明(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巫芙蓉(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鄒  文(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劉  鴻(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楊  曉(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二等獎
    11國土資源組偏振遙感物理機理、關鍵方法與技術應用晏  磊(北京大學),
    吳太夏(東北師范大學),
    楊建義(浙江大學),
    褚金奎(大連理工大學),
    李俊生(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趙云生(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市二等獎
    12國土資源組道路路面動態檢測關鍵技術及裝備李清泉(武漢大學),
    張德津(深圳大學),
    毛慶洲(武漢大學),
    曹  民(武漢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李必軍(武漢大學),
    鄒  勤(武漢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3環境與水利組燃煤煙氣選擇性催化脫硝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李俊華(清華大學),
    郝吉明(清華大學),
    劉漢強(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汪德志(江蘇龍源催化劑有限公司),
    黃  銳(重慶遠達催化劑制造有限公司),
    王蘭武(四川華鐵釩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保護部二等獎
    14環境與水利組基于納米復合材料的重金屬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回用新技術潘丙才(南京大學),
    張煒銘(南京大學),
    張全興(南京大學),
    馬宏瑞(陜西科技大學),
    呂  路(南京大學),
    吳  軍(南京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5輕工紡織組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頭控制技術及關鍵酶制劑創制石  碧(四川大學),
    彭必雨(四川大學),
    黃遵錫(云南師范大學),
    嚴建林(四川達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亞楠(四川大學),
    許  波(云南師范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16輕工紡織組酮酸發酵法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陳  堅(江南大學),
    周景文(江南大學),
    劉立明(江南大學),
    劉  龍(江南大學),
    堵國成(江南大學),
    李江華(江南大學)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二等獎
    17輕工紡織組速生闊葉材制漿造紙過程酶催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陳嘉川(齊魯工業大學),
    楊桂花(齊魯工業大學),
    吉興香(齊魯工業大學),
    陳洪國(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喬  軍(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孔凡功(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省二等獎
    18輕工紡織組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高端應用應漢杰(南京工業大學),
    張  磊(南京同凱兆業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陳  勇(南京工業大學),
    歐陽平凱(南京工業大學),
    陳曉春(南京工業大學),
    黃小權(南京同凱兆業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二等獎
    19化工組含高濃度分散相的攪拌反應器數值放大與混合強化的新技術楊  超(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毛在砂(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王志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煉化分公司),
    雍玉梅(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程景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馮  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二等獎
    20化工組節油輪胎用高性能橡膠納米復合材料的設計及制備關鍵技術張立群(北京化工大學),
    田  明(北京化工大學),
    吳友平(北京化工大學),
    王  鋒(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盧詠來(北京化工大學),
    馮耀嶺(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二等獎
    21化工組堿木質素的改性及工業廢液的資源化高效利用邱學青(華南理工大學),
    樓宏銘(華南理工大學),
    楊東杰(華南理工大學),
    龐煜霞(華南理工大學),
    周明松(華南理工大學),
    孔  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二等獎
    22化工組乙烯三聚制1-己烯新型催化體系及成套工藝技術梁愛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栗同林(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李達剛(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華  煒(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楊清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李軍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二等獎
    23非金屬材料組特種液晶材料及調光膜制備技術楊  槐(北京大學),
    曹  暉(北京科技大學),
    楊  洲(北京科技大學),
    李立東(北京科技大學),
    張蘭英(北京大學),
    王  冬(北京科技大學)
    教育部二等獎

    相關文章

    新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科技獎勵制度是黨和國家為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采取的重要舉措,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制度,對于促進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

    教育部:2020年高校科技獎答辯通知及注意事項

    今日,教育部科技司發布了《關于2020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會議答辯的通知》,有兩大細節必須注意:一、論文撤稿除了正常的答辯要求外,一個細節需要引起注意,即該通知規定【為確保高等......

    中科院:202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的通知

    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的通知院屬各單位、院機關有關部門: 根據院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的安排,現啟動202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院內推薦工作,請做......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下月施行“提名制”評獎仍需發力

    修訂后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日前公布,并于12月1日起施行。新版條例最引人關注的亮點之一是報獎方式由“推薦制”改為“提名制”,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作用,突出獎勵的學術性。2017......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正式啟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正式啟動。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將繼續強化政策引導,重......

    科獎行動“2021年獎勵提升計劃”正式啟動!

    2020年國家科技獎申報與評審工作已經逐步落幕,大部分的省部級科技獎、社會科技獎也進入后期評審階段。針對本年度國家獎評審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報獎團隊的新需求,科技在線啟動“2021年獎勵提升計劃”,為......

    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近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4年,該技術曾獲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在此基礎上,研究組突......

    2019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桿人才”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此外,共有154......

    具備國家獎通用項目提名資格的單位(個人)名錄

    2020年國家獎評審進入尾聲,2021年國家獎即將于11月前后正式啟動。部分報獎單位已經行動起來了。小編根據歷年國家獎的提名情況,梳理具備國家獎(通用項目)提名資格的單位(個人)要求和名錄,以供大家明......

    具備國家獎通用項目提名資格的單位(個人)名錄

    2020年國家獎評審進入尾聲,2021年國家獎即將于11月前后正式啟動。部分報獎單位已經行動起來了。小編根據歷年國家獎的提名情況,梳理具備國家獎(通用項目)提名資格的單位(個人)要求和名錄,以供大家明......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