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中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31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廣州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周克崧等8名院士與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梁宇寧、廣州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李江、廣州市黃埔區科技局局長陳偉權受邀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章程》、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及聯盟分盟牽頭單位等名單。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當選首屆理事長單位、院長韓恩厚擔任聯盟理事長。柯偉院士、周廉院士、干勇院士、周克崧院士擔任顧問委員會主任。薛群基院士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徐惠彬院士、毛新平院士、宮聲凱院士擔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梁宇寧表示,廣東省是一個海洋大省,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強省,還是一個能源大省。高溫、高濕、高鹽、強紫外等苛刻自然環境特別容易引發和加速腐蝕,如何有效控制腐蝕成為了廣東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他希望聯盟加強各成員的交流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把聯盟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我國的腐蝕控制產業規模每年高達2萬億,該聯盟的成立對打通上下游關聯、多鏈融合會起到重要作用;大家均表達了對聯盟未來發展的期許,表示將持續推進和積極參加聯盟工作,發揮各自優勢作用,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共同促進我國腐蝕控制產業發展并進一步提升我國該領域技術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薛群基、周克崧等8位院士認為,成立聯盟非常必要,希望聯盟成員協同發力,積極促進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技術交流,與國內相關組織和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要充分開放、各展所長,實實在在合作,合力攻克國家腐蝕控制技術瓶頸,建設起腐蝕防護領域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通道,推動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成果的快速轉化,同時也期望政府部門對該領域給與更多的重視和支持。
韓恩厚表示,將在國家科技部的指導下,在中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協同發展網的協調下,在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廣州開發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會全力為聯盟的發展做好支持服務。
該聯盟將通過搭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技術創新體系,緊緊圍繞制造業強國,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依托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推動腐蝕控制產業健康發展和產業升級,為建設制造業強國提供材料技術和裝備保障,促進全國腐蝕控制產業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工信部科〔2025〕259號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的決策部署,根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科〔2015〕458號),我部組織對第二、三、五批產......
6月23日,中國科協召開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終選會。會議由中國科協主席、終選學術委員會主任萬鋼主持。23位戰略科學家組成的終選學術委員會從前沿性、引領性、創新性、戰略性四個......
5月26日,陜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聽取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科學技術進步“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根據報告,陜西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編制實施意......
文|李俠胡一人在什么狀況下創造力最好?每個人都有狀態最好的時刻,回到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層面,具有共性的時刻是睡了一個好覺,感覺精力充沛,大腦動力強勁,思如泉涌。此刻應該就是一個人創造力最佳的時刻。這......
2月2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政府、天津濱海新區政府以及科創、產業、交通、生態、文旅5個專題工作組牽頭單位在京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協同發......
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是健全科技管理體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
山西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4年度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擬認定名單的公示。根據《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經形式審查、會議評審和現場考察等程序,現將2024年度山西省產業......
2月28日,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舉行,5000余名業界精英、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出席。本屆大會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以“好用、易用、愿用——以突破性創新加速AI......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量超過3.6萬億元,達到36130億元,比上年增長8.3%,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3.6萬億元的研發投入,展現......
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應用基礎研究被視為突破“卡脖子”技術、連接創新鏈與產業鏈之間的關鍵橋梁。如何讓這座橋梁更好地發揮作用?讓實驗室的突破更快轉化為產業競爭力?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痼疾?兩會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