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在越來越多領域得到應用與發展。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第二屆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國際發展論壇暨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國際會議日前在南京召開,18位海內外院士及30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共同探討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要加快推進我國復合材料產業智能制造發展,努力為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戰略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指出,本次會議提供了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交流平臺,對引領傳統材料復合化創新研發,拓展延伸復合材料學科內涵,加快推動復合材料產學研各界的高效合作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張文韜表示,作為工業發達國家的戰略必爭領域,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已經成為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希望院士、專家和科技工作者以更堅定的信心、更堅毅的意志、更堅實的行動攀登科技高峰,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江蘇省先進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揭牌,落地南京六合。相關單位簽署了科教產教融合共建基地協議。六合區還就校地合作共建南航國際創新港的情況進行介紹和推介。據了解,創新港目前已吸引多個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發展,通過導入智能高效的創新機構、高層次人才、產業化項目等創新資源,推動實現高端人才集聚化、研發載體規模化、產業項目集群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表示,南航將持續深化“開放辦學、開放創新、開放合作、開放共贏”的理念,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不斷完善以南航國際創新港為核心,以校地研究院為牽引,以校企聯合創新機構、聯合實驗室為支撐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生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民主同盟杰出盟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黨組書記、第二屆和第三屆主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
關于公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天津)項目指南第一輪遴選論證專家名單的公告各有關單位:市科技局高度重視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天津)項目指南遴選論證工作,充分依靠科學家并尊重科......
“做科學研究工作務必勤奮、誠信、求真務實。”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22年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生舉行的百歲壽辰紀念活動上,期頤之年的李德生再次囑咐后輩們。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李德生看來,......
(2024年6月25日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修訂通過)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致力于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第二條中......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龐無忌)1983年,中國提出“熱堆-快堆-聚變堆”的核能“三步走”戰略。在這一框架下,40余年來,中國核能領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多位院士專家在日前舉辦的核能“三步走”院......
作為中科院審議通過“改進院士遴選機制、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制度文件后的首次院士增選,2023年院士增選意義重大。中國紀檢監察報發布的《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一文中透露:在候選人公示階段取消......
作為中科院審議通過“改進院士遴選機制、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制度文件后的首次院士增選,2023年院士增選意義重大。中國紀檢監察報發布的《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一文中透露:在候選人公示階段取消......
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科研團隊與中科捷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長沙舉行游離氨基酸檢測技術專利獨占實施許可簽約儀式。雙方將全力推......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如何讓“科技之花”綻放得更絢麗?一份由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文件,首次明確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圖”。這份《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