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進宣布,美國FDA授予其在研first in class單抗bemarituzumab突破性療法認定,與改良FOLFOX6化療方案(亞葉酸鈣、氟尿嘧啶和奧沙利鉑)聯用,一線治療 FGFR2b過表達和HER2陰性轉移性和局部進展性胃和胃食管(GEJ)腺癌。這些患者經FDA批準的伴隨診斷檢測顯示至少有10%的腫瘤細胞過表達FGFR2b。是繼sotorasib之后,安進6個月以來腫瘤領域獲得的第2款突破性療法產品。 每年有超過100萬的新發胃癌確診病例,亞洲地區發病率尤其高。約有80%-85%的晚期胃癌和GEJ癌癥患者為HER2陰性,而這些患者中約有30%存在FGFR2b過表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通路與癌細胞的生長發育有關。FGFR2b是在胃和皮膚等部位上皮細胞中發現的FGFR的一種亞型。
Bemarituzumab是一款靶向FGFR2的同源異構體選擇性單克隆抗體。通過兩種作用機制抑制腫瘤的生長:①可阻斷FGFR2b依賴生長因子FGFs配體(FGF7, FGF10和FGF22)結合以及激活FGFR2b,從而抑制若干下游通路。②通過募集自然殺傷細胞,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直接殺死腫瘤細胞。Bemarituzumab的特點是不會抑制代謝相關的FGF23,因此避免了泛FGFR抑制劑相關的高磷血癥風險。
Bemarituzumab作用機制
Bemarituzumab最初由Five Prime開發,2021年3月,安進收購Five Prime ,將Bemarituzumab收入囊中。2017年12月,再鼎與Five Prime達成協議,獲得了在大中華區開發和商業化bemarituzumab的獨家許可權利。
FDA突破性療法資格的授予是基于對一項名為FIGHT的II期臨床研究數據的審查。FIGHT研究在亞洲、歐盟和美國等15個國家入組了155例新確診的FGFR2b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處癌患者,主要評估bemarituzumab聯合改良FOLFOX6方案(亞葉酸鈣、氟尿嘧啶和奧沙利鉑)相比安慰劑聯合改良mFOLFOX6方案作為一線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差異。
結果顯示,Bemarituzumab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較安慰劑組延長了2.1個月(7.4 vs 9.5個月, HR=0.68, 95% CI: 0.44-1.04,p=0.073),中位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安慰劑組為12.9個月(HR=0.58,95% CI:0.35-0.95,p=0.027),客觀緩解率(ORR)提高了13%(p=0.106)。
Amgen研發部執行副總裁David M. Reese醫學博士表示,FIGHT研究是首個針對FGFR2b過表達癌癥的研究。Bemarituzumab在一線治療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癌患者的關鍵指標中顯示出了臨床意義的改善。Amgen期待進一步研究FGFR2b的作用,并將繼續與監管機構合作,將這種潛在first-in-class療法早日帶給患者。
近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田懋一教授團隊與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尹學珺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被國際期刊《BMC醫學》在線發表。審稿專家指出,盡管當前研究數據尚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但如果延......
PD-L1檢測試劑盒(免疫組織化學法)PD-L1IHC22C3pharmDx獲得歐洲認證,為胃腺癌或GEJ癌患者接受KEYTRUDA?治療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4月2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近日宣......
研究人員發現,胃癌與附近的感覺神經建立電連接,并利用這些惡性回路刺激癌癥的生長和擴散。這是第一次發現神經和大腦外的癌癥之間存在電接觸,這增加了許多其他癌癥通過建立類似聯系而發展的可能性。這項研究公布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近年來胃癌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這與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不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腫瘤科主任鄧艷紅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幽門螺桿菌感染、刺激性飲食、不規律作息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樸海龍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鞠懷強教授、徐瑞華教授團隊合作,建立了基于血清脂質組學的胃癌診斷與預后分型高性能機器學習模型,能夠根據病人的血清脂質組學數據對病人是......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麻醉中心副主任應彥璐的身份有些獨特:她不僅是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更是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患者。這樣的雙重身份,讓她對胃炎癌轉化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與體會。根據我國最新發布的......
9月16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了題為“佐妥昔單抗治療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通訊文章。研究匯總2項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SPOTLIGHT和GLOW研究)的最終生存結果和安全性,其結果為全......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了胃癌免疫治療的作用機理。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周志偉表示,該研究表明,......
胃癌,作為全球第五大常見癌癥,仍是對抗病魔前線的重大挑戰,奪走了無數生命。炎癥引發的腫瘤生長是胃癌演進的關鍵步驟,深入了解這一過程背后的生物機制,對于揭開胃癌之謎至關重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