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4-25 16:44 原文鏈接: corallicolid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可產生葉綠素

      頂復動物亞門(Apicomplexa)是一組專性細胞內寄生蟲,包括瘧疾和弓形蟲病等人類疾病的致病因子。頂復動物亞門是由自由生活的光養性祖先進化而來的,但是人們對這種向寄生過渡的過程如何發生仍然是不清楚的。

      一個潛在的線索在于珊瑚礁,在那里,環境DNA調查已發現了未被描述的基底分支的頂復動物亞門的幾個譜系。造礁珊瑚與具有光合作用的Symbiodiniaceae dinoflagellates存在良好的共生關系,但是鑒定珊瑚的其他的至為重要的微生物共生體經證實是具有挑戰性的。

    corallicolid存在于全世界70%的珊瑚中,圖片來自Patrick Keeling Lab, UBC。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群落調查、基因組學和顯微鏡分析鑒定出頂復動物亞門的一個譜系,我們將它非正式地命名為corallicolid。我們發現corallicolid在所有主要珊瑚群中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80%以上的珊瑚樣本和70%的珊瑚屬中)。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4月4日的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widespread coral-infecting apicomplexan with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genes”。

      corallicolid是僅次于Symbiodiniaceae的第二豐富的珊瑚相關微真核生物(microeukaryote),因此是珊瑚微生物組的核心成員。

      原位熒光和電子顯微鏡實驗證實,corallicolid生活在珊瑚胃腔組織的細胞內,并且它們具有頂復動物亞門的超微結構特征。

      這些研究人員對corallicolid質體進行基因組測序,發現它缺乏所有編碼光系統蛋白的基因;這表明corallicolid很可能含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質體(頂質體)。然而,corallicolid質體與所有其他已知的頂質體(apicoplast)不同,這是因為它保留了四個參與葉綠素生物合成的祖先基因。因此,corallicolid與它們的寄生性親屬和能夠自由生活的親屬存在一些相同特征,這表明它們是進化中間體,并提示著在從光養性到寄生性的過渡期間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生化機制。


    相關文章

    利用哺乳動物細胞有可能實現光合作用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光合作用實驗將“登陸”空間站,擬探索微重力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光合作用實驗將“登陸”空間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光合作用實驗將“登陸”空間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最新研究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結構證據

    光合作用是何時、如何起源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一組17.5億年的微化石中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結構證據,這一發現有助于揭示產氧光合作用的演化。該論文介紹......

    西湖大學又一篇Science,這次是李小波團隊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6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小波團隊在Science發表題為“Achlorophyllcsynthasewidelyco-optedbyphytoplankton”的文章,首次......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陽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質。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質量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傳輸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約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質的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構建亞乙烯連接的COF進行光催化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韓寶航課題組與河北科技大學教授李發堂課題組,在制備亞乙烯鍵連接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與水的氧化全反應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Fu......

    無氧發酵代謝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機制揭示

    在模式生物萊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別發生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無氧發酵則可以獨立發生在細胞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這三種基本的能量代謝過程如何和諧有序的發生在同一個細胞內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學問題。......

    光合作用始于單個光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05.shtm......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