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重大任務的部署實施,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為全面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提供科技支撐” “截至2009年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共啟動實施2500多個項目/課題,已安排中央財政經費300多億元人民幣,執行經費130多億元人民幣,基本完成了“十一五”攻關任務的部署,部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日前,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許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作上述表示。 “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2006年初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描繪了未來15年我國的科技發展布局,也對“重大專項”作了明確的定位。 圍繞國家目標,《規劃綱要》中確定了16個重大專項,包括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閱讀全文
6月4日,前沿生物宣布,中國第一個原創抗艾新藥——-注射用艾博韋泰(商品名:艾可寧?)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該藥每周注射一次,適用于與其他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聯合使用,治療經抗病毒藥物治療仍有病毒復制的HIV-1感染者。 這也是全球首個長效HIV-1融合抑制劑。 據介紹,艾可寧? 具
近年來,全國傳染病疫情總體形勢穩中有降,但新發傳染病輸入性疫情等仍對人民健康構成威脅。 養犬愛犬的人近年日漸增多,但令人忽視的是,我國城鄉各地犬只傷人、致死事件時有發生,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狂犬病仍是困擾公眾的一個公共衛生威脅。 8月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
從今年起到2015年,深圳市每年將集中投入5億元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使2012年生物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00億元左右,2015年達到2000億元左右,成為深圳市高技術支柱產業。同時,深圳將把坪山新區打造為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昨日,深圳市政府公報正式公
從今年起到2015年,深圳市每年將集中投入5億元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使2012年生物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00億元左右,2015年達到2000億元左右,成為深圳市高技術支柱產業。同時,深圳將把坪山新區打造為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昨日,深圳市政府公報正式公
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年10月8日 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
2010年7月3日,在中國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為無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的國家10年之后,一場有關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內部研討會在位于昆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生物所)召開。 研討會的內容,是探討剛剛完成的昆明生物所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期臨床實驗
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型人類冠狀病毒MERS-CoV侵入宿主細胞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MERS-CoV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與人類受體DPP4形成復合物的分子結構。研究論文發表在7月9日的《Cell Research》雜志
來自清華大學,艾滋病研究中心的長江特聘教授張林琦是著名旅美中國學者、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首席華裔科學家,近期其研究組在《JBC》雜志上發表文章,解析了對于一種新發現,能中和高達90%的艾滋病病毒菌株的抗體,出現耐藥性病毒菌株的作用機理,指出了其中V5區的一個單殘基在其中扮演
5月1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艾滋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基于自體造血干/祖細胞遺傳改造的艾滋病基因治療”在武漢大學啟動。牽頭開展艾滋病基因治療研究,艾滋病人有望獲治愈。 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鄭春白、處長吳月朗,湖北省衛生
國家衛計委牽頭組織的“重大新藥創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重大科技專項日前獲得1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據記者了解,“重大新藥創制”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2008年8月啟動,始終面向人口健康主戰場,強化需求導向,加快科技創新,取得了一批階段成果,為服務醫改、
生物仿制藥帶來的機會成為近年來醫藥界最關注的焦點。11月25日-26日,生物仿制藥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圍繞“生物仿制藥產業趨勢與關鍵技術”等話題深入討論與分析全面闡釋。與會專家認為,生物仿制藥在未來5至10年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生物仿制藥未來5-10年將迎重要發展機遇 生物仿
在12月16日召開的第二十四次中國科技論壇――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治愈高層論壇上,記者了解到,我國已于今年加入一項國際艾滋病協會提出的全球科學計劃“邁向HIV治愈計劃”(Towards an HIV cure),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讓艾滋病患者擺脫終身服藥,實現功能治愈。 據中國疾
2014年2月1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研究組在國際著名病原學期刊PLoS Pathogens(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雜志)上發表題為“Transmission-Blocking Antibodies Against Mosquito C-type Lectins for Dengue P
艾滋病靈長類動物模型對于艾滋病發病機制研究、抗艾滋病藥物和疫苗的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迄今應用最為廣泛的艾滋病靈長類動物模型是SIVmac或SHIV感染的印度恒河猴模型。已有研究表明,中國恒河猴是較印度恒河猴更為適合的艾滋病模型靈長類動物,SIV感染中國恒河猴的疾病進程較為緩慢,
1月10日上午,福建省首個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平臺項目——2020年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抗腫瘤新藥臨床評價技術示范平臺”在海滄正式啟動。啟動會上,廈門市委常委、海滄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致歡迎詞,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
由于艾滋病疫苗尚未研發成功,抗HIV藥物是目前防治艾滋病最有效手段。目前臨床應用抗HIV藥物的作用靶標是針對病毒的逆轉錄酶、蛋白酶、整合酶和病毒進入及融合抑制劑。由于耐藥性的產生,不能清除體內病毒和治愈艾滋病,發現新結構、新靶點的抗HIV藥物至關重要。天然產物因其結構多樣、作用機制新穎等特點,一
如果只需要注射一次疫苗就可以終身不得流感,這該多好啊。現在科學家們似乎找到了制造這種疫苗的關鍵。 復旦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殺死流感的免疫細胞可以記住病毒株。這項研究發表在五月十三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復旦大學的徐建青(Jianq
日前,國際知名雜志《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羅研究組關于艾滋病病毒I型(HIV-1)疫苗的最新成果:一種基于果蠅S2細胞的新型HIV-1 病毒樣顆粒(VLP)表達系統。這是世界上首次報道采用果蠅S2細胞表達系統制備HI
2016年是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隆重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基本方略。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以
漫畫:科研經費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監管,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影響一國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沒有系統的預防和懲治措施,任何一個神圣的學術殿堂都可能淪為碩鼠的樂土 美國 監管機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虛作假,將面臨巨額罰款 去年1月
當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圍蔓延之時,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就在研究所和實驗室里擺開了不見硝煙的戰場,對這一新型流感開展了緊張有序的研究。 流感病毒來自何方、通過什么方式傳播、如何盡快獲得甲型H1N1流感毒株……為了科學應對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
聞玉梅 從上海宣布發現第一例H7N9確診病例以來,我國H7N9禽流感患者不斷確診,特別是進入4月以來,每天都有新增病例在不同地方出現。中國工程院院士、微生物學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表示,在短期內控制疫情、積極治療,是當務之急;雖然病毒不可怕,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H7N9禽流感仍存一
【重要進展】 新藥創制專項 在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新藥專項”)的支持下,我國藥企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PD-1單抗(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立妥)于2019年5月28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卡瑞利珠單抗的適應癥為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2019年7月31日,科技部會同衛生健康委在京召開“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新藥創制專項近兩年來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科技部重大專項司楊哲副司長主持會議。他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的統籌推進和各專項牽頭單位的組織實施下,重大
16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與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CNIBR)共同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諾華小型高層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中國-諾華小型高層學術研討會自1998年開始,迄今已連續舉辦17年。該會議每年選取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開展學術研討,為促進我國生物醫
日前,一則來自英國《每日郵報》旗下網站Mail Online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該報道稱,美國疾控中心原主任湯姆·弗里登博士領導的一個全球性的衛生組織,對多個國家防控流行病的能力進行了評估,并創建了一份展現各國相應實力的在線互動地圖。 打開這一衛生組織創辦的網站Prevente Pidem
8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個頭不高,說話間透著江南文人的書卷氣。很難想象,過去60年間正是他帶領團隊牢牢守在“病毒地獄”的門前。侯云德 侯云德是中國分子病毒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直至今日,他仍擔負“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
生物醫藥 就醫學而言,生物產業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劑、生化及核酸診斷試劑、基因工程藥物、組織工程產業等。 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干擾素α1b成為國內批準的第一個生物技術藥物,就正式拉開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序幕。但是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勢頭,
國家衛生計生委9月10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人民健康需求,在醫藥衛生領域組織實施了科技重大專項等一批重點項目,國家財政投入總計近300億元,產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 醫學SCI期刊論文居世界第二位 秦懷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