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niques:牛凝血酶提高PCR的效率和特異性
成功的PCR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PCR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于是,人們都希望找到普遍適用的PCR增強劑。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牛凝血酶(BT)在防止引物二聚體形成和增強PCR產物形成上極為有效。這項成果發表在《BioTechniques》12月刊上。 PCR是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比如疾病診斷和法醫鑒定。盡管這種技術被廣泛使用,但有時還是困難重重,特別是在擴增低拷貝、富含GC或復雜的樣品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PCR也面臨新的問題。例如,在適體(aptamer)的選擇過程中觀察到PCR偏向,而納米材料的使用雖然能大幅提高PCR的特異性或靈敏度,但也可能抑制PCR。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始采用各種PCR添加劑和增強劑來提高PCR的產量、特異性和一致性。凝血酶是一種眾所周知的絲氨酸蛋白酶,可將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化為不可溶的纖維蛋白,并催化其他許多與凝血相關的反應。在這項研究中,研究......閱讀全文
凝血酶原有哪些作用
凝血酶原在凝血機制中起著中心的作用。在激活的因子Ⅴ和由血小板或其他細胞提供的磷脂表面存在的條件下,被激活的因子Ⅹ激活形成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對多種凝血因子具有水解作用。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另外還具有:⑴誘導血小板聚集;⑵激活ⅩⅢ因子;⑶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從而激活纖
凝血酶時間(TT)測定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待測血漿加入適量凝血酶溶液,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測定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為待測血漿凝血酶時間(TT).該實驗系檢查受試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能力的過篩試驗.試劑、試劑盒蒸餾水凝血酶溶液TT試劑實驗步驟一、實驗方法:1、試劑重建與保存每瓶TT試劑加入2.5ml蒸餾水輕搖溶解
抗凝血酶Ⅲ作用原理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絲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劑。它與凝血酶通過精氨酸-絲氨酸肽鍵相結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復合物而使酶滅活,肝素可加速這一反應達千倍以上。肝素與AT Ⅲ所含的賴氨酸結合后引起AT Ⅲ構象改變,使AT Ⅲ
凝血酶的功能主治
凝血酶適用于結扎止血困難的小血管、毛細血管以及實質性臟器出血的止血。用于外傷、手術、口腔、耳鼻喉、泌尿、燒傷、骨科等出血的止血。
凝血酶的效價測定
纖維蛋白原溶液的制備 取纖維蛋白原約30mg,精密稱定,用0.9% 氯化鈉溶液1.5ml溶解,加凝血酶0.1ml(約3單位),快速搖勻,室溫放置約1小時至完全凝固,取出凝固物,用水洗至洗出液加硝酸銀試液不產生渾濁,在105℃干燥3小時,稱取重量,計算纖維蛋白原中含凝固物的含量(%)。然后用0.
凝血酶的注意事項
1 本品嚴禁作血管內、肌內或皮下注射,以防引起局部壞死甚至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 2 加溫,酸、堿或重金屬鹽類可使本品活力下降而失去作用。 3 如出現過敏反應癥狀時應停藥。 4本品必須直接與創面接觸,才能起止血作用。 5本品應新鮮配制使用。
凝血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凝血酶英文名稱:Thrombin中文別名:纖維蛋白酶英文別名:Thrombase性狀:白色至灰白色非結晶物質
凝血酶原的主要作用
凝血酶原在凝血機制中起著中心的作用。在激活的因子Ⅴ和由血小板或其他細胞提供的磷脂表面存在的條件下,被激活的因子Ⅹ激活形成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對多種凝血因子具有水解作用。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另外還具有:⑴誘導血小板聚集;⑵激活ⅩⅢ因子;⑶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從而激活纖溶系
抗凝血酶的結構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一個較小的蛋白質分子,可滅活凝血系統幾種酶類。抗凝血酶是一種由肝產生的糖蛋白,由432個氨基酸組成。它包含三個二硫鍵和四種可能的糖基化位點。
抗凝血酶Ⅲ的功能
人體內與凝血系統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強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
關于凝血酶形成的介紹
凝血酶原(Ⅱ,prothrombin)是含582氨基酸殘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處切開,切除N?端274個氨基酸殘基,余下308個氨基酸殘基分成A、B兩條肽鏈,由一個二硫鍵相連,即為凝血酶(thrombin)。因子Va無酶活性,但可使Xa的活性增強350倍,加速凝血酶
凝血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凝血酶英文名稱:Thrombin中文別名:纖維蛋白酶英文別名:Thrombase性狀:白色至灰白色非結晶物質
凝血酶原的組成介紹
凝血酶原在電泳上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電點為pH4.2。含于Cohn分帶Ⅲ/2之中。可被67%飽和的硫酸銨鹽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機體內的半減期為23—36小時。它在凝血過程中變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殘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臟,生成時有維生素K參與。凝
抗凝血酶的結構
抗凝血酶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為大約3天。抗凝血酶在正常人類血漿中濃度約為0.12毫克/毫升,即約2.3μM。抗凝血酶已經被從人類以外的大量物種中分離取得,蛋白質和cDNA測序結果顯示,測序、牛、羊、兔和老鼠的抗凝血酶氨基酸鏈的長度均為433個殘基,超過人類的抗凝血酶一個氨基酸殘基,這個額外的氨基酸殘基被
關于凝血酶原的組成
凝血酶原在電泳上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電點為pH4.2。含于Cohn分帶Ⅲ/2之中。可被67%飽和的硫酸銨鹽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機體內的半減期為23—36小時。它在凝血過程中變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殘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臟,生成時有維生素K參與
凝血酶的效價測定
效價測定纖維蛋白原溶液的制備取纖維蛋白原,加0.9%氯化鈉溶液適量溶解,用0.05 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或0.05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調節pH值至7.0~7.4,再用0.9%氯化鈉溶液稀釋成含0.1%凝固物的溶液,備用。標準品溶液的制備取凝血酶標準品,加0.9%氯化鈉溶液溶解并分別定量稀釋制
凝血酶時間(TT)測定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待測血漿加入適量凝血酶溶液,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測定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為待測血漿凝血酶時間(TT).該實驗系檢查受試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能力的過篩試驗.試劑、試劑盒 蒸餾水凝血酶溶液TT試劑實驗步驟 一、實驗方法:1、試劑重建與保存每瓶TT試劑加入2.5ml蒸餾水輕
凝血酶原消耗糾正試驗
在補充已知的凝血因子后,消耗不佳的PCT得以糾正并復正常,則反映PCT障礙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此凝血因子所致。[糾正結果]PCT由<20s延長至>25s(正常)為糾正。[臨床意義]第1、2管分別測定受檢血清、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第3管得以糾正者,提示缺乏因子Ⅷ、Ⅺ或Ⅻ;第4管得以糾正者,提示缺乏因子Ⅸ、
凝血酶原的活動度
凝血酶原活動度是什么?凝血酶原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凝血酶原是由肝臟合成的維生素K依賴因子之一,故在肝功能檢查中檢測凝血酶原的活動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凝血酶原活動度(簡稱PTA)是判斷肝細胞壞死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敏感指標。 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它的正常活動度為75%~100%。凝血酶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原理]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組織因子,TF)和適量的鈣離子,即可滿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在的時間即稱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的長短反映了血漿中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 [方法學評價] 一步法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由Quick在
抗凝血酶的作用
抗凝血酶I(AT I)在凝血酶激活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后使之附著于新形成的纖維蛋白上(理論上可中和過量凝血酶,緩解血管內凝血)。抗凝血酶II(AT II)是一種血漿中的輔助因子,配合肝素共同作用,干擾凝血酶與纖維蛋白原的相互作用。抗凝血酶IV(AT IV)是一種在凝血過程中和之后短暫時間內被激活
凝血酶原時間的原理
凝血酶原時間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組織因子,TF)和適量的鈣離子,滿足外源性凝血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為PT。
凝血酶原消耗糾正試驗
凝血酶原消耗糾正試驗臨床意義:在補充已知的凝血因子后,消耗不佳的PCT得以糾正并復正常,則反映PCT障礙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此凝血因子所致。[糾正結果]??? PCT由<20s延長至>25s(正常)為糾正。[臨床意義]??? 第1、2管分別測定受檢血清、血漿的凝血酶原時間,第3管得以糾正者,提示缺乏因子
抗凝血酶Ⅲ的概述
人體內與凝血系統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強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
血凝項目——AT抗凝血酶
預期用途? ? 在IL凝血系統上,應用IL TestTM抗凝血酶試劑盒排除或診斷抗凝血酶缺陷性疾病,主要應用于下列情況:有血栓形成傾向,在手術治療前,口服避孕藥治療前,DIC,腎病綜合征,肝疾病以及使用肝素或抗凝血酶進行治療的患者AT-III檢測的臨床意義?? ? 一、AT-III抗凝系統在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紹: 人體內與凝血系統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強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抗凝血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紹: 人體內與凝血系統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強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抗凝血
促凝血酶原激酶的凝血機制分類
通常根據其凝血機制的不同分為二類,一類稱為組織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一種存在于組織液中的脂蛋白,當血管壁發生障礙時,便和血液混合,與血漿中第Ⅶ因子一起,促進外因性凝固作用。另一種為血液促凝血酶原激酶,推斷它是在內因性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這兩種酶都具有把凝血酶原轉變成有活性的凝血酶的作用。
凝血常規檢查項目介紹凝血酶時間
凝血酶時間介紹:?凝血酶時間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一個簡便試驗,尤其可了解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及其結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時間正常值:?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凝血酶時間臨床意義:?異常結果: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臨床應
臨床化驗單詳解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紹
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紹:?人體內與凝血系統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臟合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強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漿抗凝酶活性的70%。抗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