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以封面綜述形式介紹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造血系統中可塑性最強的一種細胞,所有組織中都有這種細胞,并且其也具有極強的功能多樣性。4月25日Nature雜志以“A Cell For All Seasons”為標題在封面上放上了一個藍色的巨噬細胞圖片,并在刊內以綜述的形式探討了巨噬細胞為哺乳動物生理及病理生理適應性所做的貢獻,并從這種平衡機制的角度解析了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Macrophages)是一種位于組織內的白血球,源自單核細胞,這種細胞正常發育、體內平衡、組織修復和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中扮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這也就是說,幾乎每一種人類疾病都涉及它們,它們也是主要治療目標,因為它們的功能可以被加強或抑制,以改變疾病的結果。 不過雖然各組織巨噬細胞相互不同,并且也不同的轉錄譜和功能,但都具有一種動態平衡,然而,這些修復和自我平衡的功能會由于慢性損傷遭到破壞,導致出現疾病。 來自美國NI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三位學者在這篇綜述中,......閱讀全文
養分平衡調控土壤激發效應的微生物機制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69.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劉占鋒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等合作者,研究揭示了養分平衡調控土壤激發效應的微生物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微
曹雪濤院士團隊發現免疫炎癥平衡調控新機制
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院士團隊發現,DNA修飾酶Tet2分子可以通過調控RNA修飾的新方式,促進機體增加天然免疫細胞的數量和功能,以應對病原體感染及其炎癥反應。該發現不僅從免疫學角度為機體抵抗病原體感染的天然免疫機制提出了新觀點,也在表觀機制層面揭示了Tet2參與基因表達轉錄后調控的
植物抗鋁毒和植物生長之間平衡的機制被發現
近日,Plant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朝鋒研究組題為STOP1 degradation mediated by the F-box proteins RAH1 and RAE1 balances aluminum resis
揭示腦損傷微環境塑造巨噬細胞促進修復的新機制
Sci Adv | 王紅艷/胡錦/魏濱合作揭示腦損傷微環境塑造巨噬細胞促進修復的新機制 顱腦創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45歲以下人群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其中免疫反應在損傷修復的病理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早在1979年Czlonkowska等(J Neur
揭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調控CD8+-T細胞命運新機制
腫瘤免疫治療為癌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和希望,在多種腫瘤類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一部分病人可以響應免疫治療并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大部分病人對免疫治療無法產生響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的功能已經處于不可逆的失調狀態。研究表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是誘導T細胞功能失調的主力軍之一。作為
巨噬細胞在內皮細胞調控肌肉再生新機制中的應用
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EC)遍布血管,是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免疫細胞運輸以及清除遠組織廢物的重要管道。目前認為內皮細胞(ECs)代謝是促進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ECs不同的代謝途徑,如糖酵解、脂肪酸氧化和谷氨酰胺代謝,在血管形成過程中發揮了不同的重要作用。研究發現,糖酵解過程
Nature-Immunology:李斯特菌劫持巨噬細胞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線粒體自噬(mitophagy)是一類選擇性自噬過程,通過特異性降解細胞內受損的或者多余的線粒體從而完成對細胞代謝水平和命運決定的調控。然而生理或者病理條件下哪些物質可以誘發線粒體自噬反應,又由哪些分子特異性介導了線粒體自噬通路的激活,是此研究領域仍亟需解答的關鍵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
生物物理所揭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新亞型的作用及機制
6月12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課題組在《細胞與分子免疫》(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發表了題為A subpopulation of CD146+?macrophage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activ
中國學者揭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新亞型的作用及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23.shtm
巨噬細胞的作用
除去顆粒球和淋巴球,剩下的大約5%是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形似變形蟲的細胞,吞食并處理大型異物、細胞排泄出的老舊廢物、壽終的紅細胞等,還奔赴發生炎癥的部位處理異物,是一種守護范圍很廣的白血球。巨噬細胞不僅存在于血液中,還分布全身。根據所處的位置不同,名字和形狀也各不相同。單核細胞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奔向
什么是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英語:Macrophages,縮寫為m?[1])是一種位于組織內的白血球,源自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于骨髓中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皆為吞噬細胞,在脊椎動物體內參與非特異性防衛(先天性免疫)和特異性防衛(細胞免疫)。巨噬細胞有白細胞增殖分化而來的一種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它可以吞噬異
巨噬細胞培養
巨噬細胞屬免疫細胞,有多種功能,是研究細胞吞噬、細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學的重要對象。巨噬細胞容易獲得,便于培養,并可進行純化。巨噬細胞屬不繁殖細胞群,在條件適宜下可生活2-3周,多用做原代培養,難以長期生存。巨噬細胞也建有無限細胞系,大多來自小鼠,如P331、S774A.1、RAW309Cr.l等,均獲
巨噬細胞的分離
?一、從小鼠、豚鼠或家兔腹腔中分離巨噬細胞1.取6周左右的小鼠(或600克左右的豚鼠,或3公斤左右的家兔),剃去腹部的毛并消毒。腹腔注射1ml(豚鼠20ml,家兔200ml)無菌的液體石蠟或巰基乙酸肉湯或4%淀粉肉湯。3~4天以后收集腹腔細胞。2.如要收集腹腔靜置巨噬細胞,不注射刺激物,直接從這一步
巨噬細胞的作用
巨噬細胞的作用:①作為抗原提呈細胞;②殺傷腫瘤效應細胞;③巨噬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④活化的巨噬細胞與腫瘤細胞結合后,通過釋放溶解細胞酶直接殺傷腫瘤細胞;⑤處理和呈遞腫瘤抗原,激活T細胞以產生特異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應答;⑥巨噬細胞表面上有FC受體,可通過特異性抗體介導ADCC效應殺傷腫瘤細胞;⑦活化
巨噬細胞介紹(一)
當100多年前俄羅斯科學家Ilya Metchnikoff*描述巨噬細胞和它的吞噬作用的時候,估計他也沒想到巨噬細胞的作用其實是如此之多。它被大家所熟悉的功能就是作為機體抵御外來物質入侵的門戶固有免疫防線,如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入侵。但是其實它在其他生理活動中也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巨噬細胞有著不同
各種轉子的平衡和專用動平衡
具有旋轉部件的機械種類繁多,對于這些機械振動問題,噪聲問題,機械壽命等的要求日益嚴格。 因此有必要進行平衡的轉子種類也日趨多樣化。 這些轉子各有各的特點,必須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選用平衡機,進行相應的不平衡量校正。為此,有必要首先考慮有關轉子的下述事項。 (1)轉子尺寸的
酸堿離解平衡和平衡常數測定
1.只有在醋酸的電離度小于5%時,才能用PH計算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如果電離度大于5%的話,誤差會很大。2。不可以這么說。因為此時溶液中的Ac-會水解,HAc會電離,但是c(HAc)一定不等于c(Ac-)。可以跟據c(Na+)+c(H+)=c(Ac-)+c(OH-)電荷守恒,2c(Na+)=c(Ac
動平衡、靜平衡是什么意思
一、轉子動平衡和靜平衡的區別:1.靜平衡:在轉子一個校正面上進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證轉子在靜態時是在許用不平衡量的規定范圍內,為靜平衡又稱單面平衡。靜平衡的概念是指理想的,可以忽略厚度的盤類零件。只要在靜止狀態下對其自身旋轉軸質量力矩和為零,盤子旋轉起來就沒有震動了。這叫靜平衡。2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VEGFR3抑制巨噬細胞通路的新機制
3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IMMUNITY(《免疫》)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艷研究組的論文。該研究發現巨噬細胞受細菌感染或細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的表達。VEGFR-3形成負反饋環路,抑制TLR4-NF-κB
過程工程所等發現“隱形”二維納米材料活化巨噬細胞機制
二維納米材料(例如石墨烯、二硫化鉬等)憑借獨特的理化性質,在藥物運輸、基因轉染、組織工程、腫瘤治療等生物醫學領域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了減少體內的聚集,這些二維納米材料在應用時也需要在表面進一步修飾聚乙二醇(PEG),并且以往的研究也認為這種修飾可以減少巨噬細胞的攝取并增加體內的生物兼容性,所
營養與健康所發現李斯特菌劫持巨噬細胞線粒體自噬機制
2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錢友存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Listeria hijacks host mitophagy through a novelmitophagy receptor to evade
PNAS:科學家闡明維持細胞平衡狀態的遺傳互作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密蘇里州托瓦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與調節性基因“互相交流”進行競爭或能幫助維持細胞狀態的平衡;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提供Nanog基因和Hox基因之
Nature子刊:細胞內鎂離子動態平衡的重要機制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TP-dependent modulation of MgtE in Mg2+ homeostasis”的文章,利用晶體結構,電生理記錄等手段,研究團隊發現ATP調控Mg2+通道MgtE、維持細胞內Mg2+的動態平衡的重要機制。 這
植物硝酸鹽信號傳導通路和氮磷營養平衡分子機制
硝酸鹽(nitrate)不僅是植物最主要的無機氮源,還作為信號分子激活一系列基因表達,觸發硝酸鹽應答反應,進而促進氮高效利用。細胞膜定位的硝酸鹽轉運蛋白NRT1.1(擬南芥AtNRT1.1和水稻NRT1.1B)作為硝酸鹽受體(sensor),可以感知外界硝酸鹽信號并觸發下游應答基因表達。然而,長
研究揭示柳枝稷養分利用及其作物土壤養分平衡機制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是一種多年生草本,在邊際土地上作為飼料或生物質能源作物具有巨大潛力。然而,多年生柳枝稷在我國半干旱沙荒地上的氮肥響應機制、施肥對飼草和能源品質的影響、種植過程和施肥對土壤養分循環的影響,以及土壤養分平衡和補償機制尚缺少系統研究。因此,通過對柳枝稷不
中國科大等揭示調控藍藻碳氮代謝平衡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叢照、陳宇星課題組,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張承才課題組合作,闡明了藍藻全局性轉錄因子NdhR通過結合不同的代謝小分子,快速響應環境變化,協同調控碳氮代謝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ng carbon and nit
揭示長時間脅迫下植物平衡生長和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2021年6月15日,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al在線發表了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系Inhwan Hwang教授課題組題為“Long-term ABA promotes GLK1 degradation through COP1 in a light in
揭示微生物對激發效應和土壤碳平衡化學計量機制
記者4月18日從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聯合其他團隊,向淹水水稻土壤中添加低量(50%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高量(500%的土壤MBC)碳13標記的葡萄糖,并分別設置了5個N、P和S肥添加梯度(NPS養分梯度),構建了不同的C、N、P和S的計量比梯度,在6
萃取平衡包括哪幾個平衡過程
溶劑萃取屬于擴散分離,它是依溶質在兩相中分配平衡狀態的差異實現分離,傳質推動力為偏離平衡態的濃度差。構成溶劑萃取兩相的兩溶劑的互zhidao溶度要低,否則在相比太高太低時,無法分相,實現選擇性分離的作用。溶劑萃取化學屬于分離科學的范疇,但值得強調的是,其功能并不僅限于分離這一種作用,而是集分離(復雜
巨噬細胞的分布情況
巨噬細胞分布廣泛,在疏松結締組織內數量較多。巨噬細胞形態多樣,因其功能狀態不同而變化,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并有短小突起,功能活躍者常伸出較長偽足而呈不規則形。胞核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著色較深。掃描電鏡下,細胞表面有許多微皺褶和突起,呈彩球狀。透射電鏡下,胞質含有大量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吞噬小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