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及檢查
致病機制 1.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不同種類的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可表現出不同的形式。除進入非容納細胞后產生頓挫感染而終止感染外,還可表現為溶細胞感染、穩定狀態感染、細胞凋亡、細胞增殖和轉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體的形成等。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病理導致的組織損傷在病毒感染中常見。誘發免疫病理反應的抗原,除病毒外還有因病毒感染而出現的自身抗原。此外,有些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免疫細胞,破壞其免疫功能。 檢查方法 病毒感染十分常見,病毒性感染的檢查不僅用于臨床疾病的評估,也用于流行病學的調查,為病毒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光學顯微鏡檢查 用光學顯微鏡可直接觀察痘類病毒等大型單個病毒體,也可直接檢查被某些病毒感染的組織細胞中的包涵體。 2.電子顯微鏡檢查 ①電鏡直接檢查:用于從皰疹液、糞便或血清標本中直接檢查相關的病毒顆粒,如皰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顆粒等。②免疫電鏡......閱讀全文
痘病毒感染的癥狀介紹
60日齡以內的火雞(主要為青銅火雞),在火雞的肉瘤、肉錐、頭頸、翼內面無羽或少羽的皮膚上、脛部、雞爪等出現痘疹。有的還出現粘膜型的病癥,在病雞的口腔、咽喉、眼角內側粘膜上有小如黃豆,大如蠶豆大小的包囊,有的發生在單眼,有的則在雙眼,甚至導致失明,因找不到飲水或食物而渴死或餓死;有的病雞舌粘膜上形
病毒感染有哪些傳播方式
1.水平傳播 水平傳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傳播,包括病毒從動物到人的傳播。常見的水平傳播方式有以下幾種。 (1)經呼吸道傳播:病毒經空氣、飛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風疹病毒等。 (2)經消化道傳播: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經口食入而感染。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3
反轉錄病毒感染的介紹
反轉錄病毒的感染能否實現,取決于細胞的特性,細胞的分裂時相以及與病毒有關的受體是否存在。而病毒的感受性則由細胞基因所決定。只有在許多條件都具備時,腫瘤因子才能感染細胞。首先,病毒吸附在細胞表面。在這一過程中,細胞受體及膜蛋白起主導作用,細胞沒有相應的受體就不會被病毒感染。在敏感的細胞里,吸附的病
病毒感染力的滴定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病毒感染力的滴定(TCID50的測定)。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力測定的幾種常用方法,掌握半數細胞培養物感染量TCID50的操作步驟、計算方法及含義。實驗原理半數致死量LD50( 50% lethal dose):用動物或雞胚來檢測半數雞胚感染量EID50(egg 50% infect
頓挫病毒感染類型的感染過程
頓挫病毒感染類型感染過程:有些宿主細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復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復制的病毒為不完整的、無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或亞顆粒。這類感染過程有以下3種類型:1.潛伏感染在受染細胞內有病毒基因組持續存在,但并無感染性病毒顆粒產生,而且受染細胞也不會被破壞。潛伏感染的另一個極端情況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功能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簡介
單純皰疹病毒(HSV)是最早發現的人類皰疹病毒,也是人類病毒性疾病中較為常見感染的病毒。病毒一般經呼吸道、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于人體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人群中90%以上的人曾感染過HSV,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體內潛伏的HSV被激活而發病。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
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預防冠狀病毒感染的簡介
目前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措施主要是: 1.普及衛生知識,加強體質鍛煉,避免受涼。 2.流行期避免串門和去公共場所。 3.患者應戴口罩或呼吸道隔離。
關于EB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EBV是一種DNA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80~200nm,在B淋巴細胞中復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90%以上的3~5歲幼兒曾感染EBV。細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該功能下降將導致EBV的活化。
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介紹
冬春季兒童發生輕癥感冒,多無發熱,應考慮本病。確診可用鼻、咽洗液加抗生素后接種人胚氣管培養和細胞培養1~2周,逐日檢查纖毛運動及細胞病變,并用補體結合及中和抗體試驗鑒定病毒,或用雙份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及中和抗體測定,若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確診,間接血凝試驗快速、靈敏、特異性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何區分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臨床當中的區別很明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百姓可能不太了解這兩者的區別,因為它們的臨床表現都差不多,如發燒、咳嗽、肺炎等。另外可以通過臨床檢查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比如血常規檢查,細菌感染大部分會出現血象升高,即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表明身體有炎癥,這是細菌感染的一個最主要
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
? 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 ???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 (1998年11月,湖北宜昌) ??? 巨細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是由人巨細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CMV )引起的人類感染性疾病。CMV感染
怎樣預防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1.新生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燙傷和濕疹患者,應盡可能避免接觸HSV感染者。 2.對患有生殖器皰疹的產婦,宜行剖腹產,以避免胎兒分娩時感染。 3.安全套可減少生殖器皰疹的傳播,尤其是在無癥狀排毒期。一旦出現皰疹皮損,即應避免性生活。 4.嚴禁口對口喂飼嬰兒。 5.可選用HSV疫苗進行預防接
病毒根據病毒感染的宿主分類
根據病毒感染的宿主分類包括:a.動物病毒;b.植物病毒;c.細菌病毒(噬菌體)。
春季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進入初春,氣溫變化較大,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已進入發病高峰期。近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就諾如病毒如何防治進行了解讀,來聽聽專家怎么說。換季時期 謹防消化道疾病感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諾如病毒感染從臨床表現來看有輕有重,重的就是嚴重的吐瀉,輕的也是吐瀉,個別的嚴重病例還
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
四、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病毒感染后通常誘發針對病毒一種或多種抗原免疫應答,特異性抗體效價升高或lgM抗體出現有輔助臨床診斷的價值。(一)補體結合試驗(CF) CF分二個階段:1.抗原與抗體(一個為已知,一個為待檢)混合,加入定量補體,若抗原與抗體相對應,則補體被消耗;2.在上述混合物
PNAS:揭秘保守的病毒感染機制
近年來人們發現,包括HIV、Ebola在內的許多病毒,都會利用細胞的蛋白復合體ESCRT(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為自己打開出口,以便從受感染細胞釋放出去。 現在,印第安納大學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發現,
EB病毒感染的診斷及治療
診斷 實驗室檢查可發現淋巴細胞增多,轉氨酶升高,血小板減少等,但確診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達產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體陽性,以及隨之出現的抗NA抗體陽性提示原發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價增加,則極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險性。 治療 EBV感染目前尚無特效
昆蟲細胞高MOI桿病毒感染
高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等于用于感染的病毒數目與細胞數目的比值)感染是生產蛋白的最好方法。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用考慮DIP(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即只包裝入部分基因組的病毒顆粒)的形成,因為關心的是細胞或者培養液中的蛋
治療冠狀病毒感染的簡介
目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對于患有嚴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嬰幼兒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動物實驗能致畸形,孕婦禁用。對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一般治療包括發熱期應臥床休息、多飲水等。高熱可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頭痛劇烈者可口服復方乙酰水楊酸(復方阿司匹林);哮喘、發紺時,應給氧、解痙;細支
沙粒病毒感染的癥狀表現
沙粒病毒感染arenavirus infection 是由沙粒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拉撒熱、阿根廷出血熱和玻利維亞出血熱等。前二者多呈亞臨床型和輕型,后二者多表現為典型病例。共同的癥狀是緩慢進行性發熱,伴頭痛、肌痛、乏力、相對緩脈和感覺遲鈍。 隨后,不同的疾病出現各異的癥
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及檢查
致病機制 1.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不同種類的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可表現出不同的形式。除進入非容納細胞后產生頓挫感染而終止感染外,還可表現為溶細胞感染、穩定狀態感染、細胞凋亡、細胞增殖和轉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體的形成等。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病理導致的組織損傷在
關于冠狀病毒感染的簡介
冠狀病毒在系統分類上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病毒顆粒的直徑60-200nm,平均直徑為100nm,呈球形或橢圓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
關于腺病毒感染的基本介紹
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結膜、泌尿道和淋巴結。主要表現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引起者占2%~4%),其次為眼部和胃腸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兒童。約半數患者為隱性感染。嬰幼兒易患腺病毒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無特效治療。根據人群血清特異性抗體調查
Science揭開致命病毒感染細胞之謎
由來自荷蘭癌癥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德國基爾大學和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USAMRIID)的科學家們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闡明了在西非流行的一種致命病毒:沙拉沙病毒(lassa virus)感染細胞的機制,他們發現拉沙病毒利用了出乎意料的兩步過程來進入細胞。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
慢病毒感染目的細胞實驗步驟
1. 感染預實驗以 24 孔培養板為例,同時進行目的細胞和工具細胞的感染預實驗。工具細胞可選擇 293T(人胚腎上皮細胞)、H1299(人肺癌細胞)或其它細胞。實驗材料:培養基、24 孔培養板,移液槍,槍頭, EP 管,細胞計數板、冰盒、廢液缸等。(根據目的細胞情況,可酌情使用 Polybrene)
腸道病毒感染的診斷檢查
一、流行病學 接觸史及發病季節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臨床表現 出現上述臨床癥候群而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應考慮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三、實驗室檢查 1.病毒分離 從病人體液(胸水、心包液、腦脊液、血液、皰疹液等)或活檢及尸檢組織分離出病毒有診斷價值,但單從咽拭或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不能確診
沙粒病毒感染的發病機理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的尸檢結果是:在大腦皮質普爾基涅氏細胞層有廣泛的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用免疫熒光法在腦膜和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中檢出病毒抗原,這表明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細胞。南美的出血熱和拉撒熱的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后,在淋巴樣組織增殖,產生病毒血癥,然后引起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出
EB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介紹
Epstein-Barr病毒(EBV)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它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還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EBV是一種DNA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80~200nm,在B淋巴細胞中復制。人是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