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萊姆病的病理生理
蜱叮咬后伯氏疏螺旋體侵入皮膚病在局部孵育播散,形成慢性游走性紅斑,受損皮膚科培養出螺旋體(I期)。數日至數周螺旋體經淋巴管進入淋巴結或經血液播散到各器官,形成循環免疫復合物導致血管損傷,引起心肌、視網膜、肌肉、骨骼、滑膜、脾、肝、腦膜和大腦病變,病理可見腦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漿細胞侵潤及內膜增厚,可查到螺旋體(Ⅱ期);約10%患者變為嚴重慢性病變(Ⅲ期)時治療以效果不佳。......閱讀全文
萊姆病的早期臨床表現
患者常有全身不適,疲乏、頭痛、發熱、寒戰、項強直、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和嗜睡等癥狀。與流感或流感傷寒型鉤端螺旋體病的癥狀相似,常被誤認為感冒。乏力是最常見也是病人感覺最突出的癥狀,患者體溫多呈間歇性低燒,兒童可高燒和呈持續性,皮損近心端的淋巴結可腫大,甚至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早期皮膚損害常見,如
萊姆病疫苗的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萊姆病疫苗英文名稱Lyme disease vaccine定 義借助重組技術制備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外膜蛋白A(outer surface protein A, OspA)疫苗,用于預防萊姆病。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應用免疫(二級學科),免疫預防
概述萊姆病的臨床表現
1.癥狀 (1)潛伏期 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癥狀可分三期。 (2)第一期 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游走性紅斑,見于大多數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睪丸腫脹。
萊姆病合并IgA腎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49 歲,左頸部淋巴結腫大 10 d,皮疹伴 發熱6 d。患者 2 周前于陜西田間被昆蟲叮咬( 具 體不詳) , 10 d 前出現左頸部淋巴結腫大伴疼痛, 6 d前出現反復發熱,體溫最高38. 5 ℃,伴雙側膝關節、 肘關節、腕關節及左腋下疼痛,以左膝為著,無關節 紅腫
關于萊姆病的檢查和診斷
檢查 外周血象基本正常,血沉輕度增快,血清中冷沉淀免疫球蛋白可陽性,轉氨酶可升高。 從血、腦脊液及病變皮膚等標本中可檢出螺旋體。采用免疫熒光、免疫轉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測出特異性抗體。病原體分離及特異性抗體檢測具有確診意義。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患者血、尿、腦脊液及皮膚標本等萊姆病
萊姆病疫苗的功能作用
中文名稱萊姆病疫苗英文名稱Lyme disease vaccine定 義借助重組技術制備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外膜蛋白A(outer surface protein A, OspA)疫苗,用于預防萊姆病。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應用免疫(二級學科),免疫預防
螺旋體如何引起萊姆病?
萊姆病是由蜱傳播的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疾病。具體來說,萊姆病是由螺旋體屬中的一種細菌——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 當感染了伯氏疏螺旋體的蜱叮咬人類時,螺旋體會進入人體并開始感染。蜱的唾液中含有一種酶,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使螺旋體能夠逃避被免疫系統清除
關于萊姆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于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其神經系統損害以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運動和感覺神經炎最為常見。其中一期萊姆病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無濟于事,
關于萊姆病的診斷依據介紹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正常,中性粒細胞可稍增多。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陰性。循環免疫復合物陽性。 2.X線檢查 可見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影,少數患者有軟骨和骨侵襲表現。 3.病原體分離及特異性抗體檢測有助診斷。
關于萊姆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1.癥狀 (1)潛伏期 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癥狀可分三期。 (2)第一期 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游走性紅斑,見于大多數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睪丸腫脹。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白腹鼠、社鼠
萊姆病的診斷原則及鑒別診斷
診斷原則 根據典型的ECM皮膚表現,結合近期有在流行區野外活動史,特別是有蜱叮咬史等可作出臨床診斷。但有些病人就診時缺少這種ECM,也不清楚是否被蜱叮咬,其臨床表現又干差萬別,因此,萊姆病人的確診應根據流行病學史(在流行區,流行季節有野外活動史)、有ECM或呈現間歇性、交替性出現的臨床表現或無
萊姆病疫苗的主要功能
中文名稱萊姆病疫苗英文名稱Lyme disease vaccine定 義借助重組技術制備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外膜蛋白A(outer surface protein A, OspA)疫苗,用于預防萊姆病。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應用免疫(二級學科),免疫預防
萊姆病的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理 萊姆病由蜱傳播的伯氏疏螺旋體引起,其理論依據如下。 (1)已從病人的血液、皮損和腦脊液中分離出伯氏疏螺旋體,其體內抗伯氏疏螺旋的抗體滴度高。 (2)從流行地區的蜱身上分離出相同的螺旋體。 (3)此類患者的特異性IgM抗體滴度上升較慢,當慢性關節炎出現數月后達最高值。 (4)組
萊姆病的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理 萊姆病由蜱傳播的伯氏疏螺旋體引起,其理論依據如下。 (1)已從病人的血液、皮損和腦脊液中分離出伯氏疏螺旋體,其體內抗伯氏疏螺旋的抗體滴度高。 (2)從流行地區的蜱身上分離出相同的螺旋體。 (3)此類患者的特異性IgM抗體滴度上升較慢,當慢性關節炎出現數月后達最高值。 (4)組
一例萊姆病誤診為病毒性腦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17歲,美裔。因頭痛7d、發熱4d,于2013年8月16日收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患者入院前7d突發劇烈頭痛,伴惡心,無嘔吐,自行服用止痛藥物無效。至某醫院檢查血常規、生物化學指標均無異常;?腦脊液檢查示:糖2.81 mmol/L,氯化物129 mmol/L,蛋
分離蜱蟲“毒液”,他們發現萊姆病“作惡”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32.shtm盜墓筆記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專性吸血,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蜱蟲,蜱蟲這個古老物種可追溯到遠古白堊紀。出土的化石顯示,恐龍也曾遭受蜱蟲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蟲危害堪稱最“強”。加拿大搖
關于萊姆病的流行病學介紹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白腹鼠、社鼠
感染人數飆升!萊姆病蔓延至美國50州
據美國“僑報網”8月2日報道,一項新出爐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萊姆病(Lyme)的發病率急劇上升,并且這種蜱傳播疾病已蔓延至所有50個州。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報道,該研究負責人、公共臨床實驗室服務供應商奎斯特診斷公司(Quest Diagnostics)高級醫學主任考夫曼(Harvey Kaufm
科學家提出萊姆病快速診斷法
圖片來源:Kent Wood/Science Photo Library一項新測試可區分萊姆病和另一種有著幾乎相同癥狀的蜱媒傳染病。這會使醫生更加快速地治療這種疾病,從而防止其令人不斷衰弱的癥狀發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雜志。萊姆病由伯氏疏螺旋體細菌引起。當扁虱吸食受感染小鼠的血液時會
分離蜱蟲“毒液”,他們發現萊姆病“作惡”方法
盜墓筆記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專性吸血,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蜱蟲,蜱蟲這個古老物種可追溯到遠古白堊紀。出土的化石顯示,恐龍也曾遭受蜱蟲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蟲危害堪稱最“強”。加拿大搖滾樂手艾薇兒在2013年發布了她的第五張專輯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2015年,她被診斷出患有萊姆病。2020年,歌
分離蜱蟲“毒液”,他們發現萊姆病“作惡”方法
盜墓筆記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專性吸血,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蜱蟲,蜱蟲這個古老物種可追溯到遠古白堊紀。出土的化石顯示,恐龍也曾遭受蜱蟲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蟲危害堪稱最“強”。加拿大搖滾樂手艾薇兒在2013年發布了她的第五張專輯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2015年,她被診斷出患有萊姆病。2020年
什么是疏螺旋體?
疏螺旋體是一類細菌,它們的形態特點是螺旋形狀較為松散。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疏螺旋體及其相關疾病: 伯氏疏螺旋體:這是萊姆病的病原體,主要通過蜱蟲傳播給人類。萊姆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癥狀包括游走性紅斑、神經、心臟和關節疾病。 杜通氏疏螺旋體:這是另一種通過蜱蟲傳播的病原體,可以導致動物發病,
如何治療疏螺旋體感染?
萊姆病: 早期萊姆病通常使用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環素或阿莫西林。治療通常持續2-3周。 對于晚期萊姆病或神經系統受累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頭孢曲松或萬古霉素。治療通常持續3-4周。 回歸熱: 早期回歸熱通常使用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環素或阿莫西林。治療通常持續2-3周。 對于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理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
人萊姆病IgM(LymeIgM)酶聯免疫分析
人萊姆病IgM(Lyme-IgM)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檢測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萊姆病IgM(Lyme-IgM)水平。實驗原理:??本試劑盒采用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ELISA)測定標本中人萊姆病IgM(Lyme-IgM)
萊姆病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理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某些脊椎動物被認為是萊姆病的重要傳染源。不同地區傳染源的種類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認為是重要傳染源,一些寵物和牲畜如狗、馬、羊、牛等因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也引起廣泛關注。在歐洲,白尾鹿被認 為是重要傳染源,狗也與一些地區該病的流行有關。中國已從黑線姬鼠、
Valneva和輝瑞萊姆病候選疫苗2期兒童試驗數據積極
2022年4月26日獲悉,疫苗研發商Valneva和輝瑞公布了萊姆病候選疫苗VLA15的2期兒童試驗積極數據。據悉,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皮膚、神經、關節和心臟等多系統受累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接受兩劑或三劑接種方案的兒童參與者中,發現VLA15比接受兩種接種方案測試的成人更具免疫原性。與
-萊姆病致病菌偷梁換柱-躲避免疫系統追殺
萊姆病是由扁虱叮咬傳播的而且能夠引起發燒、疲勞、頭疼和皮疹。如果不能快速的使用抗生素治療的話,這種疾病能夠開始攻擊循環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導致閃痛、麻木和認知障礙。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伯氏疏螺旋體菌需要大量的錳才能引起萊姆病,錳元素被用于替代鐵來作為一種重要的酶。這種能力幫助病原體避開免疫系統
揭示硬蜱唾液腺毒素促進萊姆病傳播機制
蜱蟲是專門吸血的節肢動物,由于其在發育周期中需多次更換宿主吸血,因此也是除蚊子外傳播人類和動物病原體最廣泛的節肢動物媒介。已知有28種以上的蜱蟲會引起多種人類疾病,例如萊姆病和斑點熱立克次氏病,由于誤診和延誤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萊姆病是北半球最主要的蟲媒傳染病,美國每年有近48萬、西歐有近2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