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大亞灣等于10萬公頃森林環保效應日益顯現
記者楊陽騰從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大亞灣核電基地2012年度上網電量再創歷史新高,達451億千瓦時,可滿足1878萬個家庭一年的基本用電需求。 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上網電量達4382億千瓦時,其中大亞灣核電站累計上網電量2613億千瓦時,輸往香港1800億千瓦時,為緩解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改善電源結構,促進粵港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亞灣核電基地目前有大亞灣、嶺澳核電站(一、二期)共6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610萬千瓦。自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投入運行19年來,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 2012年,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機組連續第二年實現了“6個零”(6臺機組無非計劃停機停堆)。其中,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自2002年1月12日以來,連續11年無非計劃停機停堆,在法國電力公司統計的國際同類型64臺機組中排名第一。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自......閱讀全文
中美合作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動工-李政道祝賀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又一個重大項目——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10月13日在深圳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大亞灣核電基地動工。 ? ?該實驗是在中國進行的、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型基礎科學研究國際合作項目,是中美兩國目前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之一,實驗的國際合作組有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美國、
中廣核發言人黃曉飛-答復關于臺風與核電站的五個疑問
今年第22號臺風“山竹”(強臺風級)于9月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相當于162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 記者從中廣核獲悉,面對這場強度極強、范圍極廣、破壞力極大的臺風襲擊的威脅,中廣核大亞灣、陽江、臺山、防城港四大核電基地人員平
中廣核清潔能源上網電量近6000億度
20年來,中廣核提供的清潔能源上網電量累計超過5800億度。9月29日,中廣核成立20周年。 據介紹,中廣核起步于大亞灣,目前承擔了我國64%在運核電機組的生產運營和51%在建核電機組的工程建設。擁有在運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1162萬千瓦,核電安全運行業績持續創優,安全業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16臺-規模位居世界首位
昨天是日本“3?11”大地震兩周年。記者從中廣核集團獲悉,為汲取經驗,該集團制定了安全改進總體計劃,共梳理安全改進項94項,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40項。 據中廣核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福島事故發生后,該集團派出6個檢查組,對所屬全部在運在建核電站進行自查。
大亞灣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
遠廳三個探測器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3月8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評價說:“該發現不僅使我們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使我們知道未來中微子物理發展有一個光明前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再獲大獎
4月24日,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分會宣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和韓國中微子實驗(RENO)合作組,獲2023年度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獎。頒獎儀式將于8月21日在德國漢堡舉行的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物理會議上進行。 該獎項是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的最高
我國核反應堆專用機器人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針對我國核電站在役檢查與維修、核燃料更換等作業對機器人技術的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間,863計劃在先進制造技術領域中部署實施了核反應堆專用機器人技術與應用課題,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牽頭開展核環境下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經過多年攻關,課題組突破了核電機器人輻照環境下的視覺處理及精確定位
中廣核“核電站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系統”通過驗收
歷時三年半的實踐,中國廣核集團承擔的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核電站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系統研發》,12月末在大亞灣核電基地順利通過國家能源局驗收。該系統的成功研發,提高了我國核電站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標志著我國核電站安全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中廣核核電站水源系統通過驗收
由中國廣核集團承擔的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核電站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系統》日前在大亞灣核電基地通過技術驗收。該系統的研發提高了我國核電站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將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該系統高位水源儲水量達5200立方米,可應對極端自然災害引起的事故工況,滿足堆芯、乏
中廣核首發《安全發展白皮書》-含十大舉措
中國廣核集團公司7日在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發布《安全發展白皮書》,提出十大舉措保障核能發展,以響應公眾對核安全的關注。據悉,這也是中國核能界首次發布白皮書。 在7日中廣核“公眾開放體驗日”啟動暨《安全發展白皮書》發布儀式上,中廣核文化宣傳中心處長李志遠介紹說,安全并不是指沒有危險,而是對危險
港中大科研團隊參與中微子實驗取得突破性成果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科研團隊參與重要的國際基礎物理學實驗,并得到突破性成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核電站反中微子流產生的光信號,捕捉中微子振蕩的發生,十年來共收集550萬次中微子振蕩的數據,有助解開宇宙中物質多于反物質的原因。
港中大科研團隊參與中微子實驗取得突破性成果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科研團隊參與重要的國際基礎物理學實驗,并得到突破性成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核電站反中微子流產生的光信號,捕捉中微子振蕩的發生,十年來共收集550萬次中微子振蕩的數據,有助解開宇宙中物質多于反物質的原因。
中廣核所屬核電站28項指標進入世界優秀值
中國廣核集團核電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蘇圣兵15日在此間表示,該集團核電安全生產保持國際先進水平,28項指標進入世界優秀值。 中廣核15日在深圳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3年核電安全生產等經營管理情況。 據蘇圣兵介紹,2013年,隨著福建寧德核電站1號機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相繼商運
中廣核積極穩妥推進海外風電開發
記者13日從中廣核集團獲悉,迄今中廣核風電市場開發網絡已基本覆蓋中國國內所有省區。在推進中國國內風電開發的同時,其第一個海外風電項目――澳大利亞ML項目已于2012年正式投產發電。截至2012年底,集團累計風電在運裝機容量達320萬千瓦。 據介紹,未來
外國媒體熱評大亞灣發現“中微子新振蕩”
??? 3月8日,我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鑒于這一結果將對中微子物理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連日來,大量國外科學媒體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及評論。 就在中方消息發布及論文公開當天,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版以《對中微子震蕩的創紀錄式精密測量》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大亞灣中微子裝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大亞灣中微子二期實驗正在醞釀中
科研人員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工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美國《科學》雜志日前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學》雜志是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志之一。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以我國科學家為
我國科研成果入選國際十大科學突破
原美國《科學》雜志網站20日公布了該刊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領域獲得的十大突破,來自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的中微子“第三種振蕩”及精確測量的振蕩幾率值榜上有名。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3月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并測量到其振蕩幾率。《科學》雜志評價
挑戰科學最前沿: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重大成果背后
在距離我國大亞灣核電站僅360米的地下,堅守著這樣一群科學家,他們工作在地下100米的寂靜巖洞里,卻是奮斗在粒子物理研究的最前沿。 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中微子;他們所要做的是揭開中微子最后一個未被破解的振蕩模式,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都想解開的謎。 經過近10
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國產化之路:從1%到85%的躍升
圖為中廣核設備監造人員正在對東方電機集團制造的嶺澳二期核電站發電機定子進行檢查。圖為東方電氣集團為中廣核核電項目制造的汽輪機轉子。 賴虔瑜攝 中廣核正是通過全產業的協同創新模式,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關系,從而促進了核電站的建設和核電技術的發展,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裝備
國家核安局:日本核危機未對我國造成放射性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6日9時,日本福島核電廠災害尚未對我國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我國運行核電廠周圍環境輻射水平正常。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6日發布了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情況和我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數據
綻放在大亞灣地下100米的中國粒子物理之花
2011年10月,前后歷時8年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初步建成,開始了它尋找神秘中微子的科學探索。 正是因為一群離核反應堆360米、在100米地下工作了8年的科學家的努力,一個讓世界等待了8年的答案即將被揭開。 “這個項目已經讓世界等待了8年” 對普通公眾而言,只在《2012》這
日本核泄漏未對我國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6日9時,日本福島核電站災害尚未對我國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我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輻射水平正常。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6日發布了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情況和我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數據
中廣核發起成立中國首家核電產業鏈培訓聯盟
中國首家核電產業鏈培訓聯盟21日在中廣核大亞灣核電基地成立,該聯盟旨在提升核電建設者素質,以保障核電建設的安全與質量。 核安全是核電永恒的主題,核電工程質量又是核安全的基礎與根本,中廣核多年的核電工程建設實踐表明,人是核電工程建設質量的核心,防止人為因素失誤是確保安全質量的重要因素。
藍色的海,核電人的“清潔能源強國”之夢!
?? 2005年夏天,我南下深圳,到大亞灣核電基地工作。還記得抵達深圳的那天,我從羅湖火車站出來,足足等了5輛的士,才有司機肯去。上了車,的士司機告訴我:“那里在深圳的最東邊,太偏了,搭你過去,回來就是空車,60多公里,全是盤山路,很不好走,白白地浪費油錢!”當得知我是去那里工作,司機一臉驚訝:“
大亞灣新發現:也許我們算錯了核反應
在大亞灣核電站附近幾百米的深山里,潛伏著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測器。它本是用來確認中微子的第三種變身模式的,幾年前已經完成任務。如今順手取得另一項引人矚目的成果——解釋核反應堆為何產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論文《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流強和能譜的演化》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功:“摳”出來的世界奇跡
科研人員在簡陋的山洞實驗室里工作。新華社發 美國《科學》雜志評價道,“如果物理學家無法發現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會代表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大亞灣實驗的結果可能就是標志著這一領域起飛的時刻。”就這么一項世界頂級的科研成果,它的花費卻僅為國外同等實驗裝備水平的三分之
王貽芳:最大幸福是實現科研夢想
“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實現科研夢想。” 這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作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貽芳曾在歐洲工作11年、在美國工作5年。2001年12
工程院:我國已具備出口百萬級核電站基本條件
記者14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中核集團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提高了核電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為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創造了基本條件。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秦山二期核電站工程總設計師葉奇蓁介紹,國產化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作為引進二代核電技術的消
我國自主開發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
記者5月13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中核集團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提高了核電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為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創造了基本條件。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秦山二期核電站工程總設計師葉奇蓁介紹,國產化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作為引進二代核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