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斷放射性腸炎?
本病的診斷一般不困難。有放療史結合臨床表現和有關檢查,可以確定病變的性質和部位,即可明確診斷。放射性腸炎的晚期表現和癌腫的復發與轉移需做X線鋇劑檢查、腸系膜血管造影、內鏡檢查、活組織檢查以資鑒別。在鑒別診斷時應考慮其他疾病,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腸結核、腸道脂代謝障礙綜合征(Whipple綜合征)等。......閱讀全文
腸炎的診斷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寄生蟲
放射性直腸炎的癥狀
直腸流血,為鮮紅或暗紅色,多在排便時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爾大量出血。破潰后有壞死組織脫落排出,有臭味,肛門直腸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約肌受刺激而出現里急后重。 1.早期癥狀:由于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后1~2周內。惡心、嘔吐、腹瀉、排出粘液或
概述放射性腸炎的相關檢查
1.直腸指診 放射性腸炎的早期或損傷較輕者指診可無特殊發現。也可只有肛門括約肌痙攣和觸痛。有的直腸前壁可有水腫、增厚、變硬、指套染血。有時可觸及潰瘍、狹窄或瘺道,有3%嚴重直腸損害者形成直腸陰道瘺。同時做陰道檢查可助于診斷。 2.內鏡檢查 在開始的數周內可見腸黏膜充血、水腫、顆粒樣改變和脆
治療放射性腸炎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飲食以無刺激、易消化、營養豐富、多次少餐為原則。限制纖維素攝入。腹瀉嚴重者可采用靜脈高營養療法。 2.內科治療 (1)收斂解痙 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腸炎的早期腹瀉,可能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關。 (2)局部鎮痛劑和糞便軟化劑 有顯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
放射性直腸炎的病因
婦女宮頸癌、外陰與陰道癌及肛管直腸癌,應用放射性鐳、鈷、銫等進行照射治療,這些放射性原素對癌有抑制作用,對正常組織也有損害,損害直腸粘膜時,可造成放射性直腸炎。所以因放射治療造成的放射性直腸炎,是臨床上較多見的。
放射性直腸炎的檢查
一、直腸指診:放射性腸炎的早期或損傷較輕者,指診可無特殊發現。也可只有肛門括約肌攣和觸痛。有的直腸前壁可有水腫、增厚、變硬、指套染血。有時可觸及潰瘍、狹窄或瘺道,有3%嚴重直腸損害者形成直腸陰道瘺。同時作陰道檢查可助于診斷。 二、內窺鏡檢查:在開始的數周內可見腸粘膜充血、水腫、顆粒樣改變和脆性
放射性直腸炎的鑒別
放射性直腸炎與哪些疾病相混淆: 放射性腸炎的晚期表現和癌腫的復發與轉移需作X線鋇劑檢查、腸系膜血管造影、內窺鏡檢查、活組織檢查以資鑒別。在鑒別診斷時應考慮其他疾病,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腸結核、腸道脂代謝障礙綜合征等。 1、潰瘍性結腸炎無輻射病史,病理檢查可見隱窩膿腫可資鑒別
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表現
一般照射總劑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發病。腹腔內放療總量超過4000rad時發生癥狀,若達7000rad以上則發病率高達36%。癥狀可出現在治療早期,療程結束后不久或治療后數月至數年。 1.早期癥狀 由于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后1~2周內。
關于放射性腸炎的病因介紹
1.照射劑量、時間 盆腔區放療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時,發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劑量,發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計,在5周內照射量超過5000rad時,發病率約為8℅。 2.腸道的不同部位對照射的敏感性不同 其耐受性依次為:直腸>小腸、結腸>胃。 3.腸道的不同部
關于放射性腸炎的治療介紹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飲食以無刺激、易消化、營養豐富、多次少餐為原則。限制纖維素攝入。腹瀉嚴重者可采用靜脈高營養療法。 2.內科治療 (1)收斂解痙 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腸炎的早期腹瀉,可能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關。 (2)局部鎮痛劑和糞便軟化劑 有顯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
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一般照射總劑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發病。腹腔內放療總量超過4000rad時發生癥狀,若達7000rad以上則發病率高達36%。癥狀可出現在治療早期,療程結束后不久或治療后數月至數年。 1.早期癥狀 由于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后1~2周內。
放射性直腸炎有哪些危害
直腸炎輕者僅粘膜發炎,重者炎癥累及粘膜下層、肌層,甚至直腸周圍組織;有時只是一部分直腸粘膜受累,有時直腸粘膜全部發炎,也可累及結腸部分粘膜都有炎癥。直腸炎首重檢查,只有詳細確診腸炎的病情,才能對癥治療。 直腸炎如不及時治療會轉為直腸癌,前期也許感覺不明顯,但免疫力會明顯下降,有婦科或男性前列腺
如何識別腸炎?
消化道癥狀:常見的有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腹痛通常是陣發性的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惡心和嘔吐可能伴隨腹痛出現,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能含有膽汁或血性物。 全身癥狀:輕度的腸炎可能只有輕微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或低燒。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發熱、脫水、酸中毒或
放射性直腸炎的癥狀及病因
癥狀 直腸流血,為鮮紅或暗紅色,多在排便時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爾大量出血。破潰后有壞死組織脫落排出,有臭味,肛門直腸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約肌受刺激而出現里急后重。 1.早期癥狀:由于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后1~2周內。惡心、嘔吐、腹瀉、排
放射性腸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1.照射劑量、時間 盆腔區放療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時,發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劑量,發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計,在5周內照射量超過5000rad時,發病率約為8℅。 2.腸道的不同部位對照射的敏感性不同 其耐受性依次為:直腸>小腸、結腸>胃。 3.腸道
關于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1.直腸指診 放射性腸炎的早期或損傷較輕者指診可無特殊發現。也可只有肛門括約肌痙攣和觸痛。有的直腸前壁可有水腫、增厚、變硬、指套染血。有時可觸及潰瘍、狹窄或瘺道,有3%嚴重直腸損害者形成直腸陰道瘺。同時做陰道檢查可助于診斷。 2.內鏡檢查 在開始的數周內可見腸黏膜充血、水腫、顆粒樣改變和脆
放射性直腸炎的并發癥
放射性腸炎引致的并發癥主要有腸狹窄和腸梗阻,直腸陰道瘺、直腸膀胱瘺或回乙結腸瘺,胃腸道潰瘍和穿孔,以及誘發結、直腸癌等。
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一般照射總劑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發病。腹腔內放療總量超過4000rad時發生癥狀,若達7000rad以上則發病率高達36%。癥狀可出現在治療早期,療程結束后不久或治療后數月至數年。 1.早期癥狀 由于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后
腸炎病如何預防?
合理安排飲食,注意均衡膳食營養:夏季食物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多食用肉類,鼓勵多吃蔬菜和水果。每餐不要吃得過飽,避免造成胃腸道機能的損害。 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避免在衛生條件不好的飯館吃飯,不要邊走邊吃。對養有寵物的家庭,要注意寵物的衛生,不要自己吃東西時喂寵物。 根據氣候變
關于腸炎的診斷介紹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寄生蟲
腸炎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X 線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黏膜淺表病變。 2.
慢性腸炎的診斷依據
(1)發作時,出現腹瀉、腹痛等。病久則呈現慢性營養不良。體格檢查可有腹部壓痛。 (2)大便常規可見白細胞,紅細胞和少量膿細胞。大便培養可找到致病菌。 (3)X線鋇劑檢查和結腸鏡檢查可排除其他特異性腸道炎癥。
阿米巴腸炎的檢查診斷
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復多次檢查并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 巨噬細胞區別。 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鑒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
真菌性腸炎的診斷
真菌性腸炎的診斷比較困難,臨床病例多數被漏診或誤診,有些直到尸檢時才被發現。一是由于臨床癥狀一般不嚴重,缺乏特征性表現,少數甚至無明顯腹瀉,如曲菌腸炎;二是由于實驗室檢查中具確診意義的項目不多,有些項目又難以推廣應用。因此,真菌性腸炎的診斷需要運用多種方法,結合臨床經驗作綜合分析。 1.臨床診
真菌性腸炎的診斷
真菌性腸炎的診斷比較困難,臨床病例多數被漏診或誤診,有些直到尸檢時才被發現。一是由于臨床癥狀一般不嚴重,缺乏特征性表現,少數甚至無明顯腹瀉,如曲菌腸炎;二是由于實驗室檢查中具確診意義的項目不多,有些項目又難以推廣應用。因此,真菌性腸炎的診斷需要運用多種方法,結合臨床經驗作綜合分析。 1.臨床診
壞死性腸炎的診斷
臨床上可根據癥狀及典型的剖檢及組織學病變作出診斷。進一步確診可采用實驗室方法進行病原的分離和鑒定及血清學檢查。
腸炎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X 線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黏膜淺表病變。 2.
阿米巴腸炎的診斷介紹
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復多次檢查并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 巨噬細胞區別。 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鑒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
放射性肺炎的診斷
根據放射治療史,干性嗆咳,進行性氣急和胸部X線有炎癥或纖維化改變可作出診斷,但應與肺部腫瘤惡化和轉移性腫瘤相鑒別,以免誤診斷續放射治療;可造成死亡。支氣管粘膜上皮經照射后常引起細胞間變,應與癌腫細胞慎加區別。 肺功能改變:肺放射性肺炎和纖維化都引起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肺順應性減低,伴通氣/血流
放射性皮炎的診斷
根據患者有放射性接觸史,損害發生于放射部位及與熱灼傷相似的臨床特點,容易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