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擴張的診斷原則
盡管在診斷標準上存在爭論,但對一些原則仍趨向一致,這些原則是: (1)腎盂擴張<4mm,大多數胎兒為正常胎兒。 (2)腎盂擴張為5~10mm,或者有膀胱擴張、輸尿管擴張、腎盞擴張或僅可顯示腎盞的腎盂擴張(Ⅱ度腎盂擴張),應在以后妊娠過程中隨訪觀察監測。 (3)如果腎盂擴張在10mm以內,腎盂/腎臟前后徑之比小于0.5,且胎兒無其他異常發現,那么產后出現臨床相疾病的可能性較低。 (4)腎盂擴張>10mm,出現腎臟病理情況的可能性明顯增加。產后應行腎功能檢查及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除外梗阻和膀胱輸尿管返流。 (5)產后隨訪原則:最好于產后5~7天進行,因為此時期新生兒已不再受母體黃體酮類激素影響而致平滑肌松弛,其輕度腎盂擴張此時已消失,然而在出生后的頭48小時內,由于新生兒有輕度脫水,如果出生后立即行腎臟超聲檢查可出現假陰性結果。......閱讀全文
腎盂擴張的癥狀
正常胎兒腎臟的集合系統可有輕度分離,分離徑可達6毫米,而胎齡大于30周后腎盂擴張≥10毫米或存在腎小盞擴張則為腎積水。腎積水分為兩種。一種為可復性:積水寬度1.01—1.63厘米之間,腎實質較厚,1.02—0.58厘米之間,胎兒出生后環境變化,積水隨之消失。常見于胎兒的膀胱內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種原
腎盂擴張的病因
雖然超聲儀器的進展對泌尿系統畸形診斷更準確,但其假陽性率卻較高,據報道可高達39%~52%。這種假陽性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輕度腎盂擴張,而許多輕度腎盂擴張在產后都正常。這一問題至今尚未解決,而且到目前為止,產前超聲對腎盂擴張程度的界定以及擴張到什么程度時產后必須進一步檢查亦沒有統一,在臨床工作中應
腎盂擴張的診斷原則
盡管在診斷標準上存在爭論,但對一些原則仍趨向一致,這些原則是: (1)腎盂擴張10mm,出現腎臟病理情況的可能性明顯增加。產后應行腎功能檢查及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除外梗阻和膀胱輸尿管返流。 (5)產后隨訪原則:最好于產后5~7天進行,因為此時期新生兒已不再受母體黃體酮類激素影響而致平滑肌松弛,
腎盂擴張的病因及診斷原則
病因 雖然超聲儀器的進展對泌尿系統畸形診斷更準確,但其假陽性率卻較高,據報道可高達39%~52%。這種假陽性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輕度腎盂擴張,而許多輕度腎盂擴張在產后都正常。這一問題至今尚未解決,而且到目前為止,產前超聲對腎盂擴張程度的界定以及擴張到什么程度時產后必須進一步檢查亦沒有統一,在臨床
腎盂鏡檢查作用
腎盂鏡是一項用于檢查腎臟是否正常的輔助診斷方法。輸尿管腎盂鏡檢查是泌尿內腔鏡技術上的重要發展,它改變了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輸尿管部位難以進行直觀檢查及輸尿管疾患必需行開放手術治療的傳統概念。輸尿管鏡根據使用用途可分為診斷用和治療用兩種。
什么是腎盂鏡
腎盂鏡是一項用于檢查腎臟是否正常的輔助診斷方法。輸尿管腎盂鏡檢查是泌尿內腔鏡技術上的重要發展,它改變了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輸尿管部位難以進行直觀檢查及輸尿管疾患必需行開放手術治療的傳統概念。輸尿管鏡根據使用用途可分為診斷用和治療用兩種。
腎盂鏡指標解讀結果
正常: 檢查時未發現腎臟異常。為暗紅色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腎表面光滑,可分為上、下兩端,前、后兩面,內、外側兩緣。 異常: 輸尿管鏡手術合并癥的發生率因病人的情況、使用的輸尿管鏡、術者臨床經驗等因素而存在較大差異。
腎盂腎炎的病因
本病致病菌絕大多數為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常見。主要感染途徑是上行性感染,即致病菌由尿道上行入膀胱引起膀胱炎,繼而沿輸尿管向上蔓延至腎臟,導致腎盂腎炎。正常人在尿道口內1~2厘米處存在少量細菌,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因為尿道黏膜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尿液可稀釋細菌并將其排出體外;尿中還含有一些抑菌物
腎盂腎炎的檢查
1.尿液檢查 (1)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而快捷,較為可靠的檢測方法。宜留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排尿前應清洗外陰除外污染),顯微鏡下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部分腎盂腎炎患者還可發現管型尿和鏡下血尿。 (2)尿細菌檢查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0/ml有臨床意義。 (
腎盂腎炎的診斷
主要依據病史、體征以及尿細菌學檢查進行診斷,應注意有無下尿路感染及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史。 急性腎盂腎炎一般有典型的尿路刺激癥癥狀,加上尿細菌學培養陽性,即可作出診斷,若僅有高熱而尿路癥狀不明顯者,需連續兩次培養均≥10/ml,且為同一種菌,才能確診。 慢性腎盂腎炎通常泌尿系癥狀不明顯或間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