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的生物學活性
1、趨化活性。誘導巨噬細胞與成纖維細胞的游走,對中性粒細胞、平滑肌細胞、成纖維細胞有趨化性。在創傷早期,可以促進周圍細胞向創傷部位聚集,配合血小板的凝血作用,激活創傷部位的免疫系統,為創傷修復奠定基礎。2、具有縮血管活性。PDGF能引起血管收縮,是比血管緊張素II更強的血管活性物質。在創傷初期,可以刺激創傷部位的毛細血管迅速收縮,降低創傷部位的血壓與流速,促進血液凝固,為創傷修復創造條件。同時,PDGF可以誘導受損的上皮細胞與內皮細胞分裂增殖,促進血管的形成與再生,為創傷修復提供保證。3、促分裂效應。PDGF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成纖維細胞、膠質細胞的分裂增生。PDGF通過激活PDGF受體跨膜蛋白傳遞細胞信號,刺激停滯于G0/G1期的成纖維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多種細胞進入分裂增殖周期。4、參與磷酸酯酶激活與前列腺素代謝。PDGF與有受體的細胞作用時,能誘導磷酸酰肌醇循環和花生四烯酸的釋放,促進前列腺素、PGI2和PG......閱讀全文
血小板衍生因子分類、結構及來源
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可分為分子量為31KD含有7%糖的PDGFI及28KD含4%糖的PDGFⅡ。兩者均由兩條高度同源的A鏈及B鏈組成,這使PDGF具有三種形式的二聚體結構,即PDGF-AA,PDGF-BB及PDGF-AB。體內單核/巨噬細胞是主要合成PDGF的細胞。在生理狀態下,PDGF以
簡述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的分類結構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家族包括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和血管內皮細胞因子(VEGF)。每種生長因子均可由多種細胞產生,其受體均為酪氨酸激酶(RTK)型受體。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家族成員包括:PDGFA、PDGFB、PDGFC、PDGFD、胎盤生長因子(Placental growthfactor
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的抗衰老作用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是祛皺抗衰的新秀,作用于真皮層的成纖維母細胞法,可以通過真皮層微介術被受體細胞真正吸收,達到很好抗衰除皺效果。PDGF作為祛皺抗衰的頂級產品具有以下幾大功效渠道: 1、PDGF是一種重要的促有絲分裂因子,具有刺激特定細胞群分裂增殖的能力,促進纖維母細胞的生成,從而修復
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可以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并特異性結合抗原,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人的抗體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后,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
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 補體系統是人和某些動物種屬,在長期的種系進化過程中獲得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之一,它也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效應,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補體系統的生物學活性,大多是由補體系統激活時產生的各種活性物質(主要是裂解產物)發揮的。補體成分及其裂解產物的生物活性列于表3-6。補體成分或裂解產物生物活性作用機制C5
神經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1.營養神經在胚胎發育的一定時期內,NGF為效應神經元生存所必須。NGF及其受體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由海馬和腦皮質產生的NGF可通過膽堿能神經逆行運輸至前腦基底核,維持膽堿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發育早期,中樞NGF的含量決定膽堿能神經的密度。2.保護神經當NGF的效應神經元受到損傷時,如外
神經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1.營養神經在胚胎發育的一定時期內,NGF為效應神經元生存所必須。NGF及其受體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由海馬和腦皮質產生的NGF可通過膽堿能神經逆行運輸至前腦基底核,維持膽堿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發育早期,中樞NGF的含量決定膽堿能神經的密度。2.保護神經當NGF的效應神經元受到損傷時,如外
血小板衍生因子的受體分類、結構及激活方式
PDGF必須與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其生物學效應。PDGF受體由兩種亞單位α及β構成,其分子量為170~180KD。二者與PDGF結合力相差很大,α單位與PDGFa鏈及B鏈有較高的親和力,而β亞單位僅與B鏈有高親和力。所以α亞單位可與PDGF-AA、PDGF-AB及PDGF-BB結合,
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結構功能特點
中文名稱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英文名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定 義貯存于血小板α顆粒中的一種堿性蛋白質。是低分子量促細胞分裂素。能刺激停滯于G0/G1期的成纖維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多種細胞進入分裂增殖周期。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
血小板衍生因子受體分類、結構及激活方式
PDGF必須與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其生物學效應。PDGF受體由兩種亞單位α及β構成,其分子量為170~180KD。二者與PDGF結合力相差很大,α單位與PDGFa鏈及B鏈有較高的親和力,而β亞單位僅與B鏈有高親和力。所以α亞單位可與PDGF-AA、PDGF-AB及PDGF-BB結合,
根據細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類
1.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開始命名。由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或其它非單個核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細胞間相互作用、免疫調節、造血以及炎癥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凡命名的白細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達均已成功,已報道有三十余種(IL-1―IL-38)。 2.集落刺
細胞因子根據功能不同分類介紹
1、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開始命名。由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或其它非單個核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細胞間相互作用、免疫調節、造血以及炎癥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凡命名的白細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達均已成功,已報道有三十余種(IL-1―IL-38)。 2、集落刺
根據細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類
1.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開始命名。由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或其它非單個核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細胞間相互作用、免疫調節、造血以及炎癥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凡命名的白細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達均已成功,已報道有三十余種(IL-1―IL-38)。2.集落刺激因子(c
細胞因子根據細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類
1.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開始命名。由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或其它非單個核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細胞間相互作用、免疫調節、造血以及炎癥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凡命名的白細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達均已成功,已報道有三十余種(IL-1―IL-38)。2.集落刺激因子(c
干細胞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1)促進IL-3依賴的早期造血前體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以IL-3、G-CSF、GM-CSF和EPO等細胞因子協同促進髓樣、淋巴樣和紅細胞樣細胞的產生。(2)促進肥大細胞增殖。(3)促進黑素母細胞(melanoblasts)的增殖。
神經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介紹
1.營養神經 在胚胎發育的一定時期內,NGF為效應神經元生存所必須。NGF及其受體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由海馬和腦皮質產生的NGF可通過膽堿能神經逆行運輸至前腦基底核,維持膽堿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發育早期,中樞NGF的含量決定膽堿能神經的密度。 2.保護神經 當NGF的效應神經元
干細胞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1)促進IL-3依賴的早期造血前體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以IL-3、G-CSF、GM-CSF和EPO等細胞因子協同促進髓樣、淋巴樣和紅細胞樣細胞的產生。 (2)促進肥大細胞增殖。 (3)促進黑素母細胞(melanoblasts)的增殖。
肝細胞生長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HGF具有肝臟損傷后啟動肝再生的功能,還具有顯著的促細胞分裂、細胞運動及血管生成作用。HGF刺激原代無血清培養的肝細胞DNA的合成,對多種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生理調節功能。1.具有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一般認為在血管生成過程中,內皮細胞需要表現出一系列特殊、復雜的行為,包括
轉化生長因子β的生物學作用
(1)抑制免疫活性細胞的增殖:①抑制IL-3、GM-CSF、M-CSF所誘導小鼠造血前體細胞和LTBMC的集落形成,并降低巨核細胞對IL-3T和CSF的反應性。②抑制ConA誘導或ConA與IL-2、IL-6聯合誘導的胸腺細胞增殖。③抑制絲裂原、同種異體抗原刺激的T細胞增殖或IL-2依賴的T細胞生長
簡述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可以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并特異性結合抗原,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人的抗體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后,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
生物學活性測定方法
用于細胞因子生物學活性測定,對細胞因子前體或其降解產物與可溶性受體結合的細胞因子、細胞因子聚合物等,均不能用此法檢測。細胞因子受體拮抗物、細胞因子的天然抗體和類細胞因子等,也將干擾細胞因子活性的測定。細胞因子生物學活性測定法主要具有以下特點:①操作繁瑣;②易受干擾;③敏感性較高;④特異性不高。
LIF的生物學活性的介紹
(1)調節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表型:LIF抑制小鼠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的分化。對于造血系統中的腫瘤細胞,LIF常顯示出抑制效應,同時誘導這些腫瘤細胞的分化,例如LIF可抑制小鼠白血病M1細胞的增殖,誘導其轉變為巨噬細胞表型,如表達Fc受體,并獲得吞噬能力等。對
概述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家族及受體
1.家族 PDGF家族有兩個主要成員:PDGF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二者有相似的結構,但結合不同的受體,產生不同的作用。PDGF主要作用于間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神經膠質細胞,而VEGF則作用于內皮細胞。 (1)PD
簡述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臨床意義
PDGF對個體發育、細胞分化具有調節作用,在創傷愈合中作用突出。在動脈粥樣硬化處,血小板和損傷的血管壁接觸,釋放出PDGF,促使局部結締組織及平滑肌增殖,引起管腔狹窄,因此PDGF在心肌梗死的發病上也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1.促進內皮細胞增生VEGF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的特異性有絲分裂原,在體外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在體內可誘導血管增生。尤其是在低氧環境下,VEGF與內皮細胞膜上VEGF受體結合,引起受體的自身磷酸化,從而激活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實現VEGF的有絲分裂原特性,誘導內皮細胞增生。2.促
關于轉化生長因子β的生物學介紹
起初對TGF-β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主要在炎癥、組織修復和胚胎發育等方面,發現TGF-β對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免疫功能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TGF-β1、β2和β3功能相似,一般來說,TGF-β對間充質起源的細胞起刺激作用,而對上皮或神經外胚層來源的細胞起抑制作用。 (1)抑制免疫活性細胞的增殖:①抑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1.促進內皮細胞增生VEGF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的特異性有絲分裂原,在體外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在體內可誘導血管增生。尤其是在低氧環境下,VEGF與內皮細胞膜上VEGF受體結合,引起受體的自身磷酸化,從而激活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實現VEGF的有絲分裂原特性,誘導內皮細胞增生。
肝細胞生長因子的生物學功能介紹
HGF具有肝臟損傷后啟動肝再生的功能,還具有顯著的促細胞分裂、細胞運動及血管生成作用。HGF刺激原代無血清培養的肝細胞DNA的合成,對多種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生理調節功能。 1.具有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一般認為在血管生成過程中,內皮細胞需要表現出一系列特殊、復雜的行
大鼠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GF)ELISA檢測法
大鼠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GF)ELISA試劑盒?(用于血清、血漿、細胞培養上清液和其它生物體液內)原理本實驗采用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用抗大鼠?PDGF?單抗包被于酶標板上,標準品和樣品中的?PDGF與單抗結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大鼠PDGF,形成免疫復合物連接在板上,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
簡述白介素1的生物學活性
1.局部作用局部低濃度的IL-1主要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①與抗原協同作用,可使CD4+T細胞活化,IL-2R表達; ②促進B細胞生長和分化,可使脾細胞的溶血空斑數(PFC)增加100倍,這說明IL-1也促進抗體的形成; ③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等APC的抗原遞呈能力; ④與IL-2或干擾素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