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Sm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目前認為,抗Sm抗體和抗dsDNA一樣,對SLE有高度特異性,且不論是否活動期,抗Sm均可陽性,故可作為SLE的標志性抗體。但SLE患者中抗Sm陽性者僅占30%左右(20%~30%),故抗Sm陰性時不能排除SLE診斷。抗Sm抗體與臨床癥狀和疾病轉歸之間的關系迄今尚無一致意見。......閱讀全文
抗核仁抗體的臨床意義
陽性:硬皮病、干燥綜合征及其他風濕病可呈陽性。
抗ENA抗體的臨床意義
1.抗Sm抗體 抗Sm抗體僅發現于SLE患者中,是SLE的血清標志抗體。此抗體陰性不能排除SLE的診斷。 抗Sm抗體水平不與SLE疾病的活動性相關,亦不與SLE的任何臨床表現相關,抗Sm抗體的檢測對早期、不典型的SLE或治療后的回顧性診斷具有很大幫助。 2.抗核RNP抗體 抗核RNP抗體
抗Ku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若血清中抗Ku抗體呈陽性,可導致全身性硬化癥,多發性肌炎,其他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A)、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干燥綜合征。 需要檢查的人群:肌肉無力,肌肉壓痛,關節滑膜病變等癥狀的,懷疑為多發性肌炎癥,結締組織病等的患者。
抗磷脂抗體的臨床意義
(1)SLE:根據檢測方法及其分析靈敏度的不同,抗磷脂抗體在SLE中的陽性率可達15%-70%。該抗體陽性的SLE患者,與動脈及靜脈血栓、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Coombs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和某些罕見的癥狀相關,但其相關程度和各種檢測方法對這些癥狀的臨床靈敏度和特異性,各家報道并不一致。高滴度的抗心
抗RNP抗體測定的介紹
和Sm抗原一樣,U1RNP(U1核糖核蛋白)也屬于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972年Sharp等報道了一組新的風濕病,稱其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在這組患者血清中發現了抗U1RNP抗體。它的靶抗原由U1 snRNA與70kD、A、C以及少量B'/B、D、E、F、G等蛋白質組成,它們也參
抗心肌抗體測定的介紹
抗心肌抗體(Anti-myocardial antibody)又稱抗肌纖維膜抗體、抗肌球蛋白抗體、抗肌動蛋白抗體、抗纖絲抗體,是由于心肌受損后,釋放出心肌抗原,引起機體產生的自身抗體。目前,該抗體比較公認的靶抗原為從線粒體膜中分離的腺嘌呤核苷酸易位蛋白(ANT)。 本抗體可出現于多種自身免疫性
抗磷脂抗體測定方法
(1)測定方法:APTT和相似試驗常用于檢測檸檬酸抗凝血漿中的抗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LAC)。不同的試劑對LAC有不同的靈敏度,另外,所采用的稀釋倍數也不同。不同的檢測方法具有不同的靈敏度,并用于檢測不同的類抗體。沒有一個實驗系統可檢測所有的抗磷脂抗體。ELISA法和凝集試驗檢測心磷脂抗體的一
簡述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抗LKM-1抗體為AIH-II型血清特異性抗體,敏感性為90%,在AIH中檢出率較低(約10%左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約2%~10%也可檢測到抗LKM-1抗體。AIH中抗LKM-1抗體陽性患者,較多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現象,大多為青年女性,自身抗體滴度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顯著增高,病情比較嚴重,
抗人型支原體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人型支原體感染可導致非淋病性尿道炎(NGU)、宮頸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并與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習慣性流產等有關
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測定(agbm)的臨床意義
陽性: 抗GBM抗體陽性病人占自身免疫性腎炎的5%,在腎小球性腎炎、咳血綜合征患者中有80%的陽性檢出率,半月體形成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中有20%~70%的陽性檢出率,也可在增殖性腎炎中檢出。
簡述抗線粒體M2型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癥敏感、特異性實驗,高滴度的AMA-M2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中陽性率>90%。常用作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癥的重要實驗室診斷指標,但AMA與PBC的病期、疾病嚴重程度、治療效果均無相關性。除PBC外,抗線粒體M2型抗體也見于慢性活動性肝炎(CAH)、HBsAg陰性的肝病。由于線粒體
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測定(lkm)的臨床意義
抗LKM-1抗體為AIH-II型血清特異性抗體,敏感性為90%,在AIH中檢出率較低(約10%左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約2%~10%也可檢測到抗LKM-1抗體。AIH中抗LKM-1抗體陽性患者,較多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現象,大多為青年女性,自身抗體滴度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顯著增高,病情比較嚴重,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FCM法檢測,熒光顯示陽性,表明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急性型臨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測定(LKM)臨床意義
抗LKM-1抗體為AIH-II型血清特異性抗體,敏感性為90%,在AIH中檢出率較低(約10%左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約2%~10%也可檢測到抗LKM-1抗體.AIH中抗LKM-1抗體陽性患者,較多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現象,大多為青年女性,自身抗體滴度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顯著增高,病情比較嚴重,
抗精子抗體測定正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中文名稱:抗精子抗體測定 縮寫:AsAb 正常參考值:血清作1:100倍稀釋后,定性為陰性。 臨床意義: 增高:免疫性不育、不孕。
關于抗心肌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由于抗原未純化,方法的非特異反應高,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得的抗心肌抗體主要見于活動性風濕熱(陽性率40%-80%)、風濕性心臟病(陽性率15%-60%)、細菌性心內膜炎(83%)、心臟手術后(60%-100%)、心肌梗死(65%)、全身性紅斑狼瘡(35%)、類風濕性關節炎(33%)、甲亢
抗隱球菌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抗隱球菌抗體檢查對臨床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陽性新型隱球菌感染(陰性亦不可排除)。 需要檢查人群: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肺部感染、皮膚和黏膜損害患者。
概述抗ENA抗體的臨床意義
1、抗Sm抗體和抗dsDNA一樣,對SLE有高度特異性,且不論是否活動期,抗Sm均可陽性,可作為SLE的標志性抗體。但SLE患者中抗Sm陽性者僅占30%左右(20%-40%),故抗Sm陰性時不能排除SLE診斷,抗Sm抗體與臨床癥狀和疾病轉歸之間的關系迄今尚無一致意見。 2、抗U1-RNP自身抗
概述抗磷脂抗體的臨床意義
(1)SLE:根據檢測方法及其分析靈敏度的不同,抗磷脂抗體在SLE中的陽性率可達15%-70%。該抗體陽性的SLE患者,與動脈及靜脈血栓、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Coombs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和某些罕見的癥狀相關,但其相關程度和各種檢測方法對這些癥狀的臨床靈敏度和特異性,各家報道并不一致。高滴度的
抗紅細胞抗體的臨床意義
陽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冷凝集素病、陣發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急性特發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Lederer貧血)、慢性特發性溫暖型抗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癥狀性溫暖型抗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抗紅細胞抗體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聯系密切,可為自發性、原發性或繼發于其他疾病。繼發性AIH
抗組蛋白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在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患者,抗組蛋白抗體檢出率為30%-70%,但與病情是否活動及臨床表現無關;在無并發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sm articular,RA)患者陽性率15%,而在Felty綜合征患者可達83%,RA相關的血管炎患者陽性率為75%,青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抗線粒體抗體(ama)的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 、 肝炎 、 膽汁性肝硬化。
簡述抗磷脂抗體的臨床意義
(1)SLE:根據檢測方法及其分析靈敏度的不同,抗磷脂抗體在SLE中的陽性率可達15%-70%。該抗體陽性的SLE患者,與動脈及靜脈血栓、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Coombs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和某些罕見的癥狀相關,但其相關程度和各種檢測方法對這些癥狀的臨床靈敏度和特異性,各家報道并不一致。高滴度的
關于抗RNP抗體的臨床意義
皮肌炎陽性率約為10%~20%,不能分類的結締組織病約20%,系統性紅斑狼瘡約為30%~50%,干燥綜合征約20%,硬皮病約7%,重疊綜合征約27%,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可達100%。高滴度的抗RNP抗體抗體是診斷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重要依據之一。故出現抗RNP抗體提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可能。 抗u
抗麩質抗體的臨床意義
麥膠性腸病患者血中可檢出抗麩質抗體,與抗肌內膜自身抗體(IgA-EmA)相比,抗麩質抗體檢測的敏感性明顯提高(100%),但特異性卻較低,僅為60%左右。此外,抗麩質抗體的滴度隨著飲食中麩質的存在或去除而變化,且其變化速度遠較抗肌內膜自身抗體為迅速。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抗肌內膜自身抗體和(或)抗
抗組蛋白抗體的臨床意義
抗組蛋白抗體在非藥物誘導的紅斑狼瘡患者中檢出率為30%-70%,在無并發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sm articular,RA)患者陽性率15-50%,但與病情是否活動及臨床表現無關;而在Felty綜合征患者可達83%,RA相關的血管炎患者陽性率為75%,青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JRA
抗心磷脂抗體的臨床意義
抗心磷脂抗體可用于習慣性流產、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和狼瘡腦病的輔助診斷。 1.ACA抗體在SLE患者中陽性檢出率很高。ACA抗體陽性SLE患者發生血管炎、溶血性貧血、心臟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幾率明顯高于ACA抗體陰性者,ACA抗體陽性的SLE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強,血栓素增加,更易形成血
抗核抗體(ANA)的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硬皮病、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藥物性狼瘡(如抗心律失常藥物普魯卡因胺、降壓藥肼屈嗪、治癲痛藥物。抗甲狀腺藥物硫脲嘧啶等引起的狼瘡)等。
簡介抗線粒體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由于抗M1抗體即抗心磷脂抗體,目前不列入抗線粒抗體中。抗M2見于90%的PBC患者,常用作該病的重要實驗室診斷指標,但AMA與PBC的病期、疾病嚴重程度、治療效果均無相關性。除PBC外,抗M2也見于慢性活動性肝炎(CAH)、HBsAg陰性的肝病。抗M2 AMA見于吡唑酮(pyrazol
抗胃壁細胞抗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惡性貧血(PA)合并萎縮性胃炎者80%-100%PCA陽性、不并發惡性貧血的萎縮性胃炎40%-60%陽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糖尿病、缺鐵性貧血均為陽性。另外,PA患者50%-75%可見IFAⅠ型抗體、Ⅱ型抗體30%~50%陽性等。 需要檢查人群:上述病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