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譜儀的組成
通常是用電磁鐵和永久磁鐵產生均勻而穩定的磁場B。在兩磁極之間安裝一個探頭,探頭中央插入試樣管。試樣管在壓縮空氣的推動下,勻速而平穩地回旋。射頻振蕩器線圈安裝在探頭中,產生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以激發核。它所產生的射頻場必須與磁場方向垂直。射頻接收線圈也安裝在探頭中,以來探測核磁共振時的吸收信號。另有一組掃描線圈安裝在磁鐵兩級上,以達到掃場操作的目的。通過掃描發生器線圈在方向疊加一個小的掃描磁場B1,調節B1的大小,以便使總的外磁場可在優先范圍內變化,當1H核產生的回旋頻率對于射頻頻率時,核吸收射頻能量產生核磁共振。從射頻接收器過來的核磁共振信號和掃場的磁場強度同時送到記錄儀,即可得到核磁共振波譜圖,縱坐標為信號強度,橫坐標為磁場強度或化學位移。核磁共振譜儀主要由下列主要部件組成:﹙1﹚ 磁鐵,﹙2﹚ 探頭,﹙3﹚射頻和音頻發射單元,﹙4﹚頻率和磁場掃描單元,﹙5﹚信號放大、接受和顯示單元。后三個部件裝在波譜儀內。1)磁鐵磁鐵是核磁共......閱讀全文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儀偶合常數的分析與應用
高分辨核磁共振譜儀主要是研究通知磁性核在外磁場作用下產生的微小變化,這些變化來源于核的磁屏蔽,它起因于分子中電子環形運動所產生的次級磁場。而在高分辨NMR實驗中所得到的共振信號大多又是裂分譜線。造成裂分譜線分的原因是磁性核之間的自旋——自選相互作用。化學位移和偶合常數是核磁共振波譜中反映化合物結構的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圖譜特征
1.自旋偶合與自旋分裂的基本概念在有機化合物分子中,每一個原子核的周圍除了電子以外,還存在著其他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其中的自旋量子數不等于零的原子核相互間存在著干擾作用,這種干擾作用不影響磁性核的化學位移,但對核磁共振圖譜的形狀有著顯著的影響。核磁矩自旋間的相互干擾作用叫作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譜
核磁共振譜儀的一般操作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一般操作主要包括:放置樣品、氘代試劑鎖場、勻場、探頭調諧、設置參數、數據的采集以及處理,下面分別予以介紹:??1.放置樣品?? ? 首先要有足夠的樣品量,一般3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2-10mg,5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0.5mg以上,碳譜需要的樣品量更大。選擇適當核磁共振的溶解,使
核磁共振譜儀的一般操作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一般操作主要包括:放置樣品、氘代試劑鎖場、勻場、探頭調諧、設置參數、數據的采集以及處理,下面分別予以介紹:??1.放置樣品?? ? 首先要有足夠的樣品量,一般3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2-10mg,5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0.5mg以上,碳譜需要的樣品量更大。選擇適當核磁共振的溶解,使
核磁共振譜儀的一般操作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一般操作主要包括:放置樣品、氘代試劑鎖場、勻場、探頭調諧、設置參數、數據的采集以及處理,下面分別予以介紹:??1.放置樣品?? ? 首先要有足夠的樣品量,一般3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2-10mg,500兆核磁共振測氫譜需0.5mg以上,碳譜需要的樣品量更大。選擇適當核磁共振的溶解,使
實驗室分析儀器有機元素分析儀結構組成
一、天平將待分析的各種樣品(有機質、土壤或沉積物等)運用百萬分之精度的天平稱重后,放人錫制的樣品舟內,送人自動進樣器。二、爐體部分爐體部分自動進樣裝置、燃燒管和還原管。儀器自動將樣品送人溫度為1000℃的燃燒管中燃燒,同時注人高純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樣品中的有機物氧化變成氣態CO2、H2O、S
核磁共振譜的簡史
核磁共振現象于1946年由E.M.珀塞耳和F.布洛赫等人發現。目前核磁共振迅速發展成為測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有力工具。目前核磁共振與其他儀器配合,已鑒定了十幾萬種化合物。70年代以來,使用強磁場超導核磁共振儀,大大提高了儀器靈敏度,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迅速擴展。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儀使得13C、1
核磁共振譜的簡介
核磁共振技術是有機物結構測定的有力手段,不破壞樣品,是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從連續波核磁共振波譜發展為脈沖傅立葉變換波譜,從傳統一維譜到多維譜,技術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越廣泛。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分子結構測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譜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質譜一起被有機化學家們稱為“四大名譜”
核磁共振譜的原理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與電子一樣,原子核也具有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的具體數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I決定,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I由如下法則確定: 1)中子數和質子數均為偶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0; 2)中子數加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如,1/2, 3/2, 5/2); 3)
核磁共振譜的簡介
核磁共振技術是有機物結構測定的有力手段,不破壞樣品,是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從連續波核磁共振波譜發展為脈沖傅立葉變換波譜,從傳統一維譜到多維譜,技術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越廣泛。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分子結構測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譜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質譜一起被有機化學家們稱為“四大名譜”
核磁共振譜的應用
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合成中,不僅可對反應物或產物進行結構解析和構型確定,在研究合成反應中的電荷分布及其定位效應、探討反應機理等方面也有著廣泛應用。核磁共振波譜能夠精細地表征出各個氫核或碳核的電荷分布狀況,通過研究配合物中金屬離子與配體的相互作用,從微觀層次上闡明配合物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對有機合成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波譜儀維護常見問題探討
一、核磁共振波譜儀維護常見問題探討超導磁體是NMR波譜儀中最基本的部分,要長久維持磁體的超導性就必須保證液氦、液氮的持續供應及有效防止鐵磁性物體的接近。1、定期加注液氦和液氮對NMR波譜儀維護的首要目的是維持磁體的超導性因而需要維護者定期加注液氦、液氮。與液氦相比液氮產量高、價格低廉,因此需要通過加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的發生及過程
1.原子核在磁場中的能級分裂質子有自旋,是微觀磁矩,磁矩的方向與旋轉軸重合。在磁場中,這種微觀磁矩的兩種自旋態的取向不同,能量不再相等,磁矩與磁場同向平行的自旋態能級低于磁矩與磁場反向平行的自旋態,兩種自旋態間的能量差△E與磁場強度H0成正比:?式中,h為普朗克常數;H0為磁場的磁場強度,單位為T(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相色譜儀的組成部分
(1)載氣系統:包括氣源、氣體凈化、氣體流速控制和測量。(2)進樣系統:包括進樣器、汽化室(將液體樣品瞬間汽化為蒸氣)。(3)色譜柱和柱溫:包括恒溫控制裝置(將多組分樣品分離為單個)。(4)檢測系統:包括檢測器,控溫裝置。(5)記錄系統:包括放大器、記錄儀、或數據處理裝置、工作站。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相色譜儀的分離系統組成
色譜柱:填充柱(2-6 mm直徑,1-5 m長),毛細管柱(0.1-0.5 mm直徑, 幾十米長)。
實驗室分析儀器全譜直讀ICP儀的產品特點
1、全自動化設計自動化程度高,整臺儀器除了電源開關,儀器所有功能都是通過計算機控制,可靠、安全、方便。2、性能優異的增強有機進樣系統特有的增強有機進樣系統,支持油品直接進樣測量,可針對不同種類的樣品智能精密調節氧氣流量,完全消除積碳影響,穩定,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3、氣體流量自動控制進樣系統中,載氣
實驗室分析儀器質譜儀器的組成燈絲
燈絲燈絲,燈泡或電子管內耐高溫的金屬絲,多為細鎢絲,也有用銥或者它們的合金,通電時能直接發光、發熱,或者放射電子、紫外線、形成高能電場或產生高能射線等激發熒光物質、稀有氣體或形成等離子體等,產生各種顏色可見光。?在電子轟擊電離中,用鎢或錸制成的燈絲在高真空中被電流熾熱,發射出電子。在電離盒與燈絲之間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質聯用儀質譜調諧方法
調諧就是調整離子源和四極桿參數來達到理想的信號強度和分辨率。每個四極桿,MS1和MS2,分別調諧。當一個四極桿被調諧的時候,另外一個允許所有離子穿過。7000 型質譜儀調諧時碰撞氣可以打開。1、自動調諧(CI源調諧時,甲烷反應氣鋼瓶總閥要打開,輸出壓力約0.15 MPa)在儀器控制面板中,點擊調諧圖
核磁共振波譜儀測量二維譜
維譜技術是七十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它能給出物質結構的豐富信息,在解析復雜圖譜和研究高階耦合效應方面顯示了很大的優越性,在過去幾十年中核磁共振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核磁共振波譜儀)已經很少有幾個化學的領域與核磁波譜學的結果無緊密聯系,而且它的重要性目前已深入到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從固態物理到分子生物學,
核磁共振譜儀樣品制備步驟以及方法
一、核磁共振譜儀樣品制備步驟以及方法樣品的請求 1)樣品純度普通應>95% ,無鐵屑、灰塵、濾紙毛等雜質。普通有機物須提供的樣品量:1H譜>5mg,13C譜>15mg ,對聚合物所需的樣品量應恰當增加。 2)普通請求,樣品在某種氘代溶劑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能,送樣者應提供樣品的溶解度。常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的基本結構與原理
核磁共振是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吸收光譜的一種形式,即在適當的磁場條件下,樣品能吸收射頻(RF)區的電磁輻射而被激發,而且所吸收的輻射頻率取決于樣品的特性;待射頻消失后,由激發狀態返回平衡狀態弛豫過程中,記錄產生核磁共振光譜。核磁共振的原理如下圖所示。自從最初觀察到水和石蠟中質子有核磁共振現
實驗室分析儀器-核磁共振的基本結構與原理
核磁共振是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吸收光譜的一種形式,即在適當的磁場條件下,樣品能吸收射頻(RF)區的電磁輻射而被激發,而且所吸收的輻射頻率取決于樣品的特性;待射頻消失后,由激發狀態返回平衡狀態弛豫過程中,記錄產生核磁共振光譜。核磁共振的原理如下圖所示。自從最初觀察到水和石蠟中質子有核磁共振現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相色譜儀的組成部分介紹
(1)載氣系統:包括氣源、氣體凈化、氣體流速控制和測量。(2)進樣系統:包括進樣器、汽化室(將液體樣品瞬間汽化為蒸氣)。(3)色譜柱和柱溫:包括恒溫控制裝置(將多組分樣品分離為單個)。(4)檢測系統:包括檢測器,控溫裝置。(5)記錄系統:包括放大器、記錄儀、或數據處理裝置、工作站。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相色譜儀的進樣系統組成
進樣方式分流進樣:樣品在汽化室內氣化,蒸氣大部分經分流管道放空,只有極小一部分被載氣導入色譜柱;不分流進樣:樣品直接注入色譜的汽化室,經過揮發后全部引入色譜柱。
實驗室分析儀器生化分析儀的組成部分介紹
生化分析儀是模仿手工操作的過程,其結構組成均與手工操作的一些器械設備相似,一般可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樣品器:放置待測樣本、標準品、質控液、空白液和對照液等。 2、取樣裝置:包括稀釋器、取樣探針和輸送樣品和試劑的管道等。 3、反應池或反應管道:一般起比色皿(管)的作用。 4、保溫器:
實驗室分析儀器氣相色譜儀的進樣系統組成
包括進樣裝置和氣化室。氣體進樣器(六通閥):試樣首先充滿定量管,切入后,載氣攜帶定量管中的試樣氣體進入分離柱;液體進樣器:不同規格的微量注射器,填充柱色譜常用10μL;毛細管色譜常用1μL;新型儀器帶有全自動液體進樣器,清洗、潤沖、取樣、進樣、換樣等過程自動完成,一次可放置數十個試樣。
實驗室分析儀器熱重分析儀的主要組成部分
熱重分析儀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下圖是一般熱天平的框圖,左邊是溫度控制系統,右邊是天平的稱重變換、放大、模/數轉換、數據實時采集系統。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顯示并打印曲線和處理結果。試樣質量m經稱重變換器變成與質量成正比的直流電壓Vo,經過稱重放大器,放大K倍后,送到A/D(模/數轉換器),在送到計算機
核磁共振波普儀的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組成部分 射頻子系統 作為基礎的臨床核磁共振技術,磁場周期性運動是繪制圖形、病灶部位分析成像所必須的部分之一。磁場射頻系統便是發揮這一突出作用的主體。同時,磁場接受NMR信號的功能單元,稱之為射頻子系統。 作用原理 核磁共振射頻子系統包括射頻發射單元、和信號接收單元。二者共同組成了子系統
核磁共振譜的原理簡介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與電子一樣,原子核也具有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的具體數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I決定,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I由如下法則確定: 1)中子數和質子數均為偶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0; 2)中子數加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如,1/2, 3/2, 5/2); 3)
關于核磁共振譜的分類
有兩大類:高分辨核磁共振譜儀和寬譜線核磁共振譜儀。高分辨核磁共振譜儀只能測液體樣品,譜線寬度可小于1赫,主要用于有機分析。寬譜線核磁共振譜儀可直接測量固體樣品,譜線寬度達10赫,在物理學領域用得較多。高分辨核磁共振譜儀使用普遍,通常所說的核磁共振譜儀即指高分辨譜儀。 按譜儀的工作方式可分連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