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高通量測序解析神秘X失活
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遺傳學系Terry Magnuso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拓寬了我們對于一個特殊的過程:X去活性(X inactivation)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入了解細胞如何調控這一過程中的X染色體沉默。相關成果公布在11月21日的Cell雜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Magnuson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Mauro Calabrese,他表示,“這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X去活性方面的基礎研究,提出了一種旗艦模型,能用于了解非編碼RNAs如何能精密操控基因表達大型調控的。簡而言之,就是嘗試了解細胞如何調節基因表達的。我們的這一研究結果意義廣泛,能通過了解正常細胞如何行使功能,從而深入探索疾病機理和治療方法”。 X去活性(X inactivation)也就是X染色體失活,是指一般女性雖然都有兩條X染色體,但事實上有一條會惰性化,變成巴爾體(Barr body),這個過程由Mary F. ......閱讀全文
可以促進癌細胞生長的非編碼RNA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教授Benjamin Greenbaum的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在癌細胞中發現了一組可以激發免疫反應的非編碼RNA分子,它們具有與病原體相似的一些特征。由于這些分子在癌細胞中表達并擴增,它們造成的免疫反應有可能影響癌細胞的生長。 研究
單革:非編碼RNA的探索者
日前,國際知名雜志《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刊發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的一篇文章,他的實驗室發現了一類新型環狀非編碼RNA,并揭示了其功能和功能機理,相關成果得到了新華社、中科院官網等媒體關注。 記者了解到,在2012年9月,《自然·通訊》也在線發表了單革的研究成果,那次他發現了曾被認為是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
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節染色體結構
帶你走進神秘的長鏈非編碼RNA
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轉錄本長度超過200nt的RNA分子,它們并不編碼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在多種層面上(表觀遺傳調控、轉錄調控以及轉錄后調控等)調控基因的表達水平。lncRNA起初被認為是基因組轉錄的“噪音”,是RNA聚合酶II轉錄的副產物,不具有生物學功能。然而,近年來的研究
長鏈非編碼RNA與淋巴瘤
類基因組中僅有1.5%~2.0%編碼蛋白的基因得以穩定轉錄,而剩余的絕大多數RNA無編碼蛋白的功能。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異質性的非編碼RNA,根據lncRNA的功能,可將其分為信號分子、誘餌分子、引導分子和骨架分子4類。人們以往僅將這些不具編碼功能的RNA視為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廢
如何揭開長非編碼RNA的神秘面紗
長非編碼RNA(lncRNA)長達兩百個核苷酸以上的轉錄本,但并不編碼任何蛋白質。盡管如此,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組織和發育階段的表達依然具有特異性,說明lncRNA的調控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細胞中絕大多數lncRNA(也稱lincRNA)位于細胞核,它們對應的DNA區域有的與蛋白編碼基因重疊,
智力障礙相關非編碼基因突變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記者張夢然)新一期《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的罕見突變,可能是更多臨床診斷智力障礙病例的一個促進因素。新發現有望促進對特定神經發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智力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其特征為智力功能以及
深入研究非編碼RNA的新工具
最近,加拿大多倫多大學Donnelly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方法,可使科學家們能夠深入探索“ncRNAs在人類細胞內做了什么”。 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19日的《Molecular Cell》雜志,同一天,來自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的Yue Wan研究組與斯坦福大學的Howard Chang
非編碼RNA的功能引發國際研究熱潮
由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科學家沃森提出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認為,遺傳信息是從DNA(脫氧核糖核酸)傳遞給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從mRNA傳遞給功能蛋白質,由此來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的。 根據這一中心法則,mRNA似乎只有唯一的
如果英語非母語,研究人員要多花多少時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313.shtm
非整倍性染色體數目畸變的分類
①單體性 二倍體細胞的某同源染色體只有一個而不是兩個的現象,即2n-1。大多數動植物的單體性個體不能存活,存活的單體最初是在小麥中發現的。普通小麥中有成套的21種不同的單體,普通煙草有成套的24種不同的單體,它們是細胞遺傳學研究的有用工具(見基因定位)。在人類中,除特納氏綜合征(45,X)屬性
非隨機-X-染色體失活的檢測實驗
實驗材料gDNA 樣品試劑、試劑盒NE 緩沖液Hpa Ⅱ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儀器、耗材微量離心管循環溫度儀實驗步驟展開
JCI:促發兒童骨腫瘤的非編碼RNA
尤文氏肉瘤是骨或其周圍軟組織癌癥,主要影響兒童和年輕成人。尤文氏肉瘤的特點是易位事件的發生,即RNA結合蛋白——EWS與轉錄因子如FLI1的融合。 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該融合蛋白EWS-FLI1通過改變基因表達,促進癌癥,但融合蛋白作用的靶基因是未知的。 發表在Journal of Clin
我國學者發現新型非編碼核糖核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實驗室近期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環狀非編碼核糖核酸(RNA),為進一步揭示人類生命原理,以及未來解釋并防治一些重大疾病提供參考。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雜志《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 核糖核酸(RNA)是存在于生物細胞以及部分病毒、類病毒中的遺傳信息載體,而非編碼R
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非編碼RNA
來自中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一種叫做NRAV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通過抑制干擾素刺激基因轉錄調控了抗病毒反應。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11月12日的《Cell, Host & Microbe》雜志上。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陳吉龍(Ji-Long Chen)研究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二)
脂類代謝和脂肪生成最新的研究表明,lncRNA控制肝臟中的脂類代謝,調控脂肪生成,從而維持機體的脂質穩態[9]。APOA1編碼蛋白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組分。其反義轉錄本APOA1-AS可以在體內和體外抑制APOA1的表達。LncRNA NEAT1在脂肪生成過程中調節PPARγ2的可變剪接,它還介
關鍵非編碼RNA分子促進皮膚癌惡化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圖爾庫大學中心醫院和西方癌癥中心(FICAN Wes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RNA分子PRECSIT,它參與調節了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生長和侵襲過程。將來,PRECSIT可能會成為檢測快速進展或擴散的鱗狀細胞癌的新標志物,以及有可能成為新療法的靶標。 皮膚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三)
腎臟疾病與糖尿病?糖尿病經常伴隨著腎病的發生[5].?比如基因間lncRNA PVT1與二類疾病都緊密關聯。研究人員在II型糖尿病人的晚期腎病進程中發現了PVT1的基因變異。高糖處理可以誘導人的腎間質細胞中PVT1和纖連蛋白1、IV型膠原蛋白、TGFβ1、PAI1等因子的高表達。相反,敲除P
【盤點】長鏈非編碼RNA的研究進展
非編碼RNA在生命調控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常入選CNS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人類基因組轉錄區高達76%,但轉錄產物中只有不到2%是編碼蛋白質的mRNA,其他均為非編碼RNA,其中microRNA (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環狀RNA(circRNA)等調控
曹雪濤院士Science揭示重要非編碼RNA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lnc-DC的長鏈非編碼RNA控制了人類樹突狀細胞的分化。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我國著名的免疫學家曹雪濤(Xuetao Cao)院士。其現任職第二軍醫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主要從事腫瘤免疫治療和分子免疫
Nature:像海綿一樣的非編碼RNA
一種稱為RsmZ的小分子RNA具有特殊的功能:屏蔽細菌中抑制翻譯的蛋白的作用,最新一項研究揭示了這種RNA如何能完成其功能的分子機制,指出RsmZ像海綿一樣能吸收多種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s)。 小 RNA(small RNAs 或 sRNAs)是一類長度為40-400個
非編碼RNA的調控作用研究計劃項目指南
基因信息傳遞過程中非編碼RNA的調控作用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 非編碼RNA是由基因組轉錄產生的一類不同于mRNA的遺傳信息分子。對真核細胞中非編碼RNA及其基因的發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個由非編碼RNA介導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式和表達調控網絡,從不同于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角度注釋和
Nature:復雜生命難道不需要非編碼DNA?
非編碼DNA僅占據絲葉貍藻基因組3%的組成成分,這是否證明了對于復雜生命來說,非編碼DNA并不需要呢? 自從科學家們首次發現超過95%的人類基因組是由非編碼元件組成以來(非編碼元件是指不會編碼任何特殊蛋白質的 DNA 片段),他們就一直致力于了解這種所謂的“垃圾” DNA 的作用。在過
Cell:長期被誤解-非編碼RNA存在“認知黑洞”
在人類基因組中95%的基因并不編碼蛋白質,其他物種也有大量的非編碼基因。這些DNA不會被編碼成蛋白質,卻又會轉錄出非編碼RNA,它們對生命活動起什么作用?是進化的冗余還是神秘的緩存? 《細胞》雜志近日刊登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團隊的研究論文,他們發現一種全新非編碼RNA分子。該分子能夠調控免疫
eLife:首次發現促癌非編碼RNA因子—LAST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緬教授研究組發現一條受c-Myc轉錄激活的長非編碼RN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緬教授研究組發表了題為“LAST, a c-Myc-inducible long noncoding RNA, cooperates with CNBP to promote CCND1 mRNA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一)
概述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節染色體結
非編碼RNA-Nfi調控水稻固氮酶活性
近日,生物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林敏課題組在水稻根際聯合固氮施氏假單胞菌中發現新型非編碼RNA參與協同調控固氮酶活性,為進一步揭示生物固氮網絡調控機制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經典微生物學雜志《應用環境微生物學(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
Nature里程碑研究:新型非編碼反義RNA
在研究帕金森氏病的過程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獲得了一個可以提高工業蛋白質合成用于治療用途的新發現。他們設法了解了非蛋白質編碼RNA的一個新功能:借助這類稱作“反義”的非編碼RNA的活性可以提高編碼基因的蛋白質合成活性。相關成果發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為了合成蛋白
北京生科院發表環形非編碼RNA識別新技術
2月28日,國際學術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題為Circular RNA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ed matching 的最新研究成果。因為目前在環形RNA識別方面存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復雜的生物學功能。中國科學